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鄧川古為鄧賧詔之地,因苴河、羅時江、永安江三江在此并流形成“川”字型而得名。鄧川鎮于1985年12月建制,地處洱源縣東南部,距縣城23公里,距州府下關50公里,214國道和大麗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094畝,人均0.76畝。轄舊州、新州、中和、騰龍4個村民委員會,27個自然村,5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896人,以白族為主,漢、傣、苗、回、納西、傈僳等12個民族散居,駐有省、州、縣企事業單位40多個。 全鎮平均海拔1980米,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素有“魚米之鄉”、“乳牛之鄉”的美稱,是洱源縣糧食、水產、乳制品主產區。1992年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2年開始建設洱源縣鄧川工業園區,縣內實力最強的鄧川蝶泉乳品有限公司、大理駿馬工貿集團落戶于鄧川,成為洱源縣的經濟中心、工業重鎮,外方投資的一方熱土。 資源特色 土地資源:鄧川鎮總面積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432.49畝,占全鎮國土面積的15.8%。全鎮未利用的土地面積有40106.5畝,占總面積的51.26%。 旅游資源:境內待開發的旅游景點較多,主要有:新州村的鄧川鄉賢坊、著名的德源山唐•鄧賧詔遺址(德源城遺址)及正在建設中的鄧川珍稀植物園;地處云弄峰腳下的舊州村有舊州三塔、明代楊御史照壁、洗心泉、石竇香泉、段信苴寶摩崖碑(白文碑)、貞節坊、阿氏五世、七世墓表。由于歷史悠久,傳統的白族文化一直延續至今。主要有本主文化、宗教文化、服飾文化、民居和民族建筑文化、傳統文化(霸王鞭、打歌、嗩吶、三弦、洞經古樂、吹吹腔、大本曲、鄧川漢調等白族歌舞)及白族飲食文化(乳扇、雕梅、燉梅、生皮、涼宵、涼粉等)。 生物資源:1、梅子資源。現有梅樹面積2033畝,主要品種有鹽梅、苦梅、珍珠梅、杏梅、大青梅、雙套梅、桃梅。2、乳畜資源。鄧川現有黑白花奶牛存欄3000頭、年產鮮奶2500噸,生豬存欄8615頭,羊存欄3500只,其中奶牛兼為品種優良的改良鄧川乳牛。3、大蒜資源。鄧川鎮大蒜種植面積達1800畝、產量達3000噸,主要品種有無公害高原早熟獨頭蒜、珍珠蒜、丫蒜、三丫蒜。.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