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洋重組終甩中散集團 攬下18億過渡期虧損
近一年的重組接近尾聲,虧損多年的全資子公司中散集團終于從中國遠洋剝離出去,但中國遠洋仍需支付近18億元的過渡期虧損,這占該標的出售價格的26.54%。
中國遠洋自2015年8月8日開始籌劃重組至今已經9個月有余,由于調整幅度較大,人員牽涉眾多,因此被稱作“年度央企整合大戲”,中散集團的剝離意味著中國遠洋已放棄干散貨航運市場,將主攻集裝箱業務。記者昨天下午致電中國遠洋董秘及證券代表詢問重組事宜,但無人應答。
總轉讓價格為67.68億
中國遠洋6月18日公告稱,公司將承擔中散集團自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重組過渡期間的17.96億元虧損。上述舉動符合中國遠洋與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遠集團)于2015年12月簽署的協議,即過渡期內,中散集團的損益均由中國遠洋承擔。此前,中散集團100%的股權以67.68億元估值被中國遠洋轉讓給中遠集團。
中散集團的出售,只是中國遠洋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四項交易之一。2015年12月12日中國遠洋董事會決議宣布的重組方案可分為出售和收購兩部分。首先,除去出售中散集團100%股權外,中國遠洋的下屬子公司中遠太平洋(5.980,0.00,0.00%)擬以12.24億美元將其持有的佛羅倫100%股權出售予中海集運(4.050,-0.04,-0.98%)香港。
另一方面,中國遠洋(通過其下屬公司)擬以11.13億元向中海集運(包括其下屬公司)購買33家集運公司股權,中遠太平洋擬向中海香港控股、中海集運分別以76.32億元購買其合計持有的中海港口100%。交易的支付方式均為現金交易。除此之外,中國遠洋還擬以經營租賃模式向中海集運承租其經營的船舶以及集裝箱,并由中海集運提供有關的配套服務。
同時披露重組方案的還有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海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此次重組方案共涉中遠集團以及中海集團旗下中國遠洋、中海發展(5.890,-0.07,-1.17%)(600026,SH)、中海集運(601886,SH)、中遠太平洋(01199。HK)等八家上市公司,影響人數達5萬之多。
“韜光養晦”轉戰集裝箱業務
中散集團是由中國遠洋2011年底出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據中國遠洋2015年年報介紹,目前中散集團干散貨船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干散貨航運業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港口,擁有業內領先的運力規模和完善的海外網點布局。
但近年來干散貨市場走勢不佳,國際航運業供求長期失衡,中散集團的營業利潤自2012年以來一直維持20億元以上的虧損狀態。根據中國遠洋2012至2015年度報告,中散集團的凈利潤2012年為-80.61億元,2013年為16.57億元,2014年為-16.72億元,2015年為0.77億元。
中國遠洋在2015年年報中稱,中散集團較低的利潤率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干散貨市場走勢持續低迷之下,剝離干散貨運輸業務至集團層面進行整合,有利于上市公司優化業務結構,集中精力實施業務轉型,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此次重組,中遠集團、中海集團的干散貨運輸均從上市公司中剝離出來,于本月成立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專門經營干散貨運輸業務。2016年第一季度,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平均值為358點,同比下跌41.6%,仍沒有好轉趨向,因此剝離干散貨運輸被業內視為整體業態低迷中的“韜光養晦”。
與此同時,中國遠洋在吸收中海集運的集運資產后,將成為僅次于馬士基、地中海航運和法國達飛三大巨頭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集裝箱運輸公司,實現專業化運營。
根據中國海運年報中的分析,2016年,集運市場仍將延續低速增長走勢,船舶大型化、經營聯盟化和行業整合將帶來行業集中度和準入門檻的進一步提高。面對持續低迷的集運市場,行業整合已成為集裝箱班輪業發展的常態,將成為實現規模效應、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 6-30· 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
- 6-23· 中國跨境電商年出口規模突破2萬億元
- 2-28· 中國重汽HOWO新能源輕卡:電力“馬拉松”,想贏就能盈!
- 2-26· 中國重汽輕型汽車即將首秀北京國際房車展,實力新車搶鮮品鑒
- 2-20· 從殘值焦慮到高效流通:解析中國重汽二手車全價值鏈運營的創新之路
- 2-17· 2025旗開得勝!中國重汽1月銷量強勢開局,全年熱銷啟幕!
- 2-7· 中國重汽新春短劇暖心收官:與卡友雙向奔赴,共繪最美全家福
- 2-6· 中國重汽:從冬奧會到亞冬會,用科技筆觸繪中國實力
- 1-20· 中國重汽狂攬多項權威獎項,背后隱藏哪些“致勝密碼”?
- 1-14· 所向披靡,一往無前!中國重汽榮登2024年重卡銷量總冠軍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