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廣東肇慶市懷集縣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41224身份證前6位:441224
長途區號:0758 郵政編碼:526000
隸屬政區:肇慶市行政級別:縣
車牌號碼:粵H轄區面積:3573km2
人口數量:約103萬人人口密度:288人/km2
行政區劃:懷城鎮 閘崗鎮 坳仔鎮 汶朗鎮 甘灑鎮 鳳崗鎮 洽水鎮 梁村鎮 大崗鎮 崗坪鎮 冷坑鎮 馬寧鎮 藍鐘鎮 永固鎮 詩洞鎮 橋頭鎮 中洲鎮 連麥鎮 下帥壯族瑤族鄉
懷集縣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行政代碼 面積簡介
懷城鎮 441224100 262.02km2  懷城鎮位于懷集縣中部,地處縣城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東毗鄰汶朗、甘灑鎮,西連接閘崗、梁村、冷坑鎮,南與國營大坑山林場、永固和坳仔接壤,北與連麥鎮相……[詳細]
閘崗鎮 441224101 84.83km2  一、 基本情況 閘崗鎮位于廣東省懷集縣境中南部,距縣城14公里,北枕省道谷懷線二級水泥路,南北貫穿荔懷線二級水泥公路,東北界懷城鎮……[詳細]
坳仔鎮 441224102 206.32km2  坳仔鎮位于廣東省懷集縣的東南部,毗鄰廣寧縣,距縣城18公里,距廣州170公里。全鎮總面積206.3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66.6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詳細]
汶朗鎮 441224103 86.16km2  一、基本情況: 汶朗鎮位于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3公里,總面積86.16平方公里(省第一監獄也在鎮境內),鎮內有豐富的石灰巖資源和水……[詳細]
甘灑鎮 441224104 132.21km2  甘灑鎮位于懷集縣東部,距縣城18公里,是懷集通陽山的重要交通樞紐、甘灑鎮是山區鎮,又是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命名的革命老區鎮。全鎮總面積 132.21平方公里……[詳細]
鳳崗鎮 441224105 277km2  鳳崗鎮位于懷集縣的東北部,距縣城28公里;東與陽山、廣寧兩縣交界,西接汶朗鎮,南鄰甘灑鎮,北連治水鎮,省道水谷線貫通,交通極為方便,是懷集東區鄉鎮的經濟……[詳細]
洽水鎮 441224106   10.62平方公里,轄有2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02個自然村,總人口2.9萬人。 二、 氣候 洽水鎮地處亞熱帶……[詳細]
梁村鎮 441224107 88.9km2  一、 基本情況 梁村鎮位于懷集縣西部,距離縣城20公里,行政區域面積8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萬多畝。共有17個村委會和1個……[詳細]
大崗鎮 441224108 116km2  大崗鎮位于懷集縣西部,距縣城23公里,東與懷城、閘崗鎮接壤,西連梁村鎮,南與橋頭、永固鎮交界,北鄰冷坑鎮。全鎮總面積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萬畝,……[詳細]
崗坪鎮 441224109 53.78km2  一、 基本情況 崗坪鎮地處懷集縣西部,梁村盆地北端邊緣,是兩省(區)三市縣(廣西、廣東省、封開縣、懷集縣、賀州市)交匯點,也是肇慶……[詳細]
冷坑鎮 441224110 1602km2  一、 基本情況: 冷坑鎮位于懷集縣西北部,距縣城23公里,東鄰連麥鎮、懷集縣城、泰來鎮 ,西靠馬寧鎮,南連梁村鎮,北接連山縣。 ……[詳細]
馬寧鎮 441224111 58km2  馬寧鎮位于本縣西部平原,距縣城29公里,總面積為5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3.4萬畝,耕地面積2.4萬畝轄16個村委會,總人口4.5萬。 ……[詳細]
藍鐘鎮 441224112 210km2  概況 藍鐘鎮位于懷集縣西北部,距縣城38公里,東鄰本縣冷坑鎮,西與廣西賀縣毗鄰,南靠本縣馬寧鎮,北與連山縣接壤。全鎮總面積210平……[詳細]
永固鎮 441224113 189km2  一、 基本情況 永固位于懷集縣南部,距縣城29公里,全鎮總面積18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3萬畝,耕地面積 1.3萬畝。轄12個……[詳細]
