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市歙縣北岸鎮北岸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41021102 | 身份證前6位:341021 |
長途區號:0559 | 郵政編碼:242700 |
隸屬政區:北岸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皖J | |
北岸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北岸村隸屬黃山市歙縣東南部的北岸鎮,距北岸鎮政府所在地大阜不到1公里,距歙縣縣城僅18公里,自古以來就是徽杭線上的交通要道。
地形氣候
以中低山和丘陵地貌為主,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為北岸鎮耕地、林地的主要集中地之一,糧食基本實現自給,勞動力資源豐富。
歷史淵源
華源河流經北岸地段,因此古人稱之為“北溪河”,河的南岸大阜橋(原名衍慶橋),北邊即是“延陵北溪”,因此稱之為“北岸”。北岸包括“衍慶村”,即現在的阜東村“下行、橋頭組”,北岸村在解放前曾劃為四大村,即“鄉賢村”—南村、前壩,“謙安村”—社屋前、十字街頭巷,“中心村”—里、外橫巷、三寶巷,務本村—文穆堂、里屋坦、前山、錦庭村——方村、龍門山。北岸村四山環抱,河水流暢、古民居緊緊相接,吳氏宗祠鎮距中心、風雨廊橋橫跨北溪河上。據古代人流傳,北岸村的地形是魚撒網、八卦陣形,祠堂門前兩條小水溝是魚活須,背靠來龍山,土地壩、所以說龍脈好,村的東邊和西邊各有一條小溪流入北溪河,渭之為兩條龍須。村中園門洞、0互相與屋房連接,不曾間斷,其園門洞分布為〈1〉廊橋下“活潑地”;〈2〉廊橋北頭“謙安舊址”;〈3〉上店街“中心里”;〈4〉大天地后“三寶巷”〈5〉茂公祠“里外門”;其0分布為〈1〉“銀屏丘”(十字街頭巷);〈2〉大巷口。從南向北的旅杭路上有三灣九丘,一步半橋。廊橋的園門洞就有“往府大路過橋”字樣。北岸村是處于前對龍珠花山尖,東有龍門天柱峰,向南遙望大天寺,西有赤石潭山觀音閣,此有岔坑吳家山,火焰尖這樣一個群山叢中,是塊極好的風水寶地,所以說北岸村“千灶萬丁”。
人口及土地狀況
該村下轄五個自然村,18個村民小組,1138戶,總人口3385人(其中農業人口3190人),盛產茶、桑、菊等多種農副產品,全村共有水田1100畝,旱地1189畝,山場8600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社會經濟發展
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8325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萬元,村集體積累資金達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0元。村內大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百余家,中小學校和衛生醫療機構健全,旅游設施齊全,村內主干道硬化率達90%以上,基本實現村莊綠化、亮化、美化,村容整潔,鄉風文明。
北岸村堅持旅貿活村、開發強村戰略,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和農特產品加工貿易,作為市級“抓百村、促千村”的新農村100個示范村之一,更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全國與北岸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