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四川瀘州古藺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10525身份證前6位:510525
長途區號:0830 郵政編碼:646500
隸屬政區:瀘州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川E轄區面積:3184km2
人口數量:約80萬人人口密度:251人/km2
行政駐地:古藺鎮
行政區劃:古藺鎮 龍山鎮 永樂鎮 太平鎮 二郎鎮 大村鎮 石寶鎮 丹桂鎮 水口鎮 觀文鎮 雙沙鎮 德躍鎮 護家鄉 魚化鄉 石屏鄉 東新鄉 土城鄉 金星鄉 白泥鄉 椒園鄉 馬嘶苗族鄉 馬蹄鄉 箭竹苗族鄉 大寨苗族鄉 桂花鄉 黃荊鄉
古藺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古藺鎮 510525100 221km2  古藺縣轄鎮,縣府駐地。1930年設中城鎮,1956年更名城關鎮,1958年再更名古藺鎮,1992年彰德、交坪、四屏、火星、小水5鄉并入。位于縣境西北部,……[詳細]
龍山鎮 510525101 94km2  古藺縣轄鎮。1930年設鎮,1956年改建龍山鄉,1992年將龍山、獅龍2鄉合并建龍山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94平方公里,人口2.7萬。……[詳細]
永樂鎮 510525102 135km2  古藺縣轄鎮。1911年前建永樂鄉,1958年改太平公社,1992年將永樂、龍井、水落、雙溪4鄉合并建永樂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3公里,與貴州省習水市……[詳細]
太平鎮 510525103 140km2  古藺縣轄鎮。1935年設太平鄉,1949年后建太平鎮,1991年高笠、九龍兩鄉并入。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0公里。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面積140平方公……[詳細]
二郎鎮 510525104 87km2  古藺縣轄鎮。全國百強鄉鎮之一,中國名酒郎酒酒廠所在地。原名二郎鄉,1958年改復陶公社,1984年復二郎鄉,1987年將二郎、新華、復陶3鄉合并建二郎鎮……[詳細]
大村鎮 510525105 87km2  古藺縣轄鎮。1952年后設大村區,1992年撤區,將大村、中樂兩鄉合并建立大村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67公里。面積87平方公里,人口2.7萬。轄歡樂、……[詳細]
石寶鎮 510525106 162km2  古藺縣轄鎮。巖山羊生產基地。1950年設區,1992年撤區將石寶、長坪、萬勝、高家4鄉合并建石寶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82公里。面積162平方公里,……[詳細]
丹桂鎮 510525107 116km2  古藺縣轄鎮。1951年建區,1956年并入石寶區,1981年從石寶區分出,設丹桂區,1992年撤區并鄉,將原丹桂、桂陽、巖灣、金華鄉合并建丹桂鎮。位于縣……[詳細]
水口鎮 510525108 200km2  古藺縣轄鎮。1951年建水口鄉,1958年設水口公社,1984年復水口鄉,1992年廟林、九嶺兩鄉與水口鄉合并建水口鎮。位于縣境東南部,東與貴州省接壤,……[詳細]
觀文鎮 510525109 118km2  古藺縣轄鎮。烤煙生產基地。1952年為六區所在地,1956年更名觀文區,1992年將觀文、回龍兩鄉合并建觀文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118……[詳細]
雙沙鎮 510525110 198km2  古藺縣轄鎮。1956年設白沙區,1981年更雙沙區,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6公里。面積198平方公里,人口4.3萬。國家二級公路大納路……[詳細]
德躍鎮 510525111 121km2  古藺縣轄鎮。1952年為第十區,1962年定名德躍區,1992年將該區原德躍、柏坪、龍美3鄉合建德躍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121平方公里……[詳細]
護家鄉 510525201 90km2  古藺縣轄鄉。1911年前始建付家鄉,1958年改公社,1992年與興陽鄉合并建護家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90平方公里,人口2萬。轄鍋廠……[詳細]
