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湖南郴州桂陽縣舂陵江鎮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431021109身份證前6位:431021
長途區號:0735 郵政編碼:423000
隸屬政區:桂陽縣行政級別:鎮
車牌號碼:湘L轄區面積:258.09km2
人口數量:約9.34萬人人口密度:362人/km2
舂陵江鎮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簡介
下橋村  下橋村(Xiaqiao Cun) 下橋村原名橋溪,始祖是在南宋時期從江西遷徙來的,始祖遷徙至此時,見這里距河不過一里之遙,一條蜿蜒的小溪,入河而……[詳細]
海塘村  海塘村(Haitang Cun) 海塘村起源于宋末元初(約公元1277年),時元軍與宋軍在江南西路(今江西省)吉州與贛州諸縣間反復激戰。(李氏)子……[詳細]
上沖村  上沖村(Shangchong Cun) 上沖村座落在舂陵江西岸,高峰庵及塔西麓,因地處田垌“沖”的上端而得名。上沖村從解放后至1979年前屬于下……[詳細]
下沖村  下沖村(Xiachong Cun) “下沖”以地處的田垌“沖”而言,本地人將兩邊是山,中間狹長的地帶叫做“沖”。下沖村因地處“沖”的下端而得名……[詳細]
金坪村  金坪村(Jinping Cun) 金坪,原是圩名,取生意興隆,金銀滿缽之意。清末及民國時期,由周邊大姓村子集資開設,占地面積約二十余畝,全部是涼……[詳細]
樟龍村  樟龍村(Zhanglong Cun) 樟龍村實名為江龍,先祖于明朝時入居此地,取此地水面寬闊,水中藏龍,并此地山勢蜿蜒形似蛟龍之意,有龍尾自然村……[詳細]
小田村  小田村(Xiaotian Cun) 因地形復雜,田塊小而得名。始祖歐陽氏于明洪武年間遷居于此,因山水地名而得村名。清朝時,舂陵江水運是為主要運輸……[詳細]
鐘家村  鐘家村(Zhongjia Cun) “鐘家”村人從江西省遷徙而來,以姓氏“鐘”而取名,意為鐘姓族人聚居之地。數代人后,有支脈外遷立業,今匡家村……[詳細]
余田村  余田村(Yutian Cun) 古時期稱“虞田”,屬于山水地域名稱。解放后,郴州經桂陽至嘉禾的省級公路從這里經過,余田之名盛起。公元1957年1……[詳細]
上橋村  上橋村(Shangqiao Cun) 上橋村始祖劉子清八郎生于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歿于淳祐四年(公元1245年)。原籍江西省人氏,因……[詳細]
槐江村  槐江村(Huaijiang Cun) 槐江,原名槐子江,羅氏村民聚族而居之地。羅氏始祖嫩少十五郎(字慶衍1226至1298年)因宋未遭金亂,從江……[詳細]
匡家村  匡家村(Kuanjia Cun) 匡家村原名“山塘村”。 1986年,人民公社改制“鄉政府”時,因桂陽縣共有“三塘大隊”村名有兩個,便改名為“匡……[詳細]
吉利村  吉利村(Jili Cun) 因吉利圩而得名。吉利圩,歷朝歷代都是余田鄉吉利片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吉利圩歷史悠久,據清朝同治間大儒王闿運編篡的……[詳細]
大蓮村  大蓮村(Dalian Cun) 在“大染”、“蓮花塘”兩自然村的頭一字取名。“大染”之名始于元代。當年始祖于元大德十六年從嘉禾豐山遷徙到此,以開……[詳細]
飛仙村  飛仙村(Feixian Cun) 從飛仙橋去“橋”字為名。1979年9月成立飛仙大隊,由4個自然村(即飛仙、楊梅沖、鐵爐、上埠)、12個村民小組……[詳細]
覺山村  覺山村(Jueshan Cun) 覺山村族譜載:“元順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6年)譚氏(公)由桂郡同卜(居)西鄉之樂家塘(今余田鄉樂家塘自……[詳細]
塔水村  塔水村(Tashui Cun) 村里有口井,很深無底,用麻鍋塔下去,還是不見底,故名塔水。由五個自然村、九個生產隊組成,即山邊自然村、塔雷自然村……[詳細]
新窯村  新窯村(Xinyao Cun) 相傳外地人在此開了一座陶窯故名“新窯”。由7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組成,即新要、謝家、上大山尾、下大山尾、-嶺、……[詳細]
官田村  官田村(Guantian Cun) 100年以前有位-死后埋于此地,故名官田。1979年9月成立官田大隊,該大隊由3個自然村(即官田、塘落虎、水……[詳細]
浮湖村  浮湖村(Fuhu Cun) 該村三面環水,像浮在水面一般,故名“浮湖”。 1975年系飛仙公社理坪大隊,1976年更名為飛仙鄉浮湖村,由6個自然……[詳細]
理坪村  理坪村(Liping Cun) 位于三村交界處,一個古老的圩場,買賣很合理,而得名“理坪圩”。由理坪、沅坦、馬坪、小江灣四個自然村組成,西與嘉禾……[詳細]