詩洞鎮 441224114 325km2  詩洞鎮位于懷集縣的南部,與廣寧、德慶、封開縣接壤,是四縣八鎮的交匯點。全鎮總面積325平方公里,人口59831人,轄21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220個自……[詳細]
橋頭鎮 441224115   一、 基本情況: 橋頭鎮位于懷集縣西南部,全鎮土地總積為213平方公里,屬石灰地區,四面為丘山,人多地少,其中耕地面積29511畝……[詳細]
中洲鎮 441224116   一、 基本情況 中洲鎮位于懷集縣北區中心,與連山縣交界,總面積299837畝(200.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28055畝,耕地面積21020畝,……[詳細]
連麥鎮 441224118 119km2  懷集縣連麥鎮地處縣城西北部,毗鄰懷城、汶朗、中洲、泰來等鎮,距縣城20公里,全鎮總面積119平方公里,耕地2.07萬畝,山地11.5萬畝,其中水田1.6……[詳細]
下帥壯族瑤族鄉 441224200 77.11km2  一、 基本情況 下帥壯族瑤族鄉是廣東省七個民族鄉之一,也是肇慶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她位于肇慶市懷集縣的西北部邊陲,距縣城52公里,……[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懷集縣位于廣東省西北部,肇慶市北部,綏江上游,東接陽山縣、廣寧縣,南連德慶縣,西界封開縣和廣西賀州,北鄰連山與連南。總面積3573平方千米。總人口103萬人(2008年)。
    縣人民政府駐懷城鎮,郵編:526400。代碼:441224。區號:0758。拼音:Huaiji Xian。
  基本概況     懷集縣處北江支流綏江的上游,與廣寧、封開、賀州、陽山等縣市毗鄰,是廣東省西北通桂達湘的重要交通樞紐。全縣總面積3573平方公里,總人口103萬人,轄20個鎮1個民族鄉,兩個國營林場,全縣有322個村委會(居委會)。
    特別要注意的是懷集縣的崗坪鎮,該鎮處于兩省三縣的交界處,其戰略位置尤為突出。近年來眾多外來資本紛紛入駐此鎮,給該鎮經濟帶來一個亮點。在泛珠三角交流日益頻繁的時機下該鎮可能成為引領懷集發展成為地區性強縣的紐帶。
    該縣緊靠北回歸線北側,屬亞熱帶氣候,夏長冬短,雨量充沛,氣溫適宜,累年平均總日照時數1828.1小時,年降雨量1785.4毫米,累年平均氣溫20.8℃,無霜期310天。
    該縣千山聳翠、萬嶺-,林木種類繁多,2008年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為 1萬立方米。坳仔、大坑山等鎮出產的茶稈竹(俗名厘竹)馳名海外,解放以來一直占全國該項產品出口量的50%以上。在廣闊的山地上,有500畝以上連片天然草場18幅,31310畝;森林中有眾多的珍貴禽獸,有豐富的四時均可采集的中草藥材資源,其中草本類280多種。水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32.89萬千瓦,可開發22萬多千瓦,可供開發利用的高溫礦泉多處。地下的礦產資源不少,其中以品位高達42%~68%的磁鐵礦和石灰石最有名。同時,還有山水林泉、竹海清江、煙樹平疇和眾多的名勝古跡,山區的人文景觀等,還有眾多的水庫,古建筑,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它們都是豐富的旅游資源。 懷集人民構成山區淳樸的民風。
    懷集縣具有豐富的林業、水力、礦產和旅游資源。全縣活立木蓄積量達1020萬立方米,懷集厘竹有“鋼竹”之稱,被譽為“竹中之王”,年出口量6萬噸(120萬擔),出口量居全國同類首位。水力資源總蘊藏量達32萬千瓦,可開發的水力資源22萬千瓦。目前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有14萬千瓦;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鐵、銅、錫、鎢、花崗巖等達30多種;全縣山地面積443萬畝,耕地面積41多萬畝,有連片的耕地18萬畝,是發展“三高”農業的好地方。懷城境內山清水秀、古樹名木、奇山異洞、清溪溫泉、名勝古跡隨處可見,省級風景名勝區——橋頭燕巖每年吸引數以萬計游客參觀游覽,是有待開發的寶地。
