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錦屏縣彥洞鄉登宜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522628207 | 身份證前6位:522628 |
長途區號:0855 | 郵政編碼:556700 |
隸屬政區:彥洞鄉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貴H | |
登宜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登宜村位于彥洞鄉中部,在彥洞村之東,村駐地距鄉政府駐地3公里,錦彥公路從村中通過。東接采芹村,南屆河口鄉南怒村,西鄰彥洞村,北抵瑤白村,由登宜、夏茶兩部分組成,其它小寨都是由這兩寨衍生出來的。
登宜又名登尼,原名頓泥,原住地侗語是泥塘而名,于1970年改為今名;夏茶,過去以其地夏季多產茶得名,侗名亞茶,其意不詳。登尼在民國時屬瑤白第九保,夏茶屬彥洞第七保,新中國成立之初,夏茶仍歸彥洞村轄。登尼土改時,仍屬瑤白村轄。1957年劃出與采芹、登步建三聯社,屬彥洞管理區。撤社后建登宜大隊,含登步有五個小隊。1984年登步撤歸黃門村之后,形成現在的村。由張、楊、彭、王、潘、馬六姓組成,張、楊二姓開寨,人口最多。轄登宜、鄧問、毫鄧、問得、夏茶、巷修高六小寨4個村民小組,居住分散,2006年有125戶633人,田218畝,旱地在1990年代前有300余畝。這兩寨絲栗、荷木、青岡及紅豆杉等古木森森,合抱大者即有兩百多株。
辦學方面:在民國時,是時斷時續地請私塾先生教,曾延續到1960年代初。1963年始辦初小,1969年3月開辦五年制完小,1993年辦六年制完小,2003年生源減少,鄉內調整為初小,F全村在外工作人員有21人(女3人),其中有博士1人(張緒錦),大專、本科學歷10人(在校2人),工作人員中,有高級工程師1人,正副科級4人;從教人員中,有5人獲中級職稱。高中生(含中專)7人,初中生51人,小學197人。鄉土科技人才4人,科技示范戶3家。
登宜村傳統節日較大的有端午、九月重陽,兩節均舉行斗牛活動,登宜小學旁邊辟有斗牛場(舊的已被公路占用,新的是1980年建的),這個村村民既與侗家結親,又與河邊客家婚姻,因之風俗習慣是侗客道禮皆有,每逢喜慶愛唱歌,有侗族大歌,也有客歌和當地酒歌等,不拘一格。
農業在過去以傳統農耕為主,1950年代前,多植桐在山南側溪邊緩坡地,以作農閑收入,小米、包谷作為糧食補充。1970—1990年代,經濟作物以六谷為主,因之與采芹一樣,曾被農業局及外貿公司定為重點苡仁米生產基地之一。1990年代后期,六谷價跌,陸續改為種太子參或果樹等,至2003年,旱地大部分退耕還林,面積達270畝。
從過去到現在,都有能工巧匠和高僧名道,清代的張克沛、張承保等5人是著名的木匠師,藝傳周邊各寨;楊啟樓、楊道真、楊朝代、張克云、張承元等是著名的佛教、道教人物。他們能安獨腳木偶神,并背上石磨;還能撈油鍋,踩燒紅犁板,踏鋒利鋼刀,這些絕技,令人瞠目結舌。現仍有宗教兼職人員4人繼承故業。吹嗩吶從過去傳至今人不衰,還能吹長號為各地重大活動助興。
歷史上的人物有:楊國瑞、張華倫(武舉,抗苗第五路正將),彭安康(武舉)、張先富(天柱張師部文書、縣保警隊秘書)、楊廷科任縣保警中隊長。
表彰方面:國家級1人(張緒錦,在華東電子工業部工作,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省、州1人(楊俊光,在縣林業局工作,獲省、州世行貸款造林先進獎,2004年退休后,任村支書)、縣級6人13個獎次。
代表類:有楊俊光(-表);羅秋青(十三屆縣人大代表1998-2002);張緒輝(第三、四屆縣政協委員,第五屆科協代表、縣第(2001)屆-表。
村雖小,但古跡、傳說、景點對周邊村寨有不小影響。
巷修高老場,于宣統年(1840庚子歲),曾經黎平府認可飭準,是原錦、劍、天三縣鄰邊趕集地,曾使周邊的貨物交易達到繁盛的高峰。因統購統銷后,趕場遭限制而廢于1954年。巷凸猛(大王峰,又叫官峰),如劍突兀立于登宜東南面,登臨峰頂,九寨全在眼底,相傳是抗苗指揮所、烽火臺;另延崖,在村南面4里許,崖褶有如萬卷書;金盆、銀盆:分別在村南北兩座山頭,形如大臉盆,旱澇有水,相傳有男女二童守住。頓泥、夏茶寨腳各有一龍塘,傳說是一雌一雄,過去幽深怕人。
礦有高嶺土、藍石和水晶石:高樓和盤紀巖兩地有蘭石(青石),清代開采,遠銷劍、天兩縣;毫亞有水晶石,1958年-時開采過。夏茶的高嶺土,斷斷續續前后開采80余年,湖南人1982—84和2000—2004兩次開采的規模較大。
2002年列為三類貧困村,在種養殖、引水、寨改、消防等方面得到政府扶持,經濟有所發展。其中從擬禳引來的水工程較大,全長達2500米,是打隧道引過來的。
林業方面,于1985年基本定到戶,還有興林、南包、嶺郎3個林場600多畝是集體造而未分下戶的,總的看,林有量不多。
登宜村所處地帶,地形平緩,土地肥沃,耕地相對集中,交通便利,是鄉多年搞示范種養殖基地之一,現建有專用養牛、養豬場兩個,藥材基地一個,示范果場兩個,高產試驗田3處,磚瓦廠一個。優越的自然環境為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村民們繼續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搞創新型發展,其前景無疑是可觀的。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