梓木村  梓木村(Zimu Cun) 原村后有很多梓木樹而得名。由兩個自然村(梓木、石門下)、八個村民小組組成。轄區位于桂陽縣的西南部,是桂陽、嘉禾兩縣的……[詳細]
清口村  清口村(Qingkou Cun) 原名“清溪”,村有清水小溪從塘井流出而得名,后避免同名而改為“清口”。 1958年7月系飛仙公社清溪大隊,19……[詳細]
上塘村  上塘村(Shangtan Cun) “上塘”是“上海螺塘”的簡稱。始祖嫩少十五郎于公元1276年,自江西鵝頸丘西入湘躲避戰亂。從西南走荊州湖南路……[詳細]
灣嶺村  灣嶺村(Wangling Cun) 因村只有一條灣灣曲曲的山嶺小路可通而得名。1950年屬洞尾大隊管轄。1962年成立為汪嶺大隊,由8個村民小組……[詳細]
鐵爐村  鐵爐村(Tielu Cun) 鐵爐村始祖曾氏(公)于明正統(公元1436年)遷徙到此,遷來時村名叫“鈀邊”,隨著人口的增長,開始發展鐵匠手工業。據……[詳細]
社下村  社下村(Shexia Cun) 解放初期社下村,巖口村兩村統稱如意鄉(51-55年),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地理位置是東與浩塘鄉的史家橋村相鄰……[詳細]
巖口村  巖口村(Yankou Cun) 相傳村中巖洞的入口處像人嘴故名“巖口”,巖口村位于舂陵江鎮東部,東與浩塘鎮飄;塘村相鄰,南與社下村毗鄰,西與甑井……[詳細]
甑井村  甑井村(Zengjing Cun) 因村前有口井像甑一樣而得名。由七個自然村,九個村民小組組成,即:1組水井頭、2組上地坪、3組下地坪、4-5組……[詳細]
洞尾村  洞尾村(DongWei Cun) 村處舂陵江西岸大田洞的尾部,故名。地處丘陵山區,全村由四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組成(即神仙下自然村一、二組,栗坪……[詳細]
長隆村  長隆村(Changlong Cun) 原名叫蓬萊村,后經幾次更改才取名為現在的長隆村。地處鎮西南部,山清水秀,距桂陽縣縣城33公里,距嘉禾縣石橋……[詳細]
江里村  江里村(Jiangli Cun) “江里”之名始于元朝末期,始祖(鄭氏)遷徙途經(今江里老祖山)之地,見此處風水具好,遂在此結廬定居。因與舂陵江……[詳細]
洪家村  洪家村(Hongjia Cun) 因洪姓始居此地而得名。位于舂陵江鎮機關辦事處西南面,地處舂陵江鎮通往加禾縣的縣道旁,東與本鎮塔水村相鄰,西南與……[詳細]
星塘村  星塘村(Xitan Cun) 村域位于舂陵江鎮西北面,東與車溪村相鄰,南與新田縣新隆鎮接界,西與新田縣知市坪鄉毗鄰,北與雙橋村接壤。1961年4月……[詳細]
西沖村  西沖村(Sicon Cun) 位于山沖西側故名“西村”。村域位于舂陵江鎮北部,東與雙林村相鄰,南與古樓村相鄰,西與坳下村毗鄰,北與坳下村接壤。轄上……[詳細]
石馬村  石馬村(Shima Cun) 稻田中有一塊大石頭像匹馬,故名“石馬村”。1961年設立石馬大隊。1986年改為石馬村。村域位于舂陵江鎮西北部,東與……[詳細]
五一村  五一村(Wuyi Cun) 以勞動者的節日而取名。村域位于舂陵江鎮西北部,東與陳江村相鄰,南與朱李村、苗元村接界,西與古樓村毗鄰,北與久長村接壤。……[詳細]
朱李村  朱李村(Zuli Cun) 由朱姓、李姓兩大姓組成,故名朱李村。1961年4月設立朱李大隊,1984年6月改為朱李村。村域位于舂陵江鎮西北部,東與……[詳細]
下梁村  下梁村(Xialiang Cun) 座落在春陵江畔,村域位于舂陵江鎮北部,東與朱李村相鄰,南與雙橋村接界,西與新田縣毗鄰,北與桃田村接壤。境內有原……[詳細]
馬頭村  馬頭村(Matou Cun) 馬頭村實際村名“馬投江”(今存有古代路碑為證)。袁氏族譜載:(余田)袁氏始祖在下沖村“中腰得”之地開村立基后,先后……[詳細]
車溪村  車溪村(Chexi Cun) 村域位于舂陵江鎮西部,東與本鄉苗元村相鄰,南與新田縣新隆鎮接界,西與星塘村毗鄰,北與雙橋村接壤。1961年4月設車溪……[詳細]
蔓池村  蔓池村(Manchi Cun) 建村時,村前有池塘,種植蔓子,故名“蔓池塘”,村委會駐蔓池塘,轄蔓池塘、上蔓池塘、新莊上、腳下等6個村民小組,24……[詳細]
苗元村  苗元村(Miaoyuan Cun) 村域位于舂陵江鎮西南部,東與官田村相鄰,南與車溪村接界,西與雙橋村毗鄰,北與朱李村接壤。1961年4月設立苗元……[詳細]
桃田村  桃田村(Taotian Cun) 村境內田垅邊多長桃樹而得名。1961年4月屬石馬大隊,1984年6月改為桃田村。村域位于舂陵江鎮西北部,東與古樓……[詳細]
坳下村  坳下村(Aoxia Cun) 村名因座落在三山之中,地處山坳之中故而取名坳下。1961年4月屬石馬大隊, 1984年6月改為坳下村。村域位于舂陵江……[詳細]