    懷集的投資環境完善。懷集縣在全省最早實現市到縣、縣到鎮全部通水泥公路的山區縣之一;能源方面:懷集縣是用電可以由縣自行定價的全省 13 個縣(市)之一,至 2001 年底全縣水電總裝機容量達 6.8 萬千瓦,實現了村村通電。目前全縣電力裝機容量 6.7 萬千瓦,全省最大水電引資項目白水河梯級電站建成后,全縣裝機容量可增到 14 萬千瓦;縣城區面積 13 平方公里,有懷高、橫洞、龍灣三個工業(園)區,坳仔厘竹加工貿易區和燕巖省級風景名勝旅游兩個產業園(區),功能和設施完善,還有現成的工商貿用地用房。同時,該縣進一步優化投資軟環境,縣委縣政府制訂了一系列外來投資優惠政策,并專門為外來投資者服務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辦公室,實行“一個口子辦事、一個窗口收費、一條龍服務”,為各方投資者提供優質、高效、方便和全程的服務。
    近年來,懷集縣委、縣政府立足該縣實際,充分發揮山區資源優勢,堅持走“資源加科技,引資促發展”的路子,大辦工業,大力發展“三高”農林業,促進了全縣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全縣以資源開發利用為重點,先后辦起了中密板廠、山梨醇廠、礦冶建材集團、林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匯聯水電集團等一批高起點的資源型加工企業和以汽車進排氣門的汽配責任有限公司,形成了以資源型工業為主的板材糖業食品、礦冶建材、林產化工和電力、機電、輕工等工業體系。中密板廠跨入了國家大型二檔企業,汽配廠、糖廠、微粒板廠被評為中型二檔企業。企業改革不斷深化。至去年底,全縣362家公有制企業,已改制300家,改制面83% ;其中國有企業96家,已轉制89家,轉制面92% 。
    全縣建起了一定規模的五大農林業基地:即50萬畝速生豐產林基地、50萬畝松脂基地、50萬畝厘竹基地、10萬畝高產木薯基地、2萬畝高產糖蔗基地,還建立了玉米、蔬菜、肉桂、生豬、青山羊、塘魚、絞股藍和涼粉草等十大“三高”農業基地。鄉鎮企業發展迅速,目前全縣鎮辦企業225家。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加快。1998年9月通過了省級小康達標驗收。
    全縣利用外資企業100多家,主要產品有汽車進排氣門、歧化松香、軸瓦、山梨醇、竹木制品等。1993年至2000年全縣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1.5億多美元。而幾年來全縣利用外資的幅度進一步加大,利用效率較以前大為改觀,外資主要集中在木材,水電,養殖,紡織等行業。
  經濟概況
    近年來,懷集縣謀劃全局,高舉工業強縣大旗,充分發揮固有優勢,大力引進資源型、能源型和金屬加工型產業,工業發展節節高,培育了鋼鐵、汽配、-、金屬加工、板材、建材、林產化工七大工業支柱。懷集縣現有嶺南鋼鐵公司、懷集汽配廠、威通公司等骨干企業,以懷集商業步行街帶頭的商業和以生態、溫泉為主的旅游業形成的第三產業,進一步呈現繁榮景象。眾多的積極因素共同撐起了懷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速度。
    2004年,該縣實現生產總值64.12億元,比2004年增長13%,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7.7%、21.4%、14.8%。全縣本級財政收入14014.2萬元,增長18.5%。2005年1—5月份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5.14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11.8%;本級財政收入5057.9萬元,增長26.3%。全縣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綜合增長率在全省67個山區縣(市)排序中由2004年5月的第37位,攀升至第8位。懷集正以爭當山區發展縣域經濟標兵為動力,以資源為依托,以招商引資為突破點,以民營經濟為著力點,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實現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大縣邁進,由人口面積大縣向綜合實力強縣邁進。
    特色工業強縣
    懷集縣始終把工業作為發展全縣經濟的重中之重來抓,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推進,工業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工業布局日趨合理。
