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寧夏中衛市中寧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640521身份證前6位:640521
長途區號:0953 郵政編碼:750000
隸屬政區:中衛市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寧E轄區面積:3185km2
人口數量:約31.29萬人人口密度:98人/km2
行政區劃:寧安鎮 鳴沙鎮 石空鎮 新堡鎮 恩和鎮 大戰場鎮 舟塔鄉 白馬鄉 余丁鄉 喊叫水鄉 徐套鄉 長山頭農場 渠口農場
中寧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寧安鎮 640521100 73km2  中寧縣轄鄉。1958年設寧安公社,1961年更名城關公社,1980年設寧安公社,1983年置鄉。位于縣城周圍。面積73平方公里,人口1.3萬。包(頭)蘭……[詳細]
鳴沙鎮 640521101 31.2km2  中寧縣轄鎮。1955年置鳴沙鄉,1958年改鳴沙公社,1986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21公里。面積31.2平方公里,人口1.7萬。2801省道與中……[詳細]
石空鎮 640521102 2km2  中寧縣轄鎮。1955年置關帝鄉,1961年改關帝公社,曾更名反帝公社,1983年恢復原名,1986年建石空鎮。位于縣境北部,與縣城隔河相望。距縣府8公里……[詳細]
新堡鎮 640521103 33.6km2  中寧縣轄鄉。1955年置新堡鄉,1961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東方紅公社,1980年改稱新堡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城東南部,距縣府2公里。面積……[詳細]
恩和鎮 640521104   恩和鎮位于寧夏中衛市中寧縣。下轄: 640521104200 122 秦莊村 640521104201 220 上莊村 64052110420……[詳細]
大戰場鎮 640521105   大戰場鎮屬于古絲綢之路的一段,是由中原進入邊塞的交通要道,古時常有商隊來往,其地名的歷史淵源可以上溯到宋代元豐五年。這里曾經森林茂密,草長鶯飛,后因歷代……[詳細]
舟塔鄉 640521200   舟塔鄉地處中寧縣城以西,是名副其實的枸杞之鄉。全鄉現有農戶6602戶,總人口28175人,在冊耕地面積2.5萬畝,其中僅枸杞種植面積就達2.2萬畝,人均……[詳細]
白馬鄉 640521201   白馬鄉位于寧夏中衛市中寧縣。下轄: 640521201200 220 白馬村 640521201201 220 朱路村 64052120120……[詳細]
余丁鄉 640521202    余丁鄉距中寧縣城西北15公里。下轄6個村,62個村民小組,共15443人,耕地17756畝。該鄉北部多為丘陵地帶,煤炭、石灰石等礦產儲量豐富,鐵、錫、……[詳細]
喊叫水鄉 640521204 1233.4km2   喊叫水鄉地處中寧縣東南部,全鄉總面積12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2285萬畝,有2.9023萬人。   喊叫水鄉自2004年劃歸中寧縣管轄后……[詳細]
徐套鄉 640521205   徐套鄉位于寧夏中衛市中寧縣。下轄: 640521205200 220 小灣村 640521205201 220 李士村 64052120520……[詳細]
長山頭農場 640521400    長山頭農場始建于1978年,地處中寧縣與同心縣交界處,位居中寧縣境內。中寶鐵路、109國道,中郝高速公路,從農場經過,交通運輸道路四通八達。一年四季春……[詳細]
渠口農場 640521401    寧夏農墾國有渠口農場位于中寧縣和青銅峽市之間,西靠接賀蘭山余脈東麓,東臨黃河,“109”國道、包蘭鐵路橫貫農場南北,交通便捷,設施齊全。全場占地總面積……[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key 中寧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西側。東臨利通區、青銅峽市,西依中衛城區,南接同心縣,北靠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縣境東西寬約50千米,南北長約60千米,總面積3185平方千米/2841平方千米(簡冊)。
    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26.0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萬人,占全縣人口的81.3%,漢族23.64萬人,占91.6%。(注:《簡冊·2005年版》數據是41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寧安鎮,郵編:755100。代碼:640521。區號:0955。拼音:Zhongning Xian。
  行政區劃