飛仙橋社區  飛仙橋居委會(Feixianqiao Juweihui) 居委會位于飛仙圩。轄鎮政府機關、初級中學、中心小學、信用社、衛生院、糧站、電信所等單位……[詳細]
余田社區  余田居委會(Yutian Xiang) 居委會位于余田圩,海拔260米。總人口1368人,總面積1平方公里。下轄余田圩,政府機關、初級中學、中心……[詳細]
十字圩社區  十字圩居委會(Shizhixu Juweihui) 居委會位于十字圩。轄鎮政府機關、初級中學、中心小學、信用社、衛生院、糧站、電信所等單位和居住……[詳細]
雙橋村  雙橋村(Shunaqiao Cun) 春陵江水由西北向東南穿過全村,因在春陵江上建有兩座古橋,故此命名,位于舂陵江鎮西北部,東與朱李村相鄰,南與車……[詳細]
柏家村  柏家村(Baijia Cun) 村境內多柏樹,故名。轄柏家、李家、石林圩、下埠、淡家等13個村民小組,386戶,1505人,總面積2.7平方公里,……[詳細]
增加村  增加村(Zengjia Cun) 增加村,原名增加沖,“沖”即山沖,本地人將兩邊是高山,中間狹長的地帶叫做“沖”。此沖兩邊有兩個“莊”(較小的自……[詳細]
栗坪村  栗坪村(Liping Cun) 原為一片雜木山后種植粟子而名。上世紀60年之前,皆屬建置在江里的政區所轄。今栗坪行政村,在余田鄉西南,居舂陵河……[詳細]
橫塘村  橫塘村(Hengtang cun) 轄區村莊都在一個橫沖里,且圍成一個塘的形狀而得名,村委會駐玳塘,轄玳塘、灣得、黎家、侯家、張家13個村民小組,……[詳細]
愁下村  愁下村(Couxia Cun) 由于村后有石山愁比村子高,故名愁下村。轄愁下桐林、桐木沖6個村民小組,共367戶,1406人,總面積4.2平方公里……[詳細]
雙林村  雙林村(Shuanglin Cun) 因村原位于一片松柏樹下而得名,村委會駐下雙林,轄下雙林、上雙林、大水橋7個村民小組,335戶,1116人,……[詳細]
大市村  大市村(Dashi Cun) 過去村中有一茶亭,亭中有觀大士神臺,故名“大士村”后同音稱大市,村委會稱大市、淡家坊6個村民小組,248戶,1030……[詳細]
久長村  久長村(Changju Cun) 建村時祝愿“永久長存”而得名。村域位于舂陵江鎮北部,東與黃土村相鄰,南與五一村接界,西與古樓村毗鄰,北與陳家村接……[詳細]
黃土村  黃土村(Huangtu Cun) 因村周圍山上都為黃土地而得名,村委會駐黃土,轄黃土、龍泉灣、長社、羅家井10個村民小組,510戶,2008人,總……[詳細]
古樓村  古樓村(Gulou Cun) 因圩坪有一古式樓房,樓上掛一大鼓,逢圩擊鼓以示熱鬧,故名“鼓樓圩”去“圩”字為村名。村域位于舂陵江鎮西北部,東與久長……[詳細]
九歧村  九歧村(Jiuqi Cun) 原名“謝家”,1958年大隊化時避免與板橋鄉謝家大隊同名,而改為“九歧”,村委會駐謝家灣,轄謝家灣、九歧、凹山等8個……[詳細]
歧石村  歧石村(Qishi Cun) 周圍有山,村建在山歧間,故名“歧石”,村委會駐歧石,轄歧石、莊上9個村民小組,313戶,1191人,總面積3.1平方……[詳細]
茶林村  茶林村(Chalin Cun) 因過去茶樹多而得名,村委會駐茶林,轄茶林、山下4個村民小組,251戶,976人,總面積2.7平方公里,耕地48.9……[詳細]
定心村  定心村(Dingxin Cun) 0從江西遷來,在此定居安下心來,故名“定心”,村委會駐定心,轄定心、塘邊7個村民小組,276戶,1191人,總面……[詳細]
十字村  十字村(Shizi Cun) 因桂陽通新田、嘉禾通衡陽兩條公路在此匯成十字形而得名,村委會駐十字圩,轄十字圩、西塘尾、尖嘴下、周家山村民小組,41……[詳細]
古樓圩社區  古樓圩居委會(Gulouxu Juweihui) 居委會位于古樓圩。轄鎮政府機關、初級中學、中心小學、信用社、衛生院、糧站、電信所等單位和居住于……[詳細]
陳江村  陳江村(Chenjian Cun) 以“陳家坊”、“江家邊”兩自然村各取一字而得名,村委會駐陳家坊,江家邊等11個村民小組,378戶,1650人,……[詳細]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名稱來歷 因舂陵江貫穿境內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東經112°19′36″~112°35′41″,北緯25°29′15″~26°09′20″。地處桂陽縣西北面,東與浩塘鎮接壤,南與嘉禾縣石橋鄉為鄰,西與永州市新田縣交界,北與流峰鎮交界。人民政府駐飛仙橋,電話區號0735,郵政編碼424403,距桂陽縣城35千米。
  政區沿革 明嘉靖六年(1527),桂陽本州設四鄉47里,飛仙為興義里,民國三年(1914年)桂陽設十二團,興義里(飛仙)為三正團,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飛仙(三正團)改為三正鄉,解放后,一九四九年成產人民辦事處,一九五0年,飛仙鄉,屬桂陽第四區。民國19年屬桂陽縣第二區大乾南團。1958年7月改為飛仙公社,1971年6月更名為飛仙鄉,1995年8月撤鄉設鎮。2012年3月,余田、十字、古樓3鄉與飛仙鎮合并,設舂陵江鎮。