魚化鄉 510525202 74km2  古藺縣轄鄉。1951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2.3萬。敘石公路貫境。轄魚豐、華豐、……[詳細]
石屏鄉 510525203 83km2  古藺縣轄鄉。1950年設石屏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象頂、印合2鄉并入。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57公里處。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東新鄉 510525204 62km2  古藺縣轄鄉。1950年設東新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自強鄉并入。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60公里。面積62平方公里,人口2.2萬。……[詳細]
土城鄉 510525205 69km2  古藺縣轄鄉。1951年建土城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大山鄉并入。位于縣境東部,東與貴州省山水相連,距縣城80公里。面積69平方……[詳細]
金星鄉 510525206 133km2  古藺縣轄鄉。1930年設皇華鄉,1958年改金星公社,1984年置金星鄉,1992年石鵝、鐵廠兩鄉并入。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62公里。面積133平方公……[詳細]
白泥鄉 510525207 66km2  古藺縣轄鄉。1950年建白泥鄉,1958年改公社,1992年白泥鄉和菜板鄉合并設白泥鄉。位于縣境南部,隔赤水河與貴州相望,距縣城37公里。面積66平方公……[詳細]
椒園鄉 510525208 92km2  古藺縣轄鄉。1950年設椒園鄉,1958年改公社,1992年新馬鄉并入。位于縣境南部,與貴州省連界,距縣城69公里。面積92平方公里,人口1.7萬。轄椒……[詳細]
馬嘶苗族鄉 510525209 41km2  古藺縣轄鄉。1958年建馬嘶公社,1987年設馬嘶苗族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39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人口0.6萬。轄上豐、鳳坪、三岔、花秋、白虎、……[詳細]
馬蹄鄉 510525211   " 馬蹄鄉位于古藺西南邊陲,赤水河上游,毗鄰貴州省和敘永縣。全鄉幅員面積106平方 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1.87萬人,田土面積為1……[詳細]
箭竹苗族鄉 510525212 93km2  古藺縣轄鄉。優質烤煙生產基地。始建于1950年,1987年改箭竹苗族鄉,1992年蔓嶺鄉并入。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93平方公里,人口1萬。……[詳細]
大寨苗族鄉 510525214 43km2  古藺縣轄鄉。烤煙生產基地。1962年建大寨公社,1987年置大寨苗族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40公里。面積43平方公里,人口0.6萬。轄富裕、民進、雙……[詳細]
桂花鄉 510525215 128km2  "  桂花鄉位于古藺西北面,距古藺縣城38公里,與敘永水尾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 依帶水,與省級黃荊風景區山水相連。境內群山環抱,溝壑縱橫,溪多林茂……[詳細]
黃荊鄉 510525216 298km2  古藺縣轄鄉。1981年建區,1992年撤區并鄉將黃荊、原林、龍爪3鄉合并建黃荊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與貴州省接壤,距縣城50公里。面積298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古藺建縣于1909年,原屬四川敘州府,永寧縣。1949年古藺縣解放,隸于川南行政公署,1960年,隨瀘州專區并入宜賓專區,行政區劃多次變更。1985年,古藺劃歸省轄瀘州市領屬。
    古藺縣位于四川省南部邊緣,赤水河沿邊界由南往東向北流入長江,全縣地域成半島形伸入黔北,西面與敘永縣毗鄰,東南北三面與貴州省畢節、金沙、仁懷、習水、赤水交界。全縣幅員面積3182平方公里轄29個鄉鎮,總人口72萬人,居住有漢、苗、彝、回等12個民族,是四川省雜散居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縣之一。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7萬人。