    該縣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勞力和服務等優勢,努力抓好資源型、能源型、金屬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等“四種類型”特色工業,形成鋼鐵、-、汽配、板材、建材、林產化工和金屬加工七大支柱行業,推動全縣工業上規模、上效益。尤其是金屬加工業,發展速度快,經濟效益好。在礦產開發方面,2004年引進外商投資8000萬元建成現代化大型采礦選礦場,年采選鐵礦、銅礦80萬噸,成為發展縣域經濟的新增長點。在冶煉方面引進廣東嶺南鋼鐵公司投資5億元年產50萬噸型材鋼項目,首期年產15萬噸鋼錠生產線已投產。
    懷集縣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堅持效益與規模速度并重,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壯大工業經濟總量,提高工業增長質量。主要措施:一是進一步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七大支柱工業,實現規模擴張和效益提高。重點是抓好礦產開發和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抓好年產40萬噸球團鋼項目、年產20萬噸硫酸項目、嶺南鋼鐵生產線二期工程、年產8萬立方米的高密度纖維板項目,使這些項目日益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二是突出抓好工業基地建設,繼續做好民營科技工業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形成產業簇群,壯大產業規模。三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進程,增資擴產,增強工業后勁。
    特色農業富縣
    懷集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該縣通過引進大型企業,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通過大集團大公司辦好特色農業基地,帶動農業產業化的興起。
    近年來,該縣引進綠洋等七大外來林業投資公司,租賃山地40多萬畝辦起速生豐產林基地,投產后每年可增收600多萬元,引進穗深公司發展1000萬只粟米雞,引進肇慶基良公司發展1000萬只肉鴨,引進溫氏集團打造10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并著力創立厘竹、青山羊、粟米雞三大農業品牌。
    該縣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立足于農戶、種養業與加工業相配套、產供銷一條龍,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農村經濟。200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1.05億元,增長7.7%,農村人均純收入3512元。2005年1—5月份,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23億元,增長7.12%。
    該縣準備加強“三農”工作,推進產業化經營,開創農村工作新局面。一是全力打造養殖、林產、優質谷大縣。充分發揮穗深、基良、溫氏等養殖龍頭公司的帶動輻射作用,加快發展粟米雞、優質肉鴨、生豬養殖,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鞏固壯大龍頭企業和以綠洋、頤昌等七大造林公司為主的速生豐產林基地,增強中科天倫、威通公司等農林產品加工企業活力。三是改善農村發展環境。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全面免征農業稅,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特色旅游旺縣
    懷集縣的旅游資源豐富,獨具特色。該縣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優勢和國際攀巖邀請賽的效應,努力打造“燕之旅”品牌,大力實施旅游旺縣。
