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建設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泰山北麓、黃河之畔,坐落著山東省省會、國家特大城市濟南。“山、泉、湖、河、城”是這座城市的自然底蘊,而近30年資本市場發展的洗禮,成就了這座城市的另一番景致。
早在1993年,濟南市轄區誕生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濟南上市公司共計54家,覆蓋境內外6個證券交易所,并在2021年實現上市公司所有區縣全覆蓋。濟南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濟南金融監管局”)局長馮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濟南實體經濟底蘊豐厚,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全部門類。“如今,科技創新是濟南利用資本市場呈現出的鮮明特征,濟南將努力建設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把產業優勢提升為創新優勢,打造全國科創金融領域改革發展‘風向標’城市。”馮毅表示。
上市公司聚焦“四大主導產業”
10月14日,海能技術正式登陸北交所,成為濟南市首家在北交所直接首發上市的公司。今年初,濟南轄區天岳先進登陸上交所科創板、魯商服務登陸港交所主板。
濟南金融監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濟南上市公司共計54家、股票56只,覆蓋境內外6個證券交易所,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全市企業年度直接融資額保持山東省首位,并在2021年實現上市公司所有區縣全覆蓋,涵蓋了銀行、證券、信托、期貨等四大金融行業。在新三板市場,濟南市累計掛牌197家公司,其中創新層27家,掛牌企業累計融資153.69億元,三項數據均為山東省第一位。
事實上,濟南在資本市場一直擁有靚麗的成績。1993年12月6日,濟南輕騎在上交所上市,成為濟南轄區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如今,濟南資本市場已走過近30年,聚集了山東高速、中泰證券、浪潮信息、華熙生物等知名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
馮毅向記者介紹,濟南此前多數年份每年只新增1家到3家上市公司,但自2020年啟動“企業上市三年攻堅行動”并強力推進企業上市工作以來,濟南至今已新增上市公司18家。濟南金融監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濟南市新增直接融資2319.97億元,其中股權融資50.75億元,債券融資2269.22億元,債券融資占山東全省的比重為40%。截至8月末,濟南市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216家,管理基金704只,管理規模1078億元。
與此同時,濟南資本在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等方面亦是動作頻頻。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組茂碩電源,成為濟南市屬國企并購重組上市公司首例;齊魯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常鋁股份,成為濟南國資跨省并購的進一步嘗試;濟南高新重組天業股份和玉龍股份,開拓了濟南區縣(功能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資本路徑。
“濟南近年上市的公司,集中在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四大主導產業’,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市值均居山東省第一位。”馮毅表示,上市在為轄區公司帶來資本的同時,更為濟南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等提供了核心動力。
完善資本市場基礎設施
取得顯著進展
2021年,濟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32.2億元,加速向黃河流域中心城市邁進。馮毅表示,濟南市近年來在資本市場領域,已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實施“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打造系統的資本市場服務體系。
資本布局,政策并行。2022年9月,濟南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和《濟南市推進企業上市倍增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濟南上市企業扶持政策和目標再“加碼”。
《政策措施》集中了濟南市在資本市場領域的主要扶持政策,包括促進企業上市、掛牌、股權融資、發行債券和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等方面。政策力度總體有所提高,如將企業上市各階段補助之和由800萬元提升到1000萬元,私募股權投資企業投資濟南市企業補助上限從20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
記者注意到,與《政策措施》等文件相繼出臺的,還包括濟南市政府負責人包掛推進企業上市制度、“擬上市企業直通車”問題協調機制;同時,《濟南市上市企業后備資源遞進培育“荷尖”行動計劃》及扶持政策落實細則等制度文件正在積極制定,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資源庫管理機制等不斷完善。
馮毅介紹,濟南市在完善資本市場基礎設施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日前,滬深北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與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山東證監局、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建,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濟南金融監管局和歷下區合力打造并日常運營的資本市場服務山東基地正式啟用,在全國首次實現國內三大證券交易所和全國股轉系統齊聚一起“共享辦公”。基地中建設了“海右”路演中心,為企業提供投融資路演展示、對接專業投資機構的平臺。
馮毅坦言,企業上市融資,進入資本市場,為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的“五個濟南”,提供了有力的資本支持。
建設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科技創新是濟南利用資本市場呈現出的鮮明特征。”馮毅表示,近幾年,濟南市科創產業發展迅速,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行業涌現出一批領軍企業,并借助資本市場實現了快速發展,如天岳先進、科興制藥等公司,具備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注冊制實施以來,濟南市已有6家公司登陸科創板。除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長外,濟南上市公司產業結構也明顯優化,代表新動能、高技術的企業紛紛涌現,科創板公司代表了建設“科創濟南”的強勁實力。
頗受關注的是,2021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印發《山東省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濟南獲批成為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今年7月,《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正式對外發布。馮毅坦言,該試驗區的落地,將建立完善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態鏈,實現金融、科技、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一批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路徑。
公開資料顯示,濟南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達到60%,R&D(研究與試驗發展)占比達到3.4%,綜合科技創新指數連續四年位居山東省首位,在全國創新型城市排名中居第14位。濟南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加強產業生態創新,提升產業發展層次,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重點、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為發展主動力,打造一批世界級、國家級產業集群。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力爭到2026年末,濟南市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50家,總數突破100家,儲備重點上市后備企業500家,后備資源企業1000家,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和高質量發展目標。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濟南市還有10家企業在證監會和滬深北港交易所待審,22家企業正在輔導過程中,形成了多層次上市梯隊;濟南市103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數量為山東省第一位。馮毅表示,濟南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陸港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全部門類,是全國擁有工業門類最多的城市之一。未來,濟南將努力建設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把產業優勢提升為創新優勢,打造全國科創金融領域改革發展“風向標”城市。
- 11-18· 鐵路建設量質齊升 前十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超10%
- 10-21· 重慶:建設高能聚合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樞紐
- 8-22· 助力建設京津冀地區“1小時交通圈”
- 8-19· 海南擬建設“海南零碳島”并謀劃一批配套項目
- 8-5· 山東濟南:做強魯妝品牌,發展“美麗經濟”
- 7-25· 河南建設省實驗室體系助推創新發展
- 6-24· 鐵路建設提速為我國經濟注入新動力
- 6-10· 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成都按下“加速鍵”
- 5-16· 加緊建設 這4所在京高校將首批開啟雄安之旅
- 5-9· 我國已建設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