    古藺地處大婁山西段北側,屬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類型區。境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海拔高低相對懸殊,最高西北面新街坪海拔1843米,最低東北面太平渡兩河口海拔300米,相對高差1543米。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南陡北緩,按其特點分為低山河谷地貌區,低山窄谷地貌區,中山槽谷地貌區和中山峽谷地貌區。     地層發育豐富.古藺氣候四季分明,規律性強,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立體氣候顯著,地域差異大。年平均氣溫17.8℃~13.1℃無霜期232-363天,年平均降雨量748.4mm~1112.7mm,冬春少雨,盛夏亢揚。
  自然地理
    古藺位于四川最南緣,處于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過渡帶烏蒙山系大婁山西段北側,全縣呈半島狀伸入黔北。
    境內海拔300—1843米,地勢西高東低,南陡北緩,“七山一水兩分地”,是典型的盆周山區縣。
    古藺縣縣境內地形起伏較大,山巒聳立,溝壑縱橫,最高海拔1843米,最低海拔300米,相對高差1543米,平均海拔772米,屬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境內地層古老,構造復雜,灰巖出露廣泛,有大小山體486座。
    古藺縣水利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可觀。赤水河流經古藺長120公里,落差320米,可供開發利用水能資源達76.5萬千瓦,沿河可建磨子塘,五馬河、中華咀、兩河口、九溪口等五個大中型水電站。此外,境內古藺河、鹽井河、白沙河、馬蹄河、菜板河等支流水能資源藏量達1.86千瓦。
    礦產資源:古藺礦產資源豐富,有無煙煤、硫鐵礦、鐵礦、銅、大理石、高嶺土等,尤以無煙煤儲藏量大。古(藺)敘(永)煤礦開發的重點在古藺礦段。該礦區是四川省目前唯一尚未規模開發的低硫、特低磷、中高熱量的大型優質無煙煤礦區,已探明的無煙煤儲量達34億噸,占全省已探明煤炭儲量的29;煤層氣1001億立方米,占全省的28;硫鐵礦儲量32億噸,占全省的41%。另外,優質石灰石分布面占幅員面積60%,石膏儲藏量估計為4.89萬噸,大理石等分布較廣。
    生物資源:古藺縣植物資源有烤煙、中藥材、茶葉和多種經濟林木。古藺是省內重要的烤煙生產基地,境內藥用植物達247種,且有相當面積的綠茶和中藥材基地。同時,古藺的馬頭羊、川南黃牛、生豬等擁有較廣闊的市場,具有進一步開發的價值。
  歷史沿革
    (一)藺境為唐代羈縻藺州地。藺州盛產藺草(燈心草),唐宋之世地無珍重,每歲土人以草織花席,故名。
    (二)“古藺”與“永寧”同義。民國余達父《且蘭考》:“按藺即寧之轉。”
    古藺,據石屏鄉野貓洞考古發現,早在五至二萬年前,已有古人類活動。漢代以前為西南夷城,屬夜郎國地。唐元和元年置藺州,屬藺州地,宋代,東北部為合江縣地,南部為羅氏鬼國地(今貴州大方縣域),元屬永寧宣撫司。明洪武四年(1377年)置永樂衛,二十三年置白撒(今白沙)千戶所,衛所 隸貴州都司,天啟三年(1630年)置敘用善后廳后改為敘用軍糧廳。雍正九年(1731年)置古藺巡檢司于古藺州隸敘永廳,置赤水分縣于赤水河,隸永寧縣。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遷永寧縣于古藺場。古藺巡檢司遷至西河口(今丹桂鎮 所),廢古藺巡檢司。宣統元年(1909年)該永寧縣為古藺縣,隸永寧直隸州,此為古藺建縣之始。民國19年隸四川省政府,21年裁赤水分縣隸四川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10 日,古藺解放,隸川南行政區瀘州專員公署。1960年改隸瀘州專區,1985年劃歸瀘州市轄至今。
    解放前,全縣總幅員面積4104.9平方公里。解放后,從1950—1983年3次將西北及西南的墩梓,石壩、摩尼等區共721.6平方公里地域劃屬敘永縣。至此,全縣幅員面積為3183.5平方公里。
    解放初期,為適應土地改革,縮小區劃范圍,1953年全縣設16個區6個鎮162個鄉,后幾經調整,1958年改鄉為人民公社,1984年復改人民公社為鄉,全縣轄10個區1個直屬鎮72個鄉一個區轄鎮,1987年經省政府批準大村區所屬的復陶、二郎、新華三個鄉合并組建二郎鎮,將箭竹、烏龍、大寨、馬嘶4個鄉(馬嘶鄉從建新劃入部分地域)改建為苗族鄉。1992年撤區并鄉建鎮,將全縣組建為12個鎮17個鄉(其中4個苗族鄉)。
  風土人情
