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網絡用數據幫助行業提效 促進快遞行業融合
“在互聯網時代,物流市場的產業鏈環環相扣或彼此滲透,菜鳥網絡平臺及合作伙伴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態鏈,是一場共生共贏的關系。”6月25日,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在在點評菜鳥同快遞公司合作關系時表示。
阿里研究院最新的《互聯網+產業集群》也報告指出,以菜鳥為代表的物流大數據平臺的出現,將有效賦能合作伙伴解決快遞物流行業信息化不足、促進供應鏈各環節協同。
大數據賦能
從一開始,菜鳥就定下了用數據給合作伙伴賦能的目標。過去,中國物流基礎數據不足,造成的最著名的后果之一是爆倉。
菜鳥網絡賦能快遞企業的典型產品之一是物流預警雷達。通過線上銷售訂單預測,幫助快遞合作伙伴提前配置資源,并根據物流節點數據及時反饋,調節運能運力以及商家發貨速度,促進供應鏈協同,已經收到了良好效果。2014年雙11,阿里巴巴網絡銷售平臺上的2.78億物流訂單,在10天內基本完成配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就曾表示這是菜鳥網絡協同行業發展的顯著成效。
2014年5月30日,13大物流快遞企業與菜鳥網絡在京交會上簽署行業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物流大數據平臺,為國內快遞行業發展提速。2014年5月,菜鳥網絡又14家主流快遞公司推出了電子面單平臺。各大快遞公司和商家都可申請免費接入使用。各快遞合作伙伴的數據顯示,使用電子面單,發貨速度能提升30%以上。截至2015年6月,目前全行業電子面單使用占比已經超過50%。
除了在電子面單方面的深入合作,據悉,菜鳥網絡近日也將聯合中通等合作伙伴啟動大數據路由分單項目的合作,大數據路由分單項目將可以做到精準分揀,提高快遞公司內部的運作效率。
提升服務
除了用數據幫助行業提效,菜鳥網絡還在多個細分領域與快遞企業展開深度合作,聯合推出多樣性的物流服務,幫助快遞公司提升服務。
2014年6月12日,菜鳥網絡與中國郵政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共建智能骨干網,同時引導中國郵政十余萬個網點對社會開放。次年5月份,中國郵政宣布首期開放5000個網點,用作菜鳥驛站,開放給各大快遞企業作為最后一公里的快遞自提點。隨后,百世匯通等快遞公司也攜各自服務網點,加入到最后一公里的公共網絡當中來。
在跨境電商物流領域,菜鳥網絡聯合天貓在全國跨境貿易試點城市設立4個保稅倉,打通數據對接,中通、順豐、EMS、中國郵政、圓通等合作伙伴承擔保稅倉的國內配送。針對淘寶海外和速賣通等出口電商平臺,菜鳥網絡聯合順豐、中通、圓通等合作伙伴,打通出口轉運等服務,并在香港、臺灣、馬來西亞、俄羅斯等重點地區,推出專線服務,在歐洲、美國等地區提供境外倉儲服務。2015年3月份,菜鳥網絡還聯合圓通,開通了首條韓至中跨境進口貨運航線,韓國進口商品最快次日可收到,極大提升了跨境進口專線時效。
共建市場秩序
除了推動快遞行業的數據化,菜鳥網絡也在協同快遞企業建立和維護行業誠信機制,包括引導規避價格戰、聯合行業反炒信等。
2015年4月,因發現存在嚴重炒信行為,菜鳥網絡暫停了與數家快遞公司之間的合作,主流快遞企業也主動出臺內部懲處措施。隨后,菜鳥網絡與各大快遞企業簽署反炒信協議,告別虛假交易,創造健康的市場環境。
菜鳥方面表示,對于一個每天承載了三千多萬的包裹,及上百萬的商家和幾億的消費者的平臺。這意味著這個平臺不能僅僅只有數據,而是要包含一定的商業的規則,才能提供給市場穩定的、有誠信的服務。
與此同時,菜鳥方面也牽頭與政府磋商,呼吁解決快遞車進城難問題,三輪車派送正規化問題,以及跨境電商的關稅稅率降低、放開更多品類,希望能給快遞企業提供更好的市場環境,給消費者和商家創造更好的服務品質。
- 4-21· 央地融合 路地聯動:讓老年旅客老“游”所樂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10· 全國數據工作會議提出 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工程
- 2-10· 幫助外出務工人員“點對點”返崗就業
- 2-3· 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寶山模式”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2-30· 引領行業!科捷物流蟬聯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稱號
- 12-26· 首家數據科技央企中國數聯物流成立
- 12-9· 促進企業通關便利 海關總署推出十六條措施
- 12-2· 江蘇數據大通道,讓省級政務數據直達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