    近年來,該縣通過引進南湖國旅等外資企業,成功開發了燕巖省級風景名勝區、世外桃源景區、燕峰峽溫泉漂流度假邨等旅游項目,啟動了兩廣六市無障礙旅游區自駕車旅游團懷集站,加快融入“泛珠三角”區域旅游網絡進程。懷集旅游熱潮迅速升溫,品牌日益響亮,促進了第三產業的加快發展。2004年共接待游客102.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6億元,分別增長3.08倍、3.01倍,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8.96億元,增長14.8%。2005年1—5月份全縣共接待旅游人數達65.5萬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長15.8%,旅游總收入2.3億元,增長16.2%。
    進一步培育特色旅游市場,繼續打好“燕之旅”品牌。他們將進一步完善和實施全縣旅游總體發展規劃,重點抓好燕巖景區、世外桃源景區、燕峰峽漂流溫泉度假邨的旅游設施完善和宣傳推介工作,加快外商投資2620萬美元的藍鐘燕岳森林溫泉休閑度假區大型綜合旅游項目的開發,以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經濟的發展。
    招商引資壯縣
    懷集將進一步營造和發揮比較優勢。該縣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包括土地、礦產、水力、旅游、農林、文化、勞動力等資源豐富的優勢,電力充足、電價低廉的能源優勢,基礎設施完善的發展環境優勢,加上良好的服務優勢,強化本縣“東引西連、承東啟西”的紐帶作用,增強外來投資的吸引力和信心。
    同時,全面宣傳推介懷集的投資環境,提高懷集知名度和美譽度;主動“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經貿洽談會、推介會等。該縣2004年舉辦的國際攀巖邀請賽和“肇慶金秋”經貿洽談會上共有59個項目簽約、奠基和剪彩,其中簽訂合同項目35個,金額達25.03億元。
    為了發揮“體育搭臺,經貿唱戲”的功能作用,為招商引資工作推波助瀾,該縣通過舉行第十三屆全國攀巖錦標賽暨懷集縣投資環境推介會和“泛珠三角與燕都文化論壇”,廣東省首屆漂流大賽等活動,將促進該縣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乃至經濟全面發展,使之更好地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掀起新一輪經濟發展大潮。
    懷集縣認真把握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珠三角地區與山區共建產業轉移基地的有關政策,正以積極的姿態迎接和吸納珠三角產業轉移。目前已規劃好10萬畝產業轉移基地,大力吸引資源型、能源型、金屬加工型、勞動密集型企業,爭取更多的外資和民營企業落戶,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科學規劃建縣
    城鎮化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懷集置身其中讓人驚嘆其作為山區縣罕有的現代氣息。
    近年來,該縣投資6億多元建設、改造了縣城一江兩岸、主要街道巷道硬底化及巷燈亮化工程,使縣城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總投資1.2億元,全省50個山區縣(市)中建設規模最大、設計最先進的商業步行街及時代廣場,2005年初已投入使用。雅豪居、懷集新城、海景花園、燕鳴居等7個房地產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或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青少年活動中心、塔山公園等十大市政工程將于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放眼懷集縣城,環望綏江兩岸,可見一江春水往東流,兩岸美景看不盡,盡顯一派現代化山水城市風貌。
  自然地理
    懷集縣處于粵西隆起帶,北部高南部低、自西北至北向東南傾斜的山地。經河水的長期侵蝕,中南部形成丘陵。西中部的石灰巖均被白堊紀紅色巖系和第四紀沉積巖覆蓋而形成盆地。
    懷集縣地勢自北部和西北部向東南部傾斜。地貌大致分為西部盆地,中部、南部低、高丘,東北、西北部山地等3部分。西部的盆地平原,面積近400平方公里,乃廣東省山區縣中的最大平原,是稻米之鄉。 中部、東南部是丘陵,是農林兩業并舉之區。東部至北部是山區,是盛產竹林所在。西南部的橋頭鎮是巖溶地貌地區,峰秀巖幽,溪清流碧,乃廣東省省級旅游風景區。山地地勢起伏較大,全縣1000米以上山峰60座,北部占53座,其中洽水鎮與陽山縣交界的大稠頂海拔1626米,是全縣最高峰。地處中部低丘的縣城海拔52.4~54.l米,南郊最高的塔山海拔也只有253米,比東北部洽水鎮石瑩鄉的水田還低200多米。
