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發展:無人技術來襲,快遞從業者路在何方?
如今在中國,無論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忙綠的快遞員。但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快遞小哥的身影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快件箱、快遞無人機、無人車。
伴隨業務量的高速增長,快遞業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云計算、大數據、無人機、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使得整個產業鏈布滿智慧元素。
在分揀環節,申通“小黃人”可以承擔自動的掃碼、稱重、分揀功能,它們配有紅外和超聲波避障系統,可智能地優化路線、能避開“擁堵”抵達不同的分揀口。據統計,700個“小黃人”每天工作10小時,可分揀20萬件包裹,減少70%的分揀人力,而且包裹破損率和分揀錯誤率也大幅降低。
在運輸環節,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已經悄然開始。例如,京東在無人機送貨方面率先進行了戰略性部署,已經建成全球首個無人機調度中心。2017年,京東宣布將在四川建立185個無人機機場(建成后快件將實現24小時內被送達中國的任何城市),在陜西建設100個無人機機場。
在派送環節,這種變化更加直觀,智能快件箱、無人機、無人車正在逐漸替代快遞小哥。例如,中國郵政、順豐、京東等企業已經成功完成無人機投遞測試,并開辟了數條無人機郵路。據業內統計,對同一單快遞,快遞員送貨的成本是5元左右,無人機快遞可節省一半以上成本,同時效率提高70%。
同時,京東無人車投遞也于去年6月1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正式亮相。智能快件箱更是早已成為小區、企事業機關、CBD的“標配”。
智能技術的應用大幅提升了行業效率,同時也引發了業界的思考,它們最終會取代快遞員么,快遞小哥會因此而失業么?
其實,無需特別擔憂。
首先,我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勞動人口所占比例和絕對值在不斷下降,高科技涌現的一個原因就是彌補勞動力的不足;
其次,從目前發展階段來看,快遞“收轉運派”四個環節中,一頭一尾兩個環節離不開大量的一線人員來操作,因為他們是企業塑造品牌、提升形象、開拓市場的主體,這些是無人技術無法取代的;
最后,無人技術的發展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甚至測試階段,大面積普及尚待時日。即便是進入全面普及階段,人類也不會無工可做。
正如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所說:“將來配送被AI替代,我的兄弟們可以坐在辦公室里,去監控無人機、配送機器人,我們現在就有800輛無人車、3萬個無人配送站,仍然需要大量維修保養的人。”
一個職位的被代替其實還會產生新的職業。但也正因如此,快遞從業人員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在產業技術升級換代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例如,無人技術應用會產生哪些新職業,哪個職業與自己的綜合素質更加匹配,需要學習和儲備哪些知識才能與“新同事”和平共處、打好配合,甚至如何能成為它們的領導者或管理者,等等。
企業方面也需要未雨綢繆,既加大先進技術研發應用的力度,又要幫助從業人員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工作技能,以更好地適應和融入未來的智慧社會。
- 6-30·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 6-30·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武漢生產服務型等30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建設名單
- 6-9·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新一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20· 應急、電力、農林植保等無人機應用分會在北川舉行
- 8-25· 發展多式聯運 區域協同穩“盤”
- 7-18· 拓寬發展思路,“鐵”擔當里交出高分答卷
- 6-16· 融合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釋放青春“強磁力”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