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一、基本概況古林箐鄉位于馬關縣西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89公里,位于北緯22°40′58″至22°53′48″,東經103°52′53″至104°01′42″之間。地處兩州(文山州、紅河州)三縣(馬關縣、河口縣、屏邊縣)交界處,東接河口縣橋頭鄉,南鄰河口縣南溪鎮和老范寨鄉,西與屏邊縣白河鄉相連,北與篾廠鄉毗鄰。全鄉下轄7個村民委員會82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苗、壯、瑤、彝、傣、布依、蒙古等9種民族,2005年全鄉共2747戶11267人,其中:農業人口2526戶10767人,占全鄉總人口的95.56%,非農業人口220戶500人,占總人口的4.44%。全鄉國土總面積172.88平方千米,其中:有耕地面積2.5萬畝,田為5340畝,林地16萬畝,人均14.6畝,森林覆蓋率67%,居全州首位。全鄉最高海拔2028.4米,最低海拔123米,氣溫上涼下熱,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8℃。鄉境內交通便利,昆河公路、文河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有全州唯一5公里鐵路經過,7個村委會均通簡易公路,鄉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古林箐鄉農作物主產水稻、包谷、大豆、紅薯。經濟林果主要有香蕉、菠蘿、甘蔗、柑桔、茶葉、草果等。2005年,全鄉糧食總產量5730噸,農民人均有糧44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451元,全鄉非公有制企業327個,從業人員544人,鄉鎮企業總收入完成1820萬元,人口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發展鄉域經濟思路為: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州委六屆七次、縣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注重自主創新和統籌協調,緊扣發展主題,調整結構,打牢基礎,認真落實“三農”政策,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穩定的關系,扎實推進民主法制、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全鄉經濟、社會、政治、生態和人的和諧發展。二、資源狀況古林箐鄉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全鄉共有16萬畝森林,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木、旱東瓜等樹種,境內有8萬余畝的原始森林資源,于2002年5月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有銅、鉛、金、銀等礦,其中鉛礦儲量較大。古林箐鄉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四季如春,境內土地肥沃,溫帶、亞熱帶、熱帶作物在全鄉均適宜生長。由于森林覆蓋率高,植被保持良好,這一優勢給種植草果、香草等林下經濟作物提供了有利條件。2005年,全鄉共有草果種植面積17290畝,是馬關縣“草果之鄉”主產區之一。草果林地內套種香草種植516畝,實現產值30余萬元。古林箐鄉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溪河縱橫,形成河谷炎熱、半山溫暖、高山溫涼的立體氣候,其中海拔120—1000米之間的熱區土地面積6萬余畝,可開發利用的熱區面積5萬多畝。近年來,鄉人民政府對鄉情的再認識,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做大四個片區,整合競爭實力,實現強強聯合”的工作要求,積極發動群眾開發熱區, 建立了優質香蕉示范基地,帶動并形成了以攀枝花、419、麻底、博甲為主的四大片區香蕉種植基地,唱“熱”了熱區開發。2005年共種植30000余畝,香蕉價格在0.8—2元/公斤之間,戶均收入1.5萬元以上,熱區開發已成為我鄉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