    懷集縣千山聳翠、萬嶺-,林木種類繁多。坳仔、大坑山等鎮出產的茶稈竹(俗名厘竹)馳名海外,解放以來一直占全國該項產品出口量的50%以上。在廣闊的山地上,有500畝以上連片天然草場18幅,31310畝;森林中有眾多的珍貴禽獸,有豐富的四時均可采集的中草藥材資源,其中草本類280多種。水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32.89萬千瓦,可開發22萬多千瓦,可供開發利用的高溫礦泉多處。地下的礦產資源不少,其中以品位高達42%~68%的磁鐵礦和石灰石最有名,已探明且有開采價值的有金、銀、銅、鐵、錫、鎢等礦藏30多種。
  動物資源
    懷集縣山高林密,解放前豺、狼、虎、豹4種猛獸多而猖獗,常進村入屋覓食,傷人、傷禽畜事件屢有發生;解放后,為保護生產和人畜安全,予以大力捕殺,到20世紀60年代初只有少量幸存,到了60年代末,即使在境內的深山老林也未發現這類野獸。只有果子貍、黑腳貍、木狗、步狗、白額貍、黃鼠狼、抓雞虎(貓貍),此外還有猴子、石羊、山豬、黃猄、箭豬、水獺、穿山甲、蝙蝙、老鼠。
  植物資源
    懷集生產水果,我中華獼猴桃、棠梨、豆梨、刺梨、山柿、桃金娘、酸藤果、金櫻子、胡桃、山楂、板栗、香椽、枳殼、佛手、棉桃、梅、李、橄欖、山龍眼、酸棗、枇杷、金屏、金果、檸檬、菱角、荸薺、蓮子、刺椎等。
  山嶺資源
    懷集縣廣東省重點林業縣,杉樹、松樹、雜樹等源豐富,“懷集木”早已聞名遐邇。解放前,懷集木材已遠銷珠江三角洲十幾個縣市。解放后1950—1985年,目調國家木材571.71萬立方米 , 約占廣東省木材產量的9%。
    全縣宜林山地25.9萬公頃,約占全縣總面積的72.5% 。山地土壤有4個土類,大部份為紅壤土和赤紅壤土,其次是山地黃壤土和南方山地草甸土。土壤的分布因緯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異,藍鐘現部一泰來北部一中洲南部一連麥北部一汶朗北部一甘灑北部一線以北是紅壤土類,以南是赤紅壤土類;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多南方山地草甸土,600—1200米為山地黃壤土,600米以下是紅壤土、赤紅壤土。山地土壤有機質含量2—4%左右。
    懷集縣山林以亞熱帶叢林為主,混生著多種喬木和稠密灌木,構成穩定的山林植被群體,有用材林,經濟林、竹林、灌木林等幾大類,各類都有許多樹種。用材林 主要的樹種是杉樹和松樹。杉樹面積和蓄積量均占山林總數的30%左右;松樹面積和蓄積量均占山林總數35%,大部分是馬尾松,其次是70年代引種的美國濕地松和小量廣東松;其次是雜木,有紅 、白 、檫木(浪沙)、火力楠、香楠、荷木、重陽木、香椿、苦楝、銀華、泡桐、黃柞、山烏桕、山龍眼、山枇杷、鴨腳木、金葉白蘭、紅豆樹、石斑木(狗骨木)、楓香、酸棗、竹柏(鐵甲樹)、黑格木、樟樹、三尖杉、山杉等40多個樹種。經濟林 有油茶、油桐、烏桕、茶樹、山蒼子和果樹等。果樹、茶樹、油茶、油桐等主要為人工載培,其他則靠野生,混生于其他林木之中,數量不多。竹子 有茶稈竹、青皮竹、篙竹、粉單竹、勒竹、茅竹、吊絲竹、楠竹、觀音竹等共60多種。灌木林 有茶絡樹、水團花、桃金娘、崗松、玉葉金花數十種灌木樹,單獨成林或混生于用材林中。隨著人工和飛機播種育林面積增加。純灌木林逐漸減少。此外還有風景樹。解放前有榕樹、桂花樹、黃檀樹、回椿樹、相思樹、按樹、黃槐樹、合歡樹、秋楓樹、鳳凰樹;解放后陸續引種木麻黃、南洋杉、銀杏、天竺葵、柏木、女貞子、白千層、白玉蘭、洋紫荊等。
  礦產資源
    懷集縣藏有30多種,主要是磁鐵礦,分布在洽水,甘灑、汶朗、中洲、鳳崗、藍鐘等區,至1982年已查明儲量約4438萬噸,品位42—68%, 儲量超過100萬噸的礦點有9個,其中較大的將軍頭、東坑和汶塘,儲量分別為800萬噸、370萬噸、270萬噸。目前常年采礦山、連麥、中洲、坳仔、甘灑、洽水、鳳崗、永固等區,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民間已經開始零星開采;鎢礦主要分布在多羅山一帶,品位WO3 0.6—1.3%, 連續開采已27年,據查儲量今已無多。此外,鉆、鉍礦分布在洽水蒲屏嶺,有開采價值。還有云母、石英、冰洲石分布在鳳崗、洽水。石灰石主要分布于橋頭、中洲、梁村。磷分布在汶朗。砷、錳、銅分布于中洲、橋頭。鉛、鋅、鉬、銀、錫主要分布于羅山,為鎢礦的伴生金屬,作副產品回收。稀有金屬鈹、鈮、鉭等主要分布于在下帥、洽水。
    水電資源