    苗族磨盤秋千的傳說
    很久以前,苗寨姑娘乜娘聰明美麗,她畫的花草,蝴蝶飛來撲;她繡的花,芬芳撲鼻,連蝴蝶也飛來撲。有天乜娘坐在門口繡花鞋,突然,一只巖鷹把鞋銜走了。就這一天,英勇善射的巴貴達惹正在山上打獵,將巖鷹射落,巖鷹叨著的鞋深深打動了小伙子,而且深深愛上了繡鞋的這位姑娘。為了尋找這位姑娘,巴貴達惹一人坐的秋千改成了八人同坐的磨盤秋千。消息傳出,趕秋節哪天,遠近苗家里老少都向秋場涌來。這天乜娘也來看這八人同坐的磨盤秋千,經過對歌、盤歌,巴貴達惹終于找到了乜娘,兩人情投意合,結成良緣,從這后,每當瓜熟果香,趕秋佳節到來,苗胞們就扎起秋千,歡度節日,擇配佳偶。
    椎牛葬俗的傳說
    古時候,苗族領袖蚩尤戰敗,被軒轅黃帝殺死后,由大將夸佛率領苗人向南轉移。苗人且戰且走,戰斗中夸佛又中箭犧牲,人們忍痛把蚩尤和夸佛埋葬。埋葬時人們吹起號角,敲起戰鼓,以驅趕虎豹豺狼,讓死者的靈魂得以安息。誰知夸佛的戰馬聽到鼓角震天,以為又要出征,掙斷了韁繩跑來,見主人已死,便長嘶數聲,流著眼淚臥在地上,不飲不食,幾天后便死去。從此后苗族有人死之后,家人便椎牛代馬殉葬,既表示托牛將主人的靈魂引到祖先哪里去團聚,又表示送頭牛給死者在陰間使用。
    1、生活習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于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
    2、喪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區,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認為時辰不對,死者須再要一異性死者相伴。故死時不適,喪家常請巫師念咒“改”,同時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內放鐵、銅等非銀金屬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為如是死者在回東方的路上買不了水喝,鐵、銅還會折騰死。有些苗族地區,村寨死人當天,可上山勞動,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則挑柴者會有災難。停柩期間,家屬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內,家中任何東西不得出賣或借人。
    3、農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糞歸來時忌見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時若見秧田有魚時忌說魚,否則魚會吃秧根。有些村寨,收獲小米時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問及,忌說“不要了”,要說“它們未長大”,否則以后小米因傷心而拒絕再長。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聽到前來糟蹋莊稼,只能以“他們父子”來代稱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動土挑水。
    4、產忌:產婦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誤入者,出門時須洗腳,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將產婦的奶水“踩干”。產婦忌吃0黃牛肉、母豬肉、公雞肉、小魚、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區,忌孕婦與孕婦會面,亦忌去別的產婦家,否則認為會延長產期。
    5、其他: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肴,尤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后幼。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苗年、春節、踩山節、四月八、吃新節、跳花等。
    1、踩山節:別稱:花山節、花桿地;時間: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意義:祈求賜福、保佑苗家人平安昌盛。節日期間,苗族同胞們身著盛裝到村寨邊寬闊的草坪上,舞獅燈、打秋千、吹竹葉、奏簫筒,人們還在山上豎起一根染成紅藍配12節的“花桿”以示向天祈子,青年男女們在這歌舞狂歡中尋找終身伴侶,祈求上蒼賜福。踩山節持續三天,這三天中苗寨舞步翩翩歌聲繚繞十分熱鬧。
