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馮村村 | [村情風貌]馮村位于蘭江街道南部邊緣山區(qū),四明山北麓的群山中,街道的邊界村,距街道5公里。村委駐地上馮村。村名以有深遠歷史意義的舜帝出生地諸馮得名。四鄰……[詳細] |
下菱社區(qū) | 下菱社區(qū)地處世南西路繁華地段,以境內舊有上、下菱池,盛產紅菱,地處下菱池而得名,東至新西門路,南傍最良江,西到蘭墅橋,北接姚江。社區(qū)總面積0.54平方公……[詳細] |
江南新城社區(qū) | 江南新城社區(qū)是2002年3月,由原江南新城第一、第二居委合并組成,現境屬上世紀八十年代城市南擴,在最良江畔以南新建“江南新城”,故名。社區(qū)范圍最良江以南……[詳細] |
舜南社區(qū) | 舜南社區(qū)為余姚市駐地,社區(qū)居民委員會于2002年8月成立,由原上菱新村居委會、大黃橋居委會、筍行弄居委會組建,以地處有舜南新村得名。東至南雷路,西至新西……[詳細] |
四明社區(qū) | 四明社區(qū)籌建辦,區(qū)域面積l.32平方公里,東至新西門南路、西至新豐河、南至譚家?guī)X路、北至最良江。社區(qū)現有江南華都、四明公寓、名仕花園、佳匯景園四個小區(qū)組……[詳細] |
蕙蘭社區(qū) | 蘭江街道蕙蘭社區(qū)于2009年8月籌建,2010年5月30日正式成立,具體管理范圍為四明西路以南、西環(huán)路以東、黃山路以北、萬弓池路以西區(qū)域,轄區(qū)內包括新新……[詳細] |
西郊村 | 西郊村位于蘭江街道東北部,距街道駐地5公里,地處舊縣城西南隅新西門外,故稱西郊,村襲地名。東接南郊村,西鄰蘭士橋村,北隔姚江與富巷村相望,南隔最良江與譚……[詳細] |
譚家?guī)X村 | 譚家?guī)X村位于城區(qū)南郊,距街道駐地3.5公里。因舊有譚家?guī)X,以嶺得名。東南和西南部與梨洲街道唇齒相依,西部和北部與三鳳橋、西郊村、磨刀橋村為鄰。境域面積4……[詳細] |
磨刀橋村 | 磨刀橋村位于蘭江街道最東端,是江南新城的城中村,距街道駐地5公里,舊時境內有“磨刀橋”,橋以村名。境域四鄰,東毗梨洲街道古路頭村,南部和西部接壤譚家?guī)X村……[詳細] |
鳳亭村 | 鳳亭村位于蘭江街道南部四明山北麓羅壁山下,杭甬高速公路南端,是以羅壁山巔鳳亭高廟命名的。全村有耕地2620畝,山林3974畝,下轄25個村民小組,農戶8……[詳細] |
石婆橋村 | 石婆橋村是蘭江街道駐地,潭家?guī)X西路橫穿村境,距街道駐地3公里。石婆橋原為一座竹橋,明代橋西陳氏婦石姥捐資建石橋,后人紀念石姥為鄉(xiāng)里造福,稱石婆橋,村襲橋……[詳細] |
豐楊河村 | 豐楊河村位于蘭江街道西北部,距街道駐地2公里,因原有湗田、西楊和河潭三個行政村合并而成,故村名各取一個字得名,“湗”字難認故改“豐”字。東與蘭墅橋村接壤……[詳細] |
三鳳橋村 | 三鳳橋村位于蘭江街道東部,距街道駐地2公里。傳說有三只鳳凰在這里翩翩起舞,后人在此溪流上筑橋,稱洞橋,清乾隆七年(1742)改建平橋稱三鳳橋,俗呼溪鳳橋……[詳細] |
夏巷村 | 夏巷村位于蘭江街道西北部,距街道駐地4公里。相傳村由“三孫、六夏、一邱、一張”建村,夏姓最多,始祖曾封英國公,明嘉靖年間從山東省徒此卜居,聚成大族,巷弄……[詳細] |
郭相橋村 | 郭相橋村位于余姚城西7公里,距蘭江街道駐地3.5公里。昔有郭姓人,以卜巫為業(yè),建橋一座稱郭相橋,村襲橋名。總面積3.5 平方公里,轄22個自然村分屬15……[詳細] |
蘭墅橋村 | 蘭墅橋村位于蘭江街道東北部,距街道駐地2.5公里,以境內蘭墅橋得名。東與西郊村為鄰,南與三鳳橋村唇齒相依,西與豐楊河村接壤,北臨姚江。境域面積2.4平方……[詳細] |
筀竹村 | 筀竹村位于蘭江街道西南,距街道駐地5公里,境內盛產筀竹,又稱“怪竹”、“觀音竹”,舊有筀竹嶺,以嶺名村。東與石婆橋村相鄰,南連上虞縣永和鎮(zhèn),西接沈灣村,……[詳細] |
沈灣村 | 沈灣村位于蘭江街道的西南部,因姚江自上虞市入村境,江流曲曲彎彎,呈“S”形,多達18個灣,村境地處最曲折江灣段,且居民多姓沈,故名沈灣。 本村……[詳細] |
馮村村 | 馮村位于蘭江街道南部山區(qū),距街道5公里。舊名諸馮,為明朝文字學家趙偽謙故里,村無馮姓,因境內有諸馮靈源山葬趙氏衣冠冢,故名馮村。東接梨洲街道箬岙村,南與……[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qū)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qū)的人口數量、區(qū)域面積、郵編區(qū)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qū)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qū)信息。
蘭江街道是余姚市人民政 府駐地,位于市區(qū)西南,距市政 府駐地5公里,因境域地處姚江蕙江地段,歷代盛產中國四大名蘭“國字蘭”著稱,古詩有“一曲蕙蘭飛彩 ”,舊稱蕙江、亦名蘭江,街以江名。東隔市區(qū)商業(yè)街南雷路與梨洲街道相接,南連四明山麓,西與梁弄鎮(zhèn)、馬渚鎮(zhèn)和上虞市永和市鎮(zhèn)接壤,現境總面積53.71平方公里,有耕地16361畝、山林26551畝,常住人口6.67萬人,轄西郊、蘭墅橋、豐楊河、郭相橋、夏巷、沈灣、筀竹、鳳亭、馮村、石婆橋、三鳳橋、譚家?guī)X和磨刀橋等13個行政村,舜南、下菱、江南新城、四明、蕙蘭5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其中非農業(yè)人口3.22萬人。境內居民多為漢族,另有回、蒙、壯等少數民族58人。2005年工農業(yè)總產值54億元,其中商貿服務業(yè)8.5億元,稅收入庫1.9億元,本級可用財政收入8020萬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收入 元,農民人均收入8958元。街道地形南高北低,地處四明山與姚江平原交叉地帶,南半部為低山丘陵,北半部地勢平坦,跨最良江融入市中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6.2°C,最高氣溫39.5°C,最低氣溫-9.8°C。年降水量1300毫米。無霜期228天。山地土壤以黃泥土、石砂土為主,平原、水田以黃斑田、小粉田、黃化青紫泥田居多。姚江從境內相連的上虞市安家渡入境,橫貫東西全境,總長20公里,四明湖城南干渠11公里,水源豐富,灌溉便利,有前溪湖水庫等湖泊22個,有各類河道40條,總長55.64公里,年正常蓄水量315萬立方米。免責聲明:本頁地區(qū)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qū)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qū)的省份、城市、鄉(xiāng)鎮(zhèn)、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