    懷集縣內河流眾多,有“一江八河二十一水”之稱,水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32.89萬千瓦,可開發量22萬多千瓦。
  行政區劃
    懷集縣轄18個鎮(懷城、連麥、中洲、洽水、鳳崗、坳仔、詩洞、橋頭、大崗、梁村、崗坪、馬寧、冷坑、汶朗、甘灑、永固、閘崗、藍鐘)、1個民族鄉(下帥壯族瑤族鄉)。
  歷史沿革
    南朝劉宋元嘉十三年(435年)置縣。取招來之意。
    2000年,懷集縣轄20個鎮、1個鄉:懷城鎮、坳仔鎮、閘崗鎮、甘灑鎮、汶朗鎮、鳳崗鎮、洽水鎮、梁村鎮、崗坪鎮、大崗鎮、冷坑鎮、馬寧鎮、藍鐘鎮、永固鎮、詩洞鎮、橋頭鎮、連麥鎮、泰來鎮、中洲鎮、大坑山鎮、下帥壯族瑤族鄉。總人口736444人,各鄉鎮人口: 懷城鎮 121066 閘崗鎮 16164 坳仔鎮 28997 汶朗鎮 10557 甘灑鎮 19236 鳳崗鎮 28285 洽水鎮 23819 梁村鎮 57695 大崗鎮 53484 崗坪鎮 27339 冷坑鎮 85556 馬寧鎮 35251 藍鐘鎮 16388 永固鎮 38574 詩洞鎮 52115 橋頭鎮 44958 中洲鎮 25860 泰來鎮 9764 連麥鎮 27654 大坑山鎮 6553 下帥壯族瑤族自治鄉 712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懷集縣轄20個鎮(懷城、連麥、中洲、洽水、鳳崗、坳仔、詩洞、橋頭、大崗、梁村、崗坪、馬寧、冷坑、汶朗、甘灑、永固、閘崗、藍鐘、泰來、大坑山)、1個民族鄉(下帥壯族瑤族鄉),312個村委會、22個居委會。
    2003年11月17日,撤銷泰來鎮并入中洲鎮。全縣由19個鎮改制為18個鎮,1個民族鄉,設22個居委會和312個村委會。全縣年末人口93.10萬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懷集縣轄18個鎮(懷城、連麥、中洲、洽水、鳳崗、坳仔、詩洞、橋頭、大崗、梁村、崗坪、馬寧、冷坑、汶朗、甘灑、永固、閘崗、藍鐘)、1個民族鄉(下帥壯族瑤族鄉)。
    懷集縣位于廣東省西北部、肇慶市北部、“泛珠三角”核心區(粵桂湘+港澳)中心,是海陸絲綢之路對接點,是南延北拓、東引西連的樞紐。縣城距廣州180公里、離肇慶150公里。北江支流綏江上游。東接陽山、廣寧、南連德慶,西界封開和廣西賀州,北鄰連山與連南。總面積3573平方公里,是肇慶市縣域最大的縣。轄18個鎮1個民族鄉、2個國有林場;全縣人口93萬人。懷集縣地理環境優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四圍環山,域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0多座,主要分布在北部。坐落在縣域東北角的大稠頂,海拔1626米,是肇慶市的最高峰。地勢自北部和西北部向東南部傾斜。西部是盆地平原,面積近400平方公里,乃廣東省山區縣中的最大平原,是稻米之鄉。中部、東南部是丘陵,是農林兩業并舉之區。東部至北部是山區,是盛產竹林所在。西南部的橋頭鎮是巖溶地貌地區,峰秀巖幽,溪清流碧,乃廣東省省級旅游風景區。懷集縣在古是百越之地,秦統一南方后,屬于南海、桂林兩郡。劉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分四會銀屯鄉置縣,取名懷集,宜后有永固縣之來屬,存水縣之并入。置縣以來,800年屬粵,700年屬桂。1952年劃歸廣東省,現屬肇慶市管轄。懷集,自置縣以來其名一直沿用不變,是兩廣為數不多的一千又數百年歷史的大縣之一。
    關于懷集人口的來源,就發生在明朝洪武年間。當時全國處于一個人口大規模的遷徙階段,懷集的先民就從湖廣經過珠璣巷和粵西北地區進入懷集。剛遷入懷集時,懷集還是一片森林,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懷集終于變成一個適宜耕作的地區,土壤能夠適宜稻禾的生長,于是懷集的農業就從稻禾的種植逐漸得到發展。先民的努力耕耘創造了現在這個繁榮的地方。
  
全國與懷集縣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顺县| 贺兰县| 渝北区| 惠东县| 宁南县| 合阳县| 凭祥市| 永定县| 锦州市| 都匀市| 罗山县| 昔阳县| 砚山县| 抚松县| 河曲县| 泸定县| 房山区| 卢氏县| 汽车| 梅州市| 宜兰市| 康平县| 奉新县| 沂源县| 夹江县| 威远县| 镇巴县| 神木县| 阿图什市| 正蓝旗| 延庆县| 彝良县| 南投市| 蒙自县| 长岛县| 长治市| 乌兰县| 佛冈县| 镇平县| 山丹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