    中寧縣轄5個鎮、5個鄉:寧安鎮、鳴沙鎮、石空鎮、新堡鎮、恩和鎮;舟塔鄉、白馬鄉、余丁鄉、大戰場鄉、喊叫水鄉;長山頭農場、渠口農場。
  經濟發展
    中寧縣緊緊圍繞農副產品加工、水泥建材、新材料和能源四大支柱,培育壯大了早康枸杞、贏嘉淀粉、黃河乳品、恒興果汁等一大批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21家,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特色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農業產業化特征日益明顯。重點發展秦毅集團、中寧賽馬、瀛海建材、興爾泰化工、天元金屬錳、新世紀冶煉等一批骨干工業企業,引導電解鋁、金屬鎂、鐵合金等高載能和初加工企業搞技改、降能耗、上環保、促循環,提升工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2002年以來共新上、技改、擴建重點工業項目53個,建成投產48個,完成投資6.5億元,被評為全區經貿工作先進縣。2006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增加值達到25.8億元、7.2億元,分別增長15.1%、18.4%。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31家,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占全縣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的86.4%和87.5%,工業經濟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38.7%。
  歷史遺跡
    勝金雄關
    勝金關位于中寧北山南麓,衛寧平原中部的丘陵地帶。北面山巒起伏,沙丘縱橫。南在是滔滔的黃河水,像一條白色的玉帶婉蜒東下。包蘭鐵路穿行在山河之間,關城下面有一座隧道,洞口陡峭的石壁上鐫刻著“勝金關”三個道勁、端正的大字。這里山河阻隔,路通一線,自古是兵家扼守的雄關要隘,也是著名的古戰場。
    寧舟寶塔
    寧舟寶塔簡稱舟培,坐落在中寧城西舟塔村柳青渠北岸的河溝邊。始建于唐朝大順二年(891年),是豐寧城(今古城)為紀念北魏刁擁軍在該地設置碼頭,一冬造船200艘,首創黃河航運業,于碼頭寺廟修建的一座磚塔。
    寧舟寶塔的建筑鳳格比較特殊。塔基實心,低于地面二.67米。基坑面積比塔基大數倍,四面以磚石砌墻。寶塔立于基坑中心,哪桅桿矗立于船艙里面。在當地流傳的一-詩中有“寺壁當舟蟹培服桅峰”等句。塔身七級,平面八角形,每邊寬五尺。塔內空心呈圓形,直徑1.5米,階梯以銜磚盤旋上攀,直達峰層。塔身用有色素面磚平鋪,石灰勾縫。外格為在理牙子相間砌成,轉角處懸掛風鈴。塔剎為葫蘆式,表面鑲黃銅蕉葉鉆尖塔頂。塔身的第一層敞門,第七層設南門;其余各層有前門一、西門一。東門二。在第三層的北面有一方磚匾額,正面是“寧舟寶塔”四個大字,兩邊及下底刻寸楷銘文。據載,清康熙四十八年(17po年)地震塌毀兩層,雍正四年(1726年)整修。民國9年(1920年)大地震時略有東斜,后自復直。塔寺原有一口大鐘,形態尺寸與石空石窟的一口大鐘一個模樣,相傳同出一爐,鐘聲巨應。
  中寧枸杞
    中寧枸杞在植物分類上歸茄科,枸杞屬。以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而得名。枸杞是喜陽光、耐干旱、耐鹽堿、抗逆性強的經濟林種。中寧縣地處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帶,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面環山,光找充足,干旱少魚,蒸發強烈,有效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發源于六盤山的青水河與黃河交匯處的洪積土壤礦物質含量極為豐富,腐殖質多,熟化度高,灌溉便利,水質獨特。物華天寶,鐘靈毓秀,采中寧山川天地之精氣,成馳名中外之特色品牌,正是這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小氣候為枸杞生長提供了全國最優越的自然環境。中寧是世界枸杞種植的發源地和正宗產地,已有6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人杰地靈,父受子嗣,幾十代栽培者鍥而不舍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多年的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造就了品質超群,全國最優良的枸杞品種。中寧枸杞粒大色鮮,皮薄肉厚,口感純正,甘甜爽口,扁而不圓,長而不瘦,果臍明顯,果端有尖,臍白端尖,果型美觀,包裝不結塊,久貯不腐爛。經清華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權威部門的多次化驗證明:在全國同類產品中,中寧枸杞中鐵、鋅、鋰、硒、鍺等使人益壽延年的多種微量元素含量第一。枸杞多糖含量第一,除含有豐富的無機鹽、蛋白質、維生素等人體必需的物質外,人體所需的確18種氨基酸含量第一,尤其是天冬氨酸、蘇氨酸等5種氨基酸含量最高。