  政區劃分 2012年3月,轄飛仙、新窯、官田、浮湖、理坪、梓木、清口、洪家、灣嶺、塔水、社下、巖口、甑井、洞尾、長隆、余田、鐵爐、上塘、海塘、上沖、下沖、金坪、樟龍、覺山、鐘家、下橋、上橋、槐江、匡家、吉利、大蓮、碼頭、小田、江里、增家、力坪、橫塘、愁下、雙林、大市、陳江、黃土、柏家、九岐、岐石、茶林、定心、十字、蔓池、古樓、久長、西沖、石馬、五一、朱李、下梁、雙橋、車溪、星堂、苗元、桃田、坳下62個村民委員會,和飛仙橋、余田圩、十字圩、古樓圩4個居民委員會。設4個居民小組,508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2年3月總人口9.3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5萬人,城鎮化率 23 %。另有流動人口1.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48947人,占52.4%、女性44464人,占47.6%。14歲以下20643人,占22.1%;15-64歲64820人,占69.4%;65歲以上7948人,占8.5%。2011年人口出生率9.17‰,死亡率2.79‰,人口自然增長率6.38‰。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5.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8千米,總面積258.0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2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地勢東、西、北三面偏高而南面偏低,最高點位于西南方的-嶺,海撥396米,最低處東面的巖口村巖口組,海撥138米。
  氣候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熱量充足,春溫多變,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干冷少雪,嚴寒期短。1981~2010年平均氣溫16℃,一月平均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6℃(2008年1月9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達40℃(2004年8月2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5℃。生長期年平均210天,無霜期年平均200天。年平均日照數18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
  水文 舂陵江河由西向東流經境內黃土村龍泉灣組、柏家村、九岐村,栗坪村、江里村、小田村、馬頭村、下沖村、鐘家村,境內全長13千米。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錳礦、鐵礦等,礦區面積30平方千米,錳礦地質儲量約90萬噸,鐵礦地質儲量約26萬噸。
  自然災害 主要有旱澇、低溫等。1938年7月至8月全鎮大旱加瘟疫,死亡1人。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冰凍災害造成3億元的經濟損失。2011年遇百年罕見的旱災。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6.55萬畝,人均0.7畝,其中水田4.7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種植面積7.2萬畝,生產糧食2.9萬噸,人均31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烤煙、玉米、花生。2011年種植烤煙3.4萬畝,生產烤煙8.6萬擔;玉米1.1萬畝,產量0.32萬噸;花生0.55萬畝,產量0.07萬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9.8萬頭,年末存欄5.1萬頭;牛飼養量0.14萬頭,羊飼養量0.62萬只,家禽飼養量34.3萬羽。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383元。
  工業 以生產陶瓷、紅磚為主。2011年有工業企業316家。工業總產值5.5億元。境內特色工藝產品有陶器和竹器。有已建成規模以上陶瓷廠4家。青口村80%的勞動力有制作竹片席、竹編席、竹麻將席、竹篩子等一技之長,產品暢銷廣東、廣西和港、澳。