    2、偷親:在苗族流傳著一種“偷親”的婚俗。當青年男女雙方經過多次“坐妹”(談情說愛)、對歌,相互了解之后,便互送禮品定情,準備成婚。假若女方父母反對這門親事,他們就采取“偷親”的辦法。 “偷親”的那天晚上,女方先把日常用的東西拿到離家約半里路的地方藏起來,然后在家待男方的到來。夜色降臨,男方和較好的朋友如往常一樣到女方家“坐妹”。深夜,男方告辭,女方裝著依依難舍的樣子送哥出門,就到藏東西的地方取出東西一同到男家去了。次日,女方父母才知道女兒被男方“偷走”了。第三天,新郎委派一位年高望重的老大爺帶著三樣禮物──雞、鴨、蛋,去女方家向其父母報情,賠禮道歉。如女方父母收下禮物,說明他們已基本同意婚事,那就再商量舉行婚禮的事;若拒絕,婚禮也就不再舉行,到政府登記就行了。這種“偷親”的婚俗,在苗族人民中流行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苗族青年爭取婚姻自由,-封建包辦婚姻制度的一種方式,一直沿襲至今。
    3、吃牛節:“吃牛節”是苗家最隆重的祭祀古俗,從追溯它的根源可以明白,這個節日與其說是“祭神”,倒不如說是在向“神”挑戰,檢閱人們征服“神”的力量。
    4、趕苗場:流行于敘永縣、古藺縣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于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后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秘密聯系,后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5、贈帶節:流行于敘永縣下東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初五舉行。屆時,方圓數十里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帶,解除關系。
    苗族的民間文學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苗族古歌古詞是苗族神話和口碑歷史的主要載體,亦稱苗族史詩。它主要包括開天辟地、鑄日造月、射日射月、人類起源、洪水滔天、兄妹結婚、戰爭遷徙等篇章。流傳于黔東南的“苗族古歌”長達8000行。湘西的《鵂巴鵂瑪》長達5000行。這些苗族古歌古詞有曲調、可呤唱,有的地方只興呤誦了。它們一般由巫師或理老或專門的歌師在節日、婚喪嫁娶、祭祀活動及其他聚會場合誦唱。也有一些地方苗族神話是以散體文學的形式傳承的,其所述內容與古歌大體相同。西部苗族中還流傳著《蚩尤神話》。古詞包括議榔詞、理詞、巫詞,一般沒有曲調,以韻文和諧聲體念誦,語言的組織十分巧妙,多對偶句,誦來朗朗上口。
    苗族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敘事詩。如黔東南的《仰阿莎》、《貞芙秀尤》、《張秀眉之歌》、《哈邁》等。這些敘事詩也同時以散體文學形式流傳,其性質有傳說和民間故事兩類。
    苗族民歌根據其內容可分為游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喪歌、勞動歌、時政歌、兒歌、謎語歌等幾類,曲調各不相同。飛歌是流行于黔東南的一種特別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聲歌唱,其曲調高亢,豪邁奔放,余音震山梁,非常有特點,其內容有情歌、時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等。各種民歌形式有傳統的歌詞,也有即興編唱的內容。
    嘎百福歌是流行于黔東南地區的一種說唱文學,它在民間詩歌和傳說故事的基礎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時而敘述時而呤唱,其內容多是反映民事糾紛和社會現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苗族的民間傳說和故事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其題材涉及到英雄人物、機智人物、普通人物、地方風俗由來等等。比如《張秀眉的傳說》、《項崇周的故事》、《反江山的故事》、《仰阿莎的故事》、《雷公山的來歷》、《拉鼓節的由來》、《苗家“吃牛”的由來》。民間故事中反映青年人愛情生活和揭露社會丑惡現象的作品很多,如《哈邁》、《樵夫和龍女》、《能祥》等。
    苗族民間音樂主要有民歌曲、蘆笙調、嗩吶調等。苗族傳統樂器分為打擊樂器和管弦樂器。蘆笙和鼓是苗族地區普采用的傳統樂器,清代以后,東部地區苗族已逐漸不用蘆笙。蘆笙在苗族文化中具有民族象征意義。鼓分為牛皮鼓、銅鼓和木鼓三種,東部苗族多使用牛皮鼓,中部苗族用銅鼓和木鼓都有,西部苗族中銅鼓較為普遍,西部有些苗族地區已不用鼓。許多苗族地區還在婚喪場合中使用嗩吶,丹寨一帶流行古瓢琴,系以桐木鑿空制成。苗族青年男女喜歡吹奏木葉、口弦,借以傳情達意。