    中寧枸杞素稱"紅寶"以其悠久的栽培歷史,優良的產品品質,獨特的藥用價值,名壓群芳,一枝獨秀,位居寧夏"三寶"之首。其入藥首見《神農本草經》,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有詩贊曰:"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年";宋代詩人陸游詩云?quot;雪 ";《朔方道志》載:"枸杞寧安堡產者最佳"(注:寧安堡即中寧縣,明清時屬中衛縣);清乾隆年間有"六月杞園樹樹紅,寧安藥果擅寰中"之說;《中華藥典》明確規定:"藥用枸杞子為寧夏中寧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實"。從劉禹錫到陸游,從孫思邈到李時珍,從《神農本草經》、《千金翼方》到《本草綱目》、《中山藥典》都有過文學描述或藥理論述,中寧枸杞根葉花果實全身是寶,《本草綱目》中記述?春采枸杞葉為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為枸杞子,冬采根為地骨皮"。中寧枸杞以其藥用、食用、保健美容價值高,抗癌、益智、養顏、滋補功效強而馳名中外,素有"天下枸杞出寧夏,中寧枸杞甲天下"之美譽,為歷代宮廷貢品,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競相享用,現在成為全體人民治病強身,保健美容,佐餐品茗,饋贈親友離不開的珍品。隨著科技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段提高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中寧枸杞已由原來單一的藥品向現在的保健食品、飲品、美容化妝品等領域迅速擴展。枸杞子藥用,為扶正固本,生精補髓、滋陰補腎、益氣安神、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良藥,對慢性肝炎、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等療效顯著;對糖尿病、肺結核等也有較好療效;對抗腫瘤、保肝、降壓、降血糖以及老年人器官衰退的老化疾病都有很強的改善作用。《本草匯言》中記?quot;枸杞能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焉。"作為滋補強壯劑治療諸虛各癥及肝腎疾病療效甚佳,能顯著提高人體中血漿睪酮素含量,達到強身壯陽之功效。每天服用枸杞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抑制癌細胞增長,有效預防愛滋病。枸杞子食用,泡酒熬膏,早晚嚼食,泡茶泡水,煲湯藥膳,各有風味;鮮嫩枸杞苗做菜,爽而不澀,風味獨特;枸杞莖干,造型獨特,自然天成,木質堅硬,紋理美觀,是很好的根雕材料。1961年中寧縣就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唯一的枸杞生產基地縣,1995年被國物院命名為全國唯一的"枸杞之鄉',在1994年全國名特優產品博覽會和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中寧枸杞都榮獲金獎,倍受青睞。中寧枸杞作為我國傳統出口創匯產品之一,已有百年歷史,中寧縣枸杞證明商標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公示批準使用,這是枸杞栽培有史以來第一個,也是全國枸杞產業唯一的具有專利性質的產地證明商標,中寧枸杞甲天下"的品牌地位已從法律上予以確認和保護。
  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三年(前114年)設目旬卷縣。西魏時設鳴沙縣。北宋屬西夏轄。元改鳴沙縣為鳴沙州,屬寧夏府路。明、清時屬中衛縣。
    1933年析中衛縣東部置中寧縣,駐安寧堡,取中衛、安寧兩地之首字命名。原為寧夏省直轄,1945年一度屬寧夏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區(駐中寧縣)管轄,不久后該專區撤銷,中寧縣復歸省直管。1949年解放后仍屬寧夏省。1954年寧夏省撤銷并入甘肅省,置甘肅省銀川專區,中寧縣屬銀川專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中寧縣直屬自治區。1972年設立銀南專區,中寧縣歸屬銀南專區管轄。1998年,屬地級吳忠市管轄。
    2003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3]139號),將吳忠市的中寧縣劃歸中衛市管轄。
    1933年中寧建縣時,實行區、鄉體制,全縣分為6個區,38鄉。次年,調整為4區、16鄉、70保、914甲。1936年改鄉為聯保。1940年,改聯保為鄉。1941年撤銷區,調整鄉的規模,全縣轄1鎮16鄉,57保,891甲。
    1949年9月,中寧縣人民政府成立,實行區、鄉、村體制,全縣設7個區,36鄉,129個村。