  商業外貿 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3.13%。有商業網點518個,從業人員1623人;農村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2.65億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1277萬元。2011年末境內有金融機構5個,各類存款余額3.7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56億元。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文化站4個,村級農家書屋34個、藏書6.06萬冊,各類文化專業隊6 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坐班戲,舞龍,對子調戲等。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15所,小學39所,在校學生9073人,專職教師2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845.65萬元,比上年增長21.29 %。有縣屬中學桂陽四中一所,在校學生1394人,老師79人。小學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鎮衛生院4個,村級醫療衛生機構61個,專業從業人員118名,其中執業醫師57人、執業助理醫師19人,護士醫師65個。2011年完成診療5.87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體育 2011年末有各類體育場所33個,籃球場22個。
  廣播電視 1994年6月建成飛仙鎮有線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865戶,入戶率39.39%。
  社會保障2011年末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481戶,人數4217人,支出394.77萬元;有農村五保戶706戶,915人,支出142.7萬元;有敬老院2個,收養農村五保人員80人;民政部門資助大病救助193人次,支出資金29.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33670人,參保率36%。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有衡武高速過境,有出入口一個,省道S214、縣道X069、X635貫穿全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所4個,電信、聯通、移動電話服務網點18個,固定電話用戶1497戶,移動電話用戶5.31萬戶,互聯網用戶895戶。
  鎮區市政建設
  供水 2011年建鄉供水廠,年供水7.5萬立方米。有村自來水廠8個,用戶1900戶
  供電 2011年末有變、供電站4座,年供電農業630萬度、工業 998261萬度。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3個,綠化面積1500平方米
  
全國與舂陵江鎮面積相同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

舂陵江鎮區劃
431021109200 121 飛仙村
431021109201 220 新窯村
431021109202 220 官田村
431021109203 220 浮湖村
431021109204 220 理坪村
431021109205 220 梓木村
431021109206 220 清口村
431021109207 220 洪家村
431021109208 220 汪嶺村
431021109209 220 塔水村
431021109210 220 社下村
431021109211 220 巖口村
431021109212 220 甑井村
431021109213 220 洞尾村
431021109214 122 長隆村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镇坪县| 彭泽县| 循化| 开阳县| 盐源县| 盐津县| 常德市| 二手房| 元江| 日照市| 洱源县| 莲花县| 全州县| 汾西县| 广州市| 密云县| 榆树市| 金堂县| 顺义区| 湖州市| 布拖县| 江城| 灵武市| 和顺县| 大同县| 颍上县| 晋江市| 凤冈县| 公安县| 烟台市| 黄浦区| 法库县| 高邮市| 辛集市| 南漳县| 新闻| 浦县| 武安市| 定陶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