    苗族舞蹈主要有湘西的花鼓舞及與其類似的或單人或雙人或多人的皮鼓舞,黔東南有臺江反排的木鼓舞(集體舞),黔東南還普遍流行集體參與性舞蹈蘆笙舞、銅鼓舞、踩鼓舞,西部苗族的蘆笙舞帶有雜技性的高難動作,以個人或數人表演為主。此外,一些地區還有板凳舞、古瓢舞、擺手舞等。
    苗族民間工藝有蠟染、刺繡、挑花、銀飾制作等,均是十分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這些工藝在各地苗族中都有,不過各有優長和特色。比如中部苗族的銀飾最為突出,西部苗族的挑花更加精致等。此外,剪紙、編織、根雕在某些地區也十分突出,麻陽和黃平等地苗族還擅長民間工藝繪畫。
    20世紀以來,苗族作家文學和現代藝術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涌現出許多文學家、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美術家等。現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近30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約14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20多人。沈從文是苗族杰出的文學家,也是享譽世界的文豪。宋祖英是全國著名的苗族歌唱家。
    青年男女通過山歌私約婚期后,男女雙方回家告訴父母及知己好友,對其他人則守口如瓶。因為,山歌定情,無憑無據,萬一情況有變,屆時姑娘沒有赴約結婚,這個男青年就會被人瞧不起,因此,直到結婚那天,小伙子還像沒事人一樣,月亮出來時,新郎才與幾個好友打扮一新,帶上柴刀溜出山寨,前往約定地點迎接新娘。
    新娘在伴娘陪伴下前來赴約,新郎的好友用柴刀砍來柴草,點燃篝火,伴郎與伴娘邊歌邊舞,祝福一對新人幸福結合,篝火將盡,新郎新娘在眾人簇擁下回到男家村寨。新娘進門,男家燃放鞭炮,只有到這時,全寨人才知道這個男青年結婚的喜訊,全寨人涌到男家,飲酒歌舞,通宵達旦。
  經濟概況
    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46100萬元,縣一、二、三產業的比重達到38:30:32,工農業總產值106813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4657萬元,工業總產值52156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1782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907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38613萬元,財政收入18870萬元(其中縣級財政收入7170萬元),財政支出27471萬元。
    全社會各項存款余額95418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存款余額66665萬元),各項貸款余額141898萬元。全縣職工年均工資9559元。
    鄉鎮企業總產值65921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53004萬元,利稅總額8882萬元。
  行政區劃
    古藺縣位于四川省南部邊緣,赤水河沿邊界由南往東向北流入長江,全縣地域成半島形伸入黔北,西面與敘永縣毗鄰,東南北三面與貴州省畢節、金沙、仁懷、習水、赤水交界。
    Gulin Xian
    510525
    646500
    縣人民政府駐古藺鎮府前街
    2004年,古藺縣轄12個鎮(古藺、太平、二郎、德躍、雙沙、丹桂、永樂、龍山、大村、石寶、觀文、水口)、13個鄉(金星、玉田、馬蹄、建新、土城、魚化、護家、椒園、黃荊、白泥、石屏、桂花、東興)、4個民族鄉(馬嘶苗族、箭竹苗族、大寨苗族、烏龍苗族),269個村委會、16個居委會(社區)(其中城市社區3個),4558個村民小組。
  
全國與古藺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水县| 乌兰浩特市| 香港| 盐池县| 哈尔滨市| 高要市| 天门市| 安达市| 郯城县| 朝阳市| 凯里市| 怀来县| 阿克苏市| 陇川县| 大同县| 横峰县| 建水县| 榆中县| 兰州市| 肃北| 军事| 山阳县| 东方市| 潼南县| 恩平市| 南平市| 鹤岗市| 赤峰市| 海淀区| 剑河县| 盐源县| 诸城市| 兴隆县| 西畴县| 浦城县| 平罗县| 炎陵县| 柏乡县| 利津县| 永靖县| 博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