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制定智慧物流國家標準
“6·18”年中大促前夕,各大電商都開始“秀肌肉”,其中以智慧物流競技尤為突出。如京東近日集中發布了L4級無人駕駛重型卡車、續航1000公里的大型無人大飛機、由機器人炒菜服務的餐廳、全面助推智能硬件發展的Alpha平臺、幫助線下店和品牌商顯著提升運營水平的智慧供應鏈等智慧物流、大數據/供應鏈、人工智能方面的最新技術成果,引起業界和公眾高度矚目。
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12.1萬億元,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連續四年穩居世界第一;從業人員超過五千萬人,物流業成為吸納就業人數最重要行業之一;物流企業50強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000億元,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隨著經濟結構調整逐步到位,通過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最新科技手段,加快打造智慧物流市場體系和制度體系,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將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物流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電商巨頭依托各自體系打造智慧物流升級版,向世人描繪由無人機、無人車、智能終端、智能機場等技術與節點形成智能物流體系,以“終端+數據+內容+服務”構建全產業互聯互通綜合生態聯盟的誘人前景,但現實的挑戰并不輕松。這些智慧物流體系無論設計多么完善,相互配合多么協調,目前大多只能在一個企業集團內部(或合作伙伴之間)運行,在企業與企業之間、一個企業集團與另一個企業集團存在激烈競爭的條件下,一個物流企業或企業集團研發的智慧物流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很難延伸并惠及另一個企業或企業集團。
市場競爭有助于促進企業研發智慧物流新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但也會在不同企業之間形成壁壘,導致不同企業或企業集團傾向于使用不同的甚至相互排斥的物流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不同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之間不能兼容互通。此外,即便不同的企業或企業集團之間不存在激烈的競爭關系,甚至進行了相當程度的合作,即便不同企業使用的智慧物流技術、產品和服務不存在嚴重的相互排斥,但如果沒有第三方力量的推動,也難以實現智慧物流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兼容互通,而仍然會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近年來,政府部門、物流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眾為打造智慧物流作出了大量努力,各大物流企業研發的相關技術、產品和服務日漸成熟。如不久前京東物流首次發布無人倉標準,該無人倉已實現貨物從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無人化,較傳統倉庫運營效率可提升3倍。這類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亟須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并通過法定程序制定成為統一的行業標準,進而制定成為智慧物流國家標準,以國家標準的強制力在全行業推廣使用。
智慧物流國家標準應當是一個動態、開放的標準體系。研究制定并全面推行智慧物流國家標準,有助電商、物流行業實現技術、產品和模式兼容互通,消除不同企業之間的壁壘,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而且有助于在更高標準和層面推動優化市場競爭,激發電商、物流企業不斷創新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提升行業整體水平和效益。政府部門和電商、物流企業等各方的工作為制定智慧物流國家標準打下了堅實基礎,相信該標準出臺之日不會太遙遠。
- 6-30·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5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6-30·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 6-30·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武漢生產服務型等30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建設名單
- 6-9·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新一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 6-9·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若干措施》
- 6-3· 國家數據局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 6-3· 國家數據局:首度開展可信數據空間試點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一站式進口解決方案,滿足電子元器件行業需求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推出進口報關供應鏈金融服務,驅動企業降本增效
- 8-28· 數字引領 智慧賦能——2023智慧港口大會將在天津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