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9-9-16
簡介 | |
紅旗社區 | 紅旗社區位于鐵石鄉中部,轄三個村民組,一個居委會,總居住戶數495戶,人口總數1627人,耕地面積561畝,居住著漢、苗、彝等民族,街道成丁字形向北、西……[詳細] |
墓老壩村 | 墓老壩村位于鐵石苗族彝族鄉政府所在地,全村14個村民組,共708戶,2564人,有耕地面積1845畝,其中水田42畝,農作物以玉米、小麥、油菜、烤煙為主……[詳細] |
六棱山村 | 六棱山村位于鐵石鄉東北部,各村總面積9平方公里,轄18個村民組,分紅磚、菜花和梨坪片共785戶,2757人,低保對象160戶,277人,占總人口的10.……[詳細] |
油沙坡村 | 油沙坡村位于鐵石鄉西部,全村所轄八個村民組,總戶數為517戶,總人口為1845人,全村有耕地面積2584畝,其中水田424畝,自然荒山3000畝,居住著……[詳細] |
鐵盔山村 | 鐵盔山村位于鐵石鄉西南部,距鄉鎮府所在地3公里,轄7個村民組,524戶1870人,全村主要是以苗族和彝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占全村總人口的91.5%,耕地……[詳細] |
許家壩村 | 許家壩村位于鐵石鄉東南部,地處索風營電站上游。全村轄10個村民組,425戶172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人,居住有苗,彝,漢,主要以種,養業為主。有耕地……[詳細] |
安樂場村 | 安樂場村位于鐵石鄉東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轄15個村民組,有農戶607戶,總人口2179人。該村以苗族、彝族為主,少數民族占93%。全村有國土面積……[詳細] |
石丫口村 | 石丫口村位于鐵石鄉東南面,全村所轄17個村民組,總面積為7860畝,耕地面積2177畝,田100畝。大牲畜1017頭,能繁殖母畜328頭匹,生豬914頭……[詳細] |
青杠壩村 | 青杠壩村位于鐵石鄉東南部,轄10個村民組,480戶1638人,其中漢族350人,彝族1138人,苗族120人,布依族30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78.……[詳細] |
米新寨村 | 米新寨村(俗稱米新寨)位于鐵石苗族彝族鄉東南端,距鄉政府駐地4公里,與清鎮市隔河相望。全村轄6個村民組,405戶,1466人,少數民族占全村82%,主體……[詳細] |
堰塘寨村 | 堰塘寨村位于鐵石鄉西南部,轄7個村民組,390戶1421人,其中漢族358人,彝族42人,仡佬族33人,白族221人,水族1人,苗族766人,少數民族占……[詳細]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鐵石苗族彝族鄉位于黔西縣東南面,東經103°13′~106°21′、北緯21°51′~21°57′間,地處索風營電站至鴨池河水系的中段,全鄉以苗族、彝族為主,素有“苗鄉彝寨”之稱。周邊與素樸、鐘山、大關接壤,南鄰三岔河,是典型的河岸邊鄉鎮,幅員面積86.5平方公里,耕地19035畝、田2957畝。鄉黨政機關駐鐵石街上,距縣城29公里,轄村委會10個、街道居委會1個。2005年末共有居民戶5663戶、20286人。除漢族外,境內還居住有苗、彝、布依、白、仡佬、回等少數民族。總人口中少數民族占58.6%,少數民族人口中,苗族占47%,彝族占36%。鄉域為典型喀斯特地貌,礦產資源有煤、重晶石、鐵礦等。南部有鴨池河水緩緩從六個村邊上流過,北部有鐵盔山脈孕育的以那溝河,其水自獅子口噴瀉而出,在花江大巖形成遠近聞名的以那溝瀑布,然后流經神秘莫測的“三穿洞”和“天干不見底、下雨不渾濁的大小銀洞”,最后注入鴨池河索風營庫區。傳說境內有巨石,其質如鐵,當地百姓就用“鐵石”稱呼至今。鐵石南部沿江沿湖地帶山川秀美、氣候宜人、民風淳樸、素有世外桃園之美譽,旅游開發潛力巨大。全鄉海拔783~1548.2米間,有宜牧草山7萬畝,平均氣溫13.5攝氏度,年均降雨1049毫米,無霜期276天。鄉域開發較早,文化悠久。鐵盔山一帶,傳說古為苗族首領王聰兒起義之地,至今尚有碉堡遺址,營盤之名沿用至今;索橋李家在彝族中更是人人皆知,據說乾隆皇帝題寫了“冠國之光”四個字送給李家,可惜文革中被破壞了,但他們發明的茅草溜索橋留了下來,成了沿河兩岸群眾來往的交通工具。彝族文化悠久神秘,淹塘的彝文碑刻至今無人能識;相傳建文四年(1402),失位的建文帝逃匿水西,其追隨者落戶堰塘寨等地,變服易俗易姓融于當地客家人,稱“南京人”。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在境內開展革命活動。1953年劃為鐵盔、鐵石、安樂鄉。1958年9月改為鐵盔、鐵石、安樂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1991年7月,鐵盔、安樂、鐵石三鄉并為鐵石苗族彝族鄉。2001年11月,全鄉24個行政建制村并為現有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鄉域經濟過去以農業為主,合作化后歷數十年的發展,一、二、三產業的產值已呈鼎立狀態。.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