    1951年,將將第六、七區合并為第六區;原第六區的關帝鄉劃歸第五區;增設3個鄉。第一區駐縣城,轄城關、洼路、新堡、護城、宋營、東華寺等6個鄉;第二區駐舟塔,轄舟塔、上橋、長橋、康灘、白橋等5個鄉;第三區,駐恩和堡,轄蓋灣、劉廟、恩和、孔臺、朱臺、長灘等6個鄉;第四區,駐鳴沙州,轄薛營、鳴沙、三道渠、朱路、三道湖、周灘、彰恩、要崖山等8個鄉;第五區,駐石空堡,轄賀灣、余丁、石空、沙渠、張臺、張義、關帝等7個鄉;第六區,駐渠口堡,轄棗園、藥師寺、鐵桶、渠口、沙梁、十里碑、廣武等7個鄉。
    1952年,撤銷第二區的長橋、白橋2鄉,增設靳崖、馬家茨灘2鄉;撤銷第三區的劉廟、孔臺、長灘3個鄉,增設上莊、萬家沙灘、黃辛3個鄉;撤銷第四區的薛營、三道渠2鄉,增設黃營、白馬灘2鄉。
    1953年5月,要崖山鄉劃歸同心縣。
    1955年11月,撤銷區,全縣調整為1鎮18鄉(城關鎮和洼路、新堡、東華、舟塔、白橋、康灘、恩和、朱臺、鳴沙、長灘、白馬、彭恩、余丁、石空、關帝、棗園、渠口、廣武等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撤銷所有鄉鎮,全縣組建為5個人民公社。東風公社,駐縣城,轄8個管理區;星火公社,駐恩和堡,轄5個管理區;上游公社,駐鳴沙州,轄6個管理區;早春公社,駐石空堡,轄7個管理區;躍進公社,駐渠口堡,轄6個管理區。
    1959年,東風、星火、上游、早春、躍進5公社分別更名為寧安、恩和、鳴沙、石空、渠口公社;各公社所轄的管理區改為生產大隊。
    1960年6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將渠口公社所轄的鐵桶、渠口、沙梁3個大隊和渠口林場合并組建為區屬渠口林場;撤銷渠口公社,所屬的棗園大隊劃歸石空公社;十里碑、廣武2個大隊改為縣辦廣武農場。同年冬,廣武農場劃歸青銅峽市管理。
    1961年,將4個公社調整組建為12個公社(城關、舟塔、康灘、新堡、恩和、鳴沙、白馬、長灘、石空、關帝、棗園等)。
    1965年,組建城關鎮。1966年“0”開始,各公社改為以革命性質的名稱命名,后恢復原名。1972年,陳麻井、古城2農場改為陳麻井公社和古城公社;永豐灘農場并入長灘公社。1978年,自治區決定在陳麻井公社的基礎上成立區屬國營長山頭機械化農場,陳麻井公社撤銷。1984年,所有公社改稱鄉。1985年9月,增設長山頭鄉。1986年2月,鳴沙、石空2鄉改為鎮。
    1987年5月,設置大戰場鄉和馬家梁鄉;至此,全縣共轄城關、鳴沙、石空3鎮和寧安、康灘、舟塔、古城子、新堡、東華、恩和、長灘、白馬、棗園、余丁、長山頭、大戰場、馬家梁等14鄉。 (* 資料出處:《寧夏現代政區變遷沿革》,馮茂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銀川)
    2000年,中寧縣轄3個鎮、14個鄉。總人口249270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18391 鳴沙鎮 15005 石空鎮 18537 寧安鄉 18877 舟塔鄉 15368 康灘鄉 15530 新堡鄉 19394 東華鄉 15875 恩和鄉 19147 長灘鄉 6543 白馬鄉 12371 余丁鄉 15914 棗園鄉 10153 古城子鄉 3538 長山頭鄉 7612 大戰場鄉 17665 馬家梁鄉 5527 長鳴地區虛擬鄉 2560 長山頭農場虛擬鄉 5018 渠口農場虛擬鄉 624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年,中寧縣轄5個鎮、4個鄉,2個管委會,112個行政村。5鎮:寧安鎮、新堡鎮、恩和鎮、鳴沙鎮、石空鎮。5鄉:舟塔鄉、白馬鄉、余丁鄉、大戰場鄉、喊叫水鄉。2個管委會:城鎮社區管委會和長山頭社區管委會。
    2003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準將中寧縣、海原縣劃歸新設立的地級中衛市。自治區決定將同心縣的喊叫水鄉劃歸中寧縣管轄。
    2005年,中寧縣轄5個鎮、5個鄉,共134個行政村。面積4084.4平方千米,總人口29.4萬,其中漢族占83%。(據寧夏日報專版·2005年09月16日第5版)
    2006年10月2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將青銅峽水庫濕地保護區延伸至中寧縣境內的部分及中寧縣白馬鄉新田、躍進兩村的80.2平方千米左右的土地劃給青銅峽市,撤銷原自治區環保局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工作由青銅峽市人民政府擔負。12月30日,青銅峽水庫濕地自然保護區行政區劃調整交接儀式在青銅峽舉行。
  
全國與中寧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汨罗市| 横山县| 和田县| 安吉县| 永善县| 比如县| 三门县| 彝良县| 衡阳县| 江孜县| 宁津县| 锡林浩特市| 浑源县| 恩平市| 大连市| 北海市| 盱眙县| 师宗县| 杭州市| 上虞市| 明光市| 泗阳县| 颍上县| 青冈县| 泗水县| 娄底市| 新乡县| 澄江县| 临桂县| 兴化市| 桐乡市| 庆阳市| 乌鲁木齐市| 林西县| 佛山市| 英吉沙县| 和林格尔县| 呼和浩特市| 宜兰市|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