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火了退貨運費險 物流保險比物流業滯后
日前,部分電商平臺啟動預售,今年“雙11”正式拉開序幕。在“剁手”的過程中,消費者正習慣購買“退貨運費險”。由于沖動消費及網購糾紛增加,“雙11”期間發生的退貨行為較平日上升,因此在這一時期,“退貨運費險”的銷售量也會激增。在過去四年中,華泰保險與眾安保險是“退貨運費險”的承保主力。
而“退貨運費險”只是物流環節的一環。慧擇網相關負責人指出,我國物流保險相比于物流業的蓬勃發展而言非常滯后。物流保險產品單一、物流保費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該險種的推廣。事實上,潛在市場空間讓物流公司也不愿錯過這塊“蛋糕”。近期,“三通一達”聯合宣布將發起設立專業的物流保險公司。
“退貨運費險”高歌猛進
自概念提出至今,“雙11”始終在不斷打破自身創造的記錄。據官方統計,去年11月11日當天,天貓平臺的成交量達到120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確認訂單前,不少消費者已經習慣勾選投保“退貨運費險”。由于“雙11”期間沖動消費、虛假宣傳及物流糾紛增加,能夠彌補退貨運費損失的“退貨運費險”往往會“火一把”。
2013年前,承保“退貨運費險”的主要是華泰保險。早在2010年,華泰保險就開始與淘寶保險合作,在當時的淘寶商城交易線“嵌入式”運營“退貨運費險”。2012年“雙11”,華泰保險承保的“退貨運費險”當日保費收入超過1000萬元;2013年“雙11”,這一數據為單日成交1.5億筆,保費收入近9000萬元。
2014年的“雙11”,阿里巴巴參投的眾安保險開始承保“退貨運費險”。憑借強大的平臺優勢,11月11日全天,眾安保險承保的保險保單量突破1.5億,保費突破1億元,這一保單量級在當時也創造了保險行業單日保單數的歷史記錄。此后,“退貨運費險”在“雙11”一路高歌猛進。2015年“雙11”,退貨運費險當天的銷售數據為3.08億筆,華泰保險、眾安保險和太保共同創造了這一銷售記錄。
2016年,國泰產險等保險公司也紛紛參與到了“雙11”“退貨運費險”銷售中。眾安保險在2016年將“退貨運費險”的保障范圍擴大到全電商平臺,名為“任性險”,投保該險種后,消費者在國內任何電商平臺購買商品,均可享受任性退的退貨服務。
數據顯示,以“退貨運費險”起家的眾安保險,自2013年10月成立起至2016年12月31日,累計銷售72億份保單,服務客戶數約4.92億,對于傳統保險公司而言,這組規模數據十分驚人。
物流保險潛力有待挖掘
業內人士指出,近幾年,伴隨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物流行業在我國也迅速崛起,物流行業中的風險也在不斷的加大,這為物流保險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只是我國物流保險相比于物流業的蓬勃發展而言非常滯后。”慧擇網相關負責人稱,主要原因包括三個方面:“首先物流法規不完善,物流保險對法規的依賴性很大:因為法規,信任等問題導致的物流保險產品單一;同步物流行業特殊性導致的物流保費計算的一些不合理現象,導致保費高昂,一定程度也影響該險種的推廣。”
盡管定價模式和風控機制仍待完善,但“退貨運費險”的火爆程度還是讓市場看到了以物流環節為標的的保險產品潛力。本身就是“局中人”的快遞公司自然不甘落于人后,在10月13日,四大快遞巨頭——韻達股份、申通快遞、圓通快遞和中通快遞就宣布,將發起設立中邦保險,進軍專業的物流保險市場。
對于“三通一達”建立保險公司,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天然屬性看,他們比較熟悉物流業務的各個環節,了解物流上的需求,可以開發出適合物流公司的產品,同步也降低了物流保險公司的負擔,對于物流保險的產品完善和產品創新是好事。”此外,可以打破當下物流行業與保險業之間缺乏信任這一僵局,以平臺化方式確保產品服務的多樣化、定制化、權益化,打破隔膜,促進物流保險市場的發展。
- 4-14· 鐵路貨運拓展半徑,賦能經濟新發展
- 4-14· 鐵路貨運半徑不斷拓寬
- 3-24· 鐵路貨運量增長詮釋中國經濟的韌性
- 3-20· IQAX eBL集成 CargoWise:助力貨運代理實現數字化升級
- 1-9· 新疆華來天宇國際貨運:新疆物流業的橋梁建設者與國際視野的踐行者
- 10-21· 貨運成調圖“主角”,更見務實與從容
- 10-2· 廣鐵客貨運發送量創歷史新高
- 9-12· 網絡貨運行業轉型升級:驛能科技「油品廳」方案的創新實踐
- 8-22· 鐵路貨運數據標注百姓的“幸福刻度”
- 8-20· 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 青島“國家物流樞紐”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