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并購市場依舊火熱 物流與交通運輸行業表現搶眼
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并購市場依舊延續上月的熱情,完成的案例數量仍保持在300起以上,其中物流與交通運輸行業并購表現搶眼。
對于這一現象,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曹琦佳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對物流和交通運輸的需求越來越大,經濟發展對物流交通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我國交通運輸和現代物流整體規模不斷擴大,運行效率提高,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更加明顯,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政策方面,“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把物流業降本增效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作為降成本、補短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長期維持戰略性看好“互聯網+流通”變革繼續深入,重點關注長期配置機會。物流/交通運輸行業依舊是焦點,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在并購市場上表現出巨大的活力。而資本市場也將助力企業更快實現多方面的發展,為物流/交通運輸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根據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數據,5月份全國并購市場共完成313起并購交易,其中披露金額的有251起,交易總金額約為178.70億美元,平均每起案例資金規模約7119.58萬美元。5月份國內并購301起,占并購案例總數的96.2%,披露金額的案例242起,披露金額是158.99億美元,占總金額的89.0%。5月份金額最大的三起并購案例為:紫光股份收購華三通信(29.19億美元),中國光大收購大新金融(12.89億美元),中遠太平洋收購中海港口(11.82億美元)。
曹琦佳認為,交通運輸是一個規模優勢顯著的行業,行業整合已成為發展的常態,是實現規模效應、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其中集運是交通運輸中最具規模優勢的子板塊,隨著全球貿易額和貨物運輸量的迅速增長,全球尤其是中國的集運行業蓬勃發展,投資力度加大,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目前上海、深圳、天津等我國具有戰略位置的貿易港口都興建了集裝箱碼頭,已投入運營的碼頭也在不斷通過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提升碼頭吞吐能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集裝箱化率的進一步提升,預計中國集裝箱吞吐量仍將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與此同時,國內物流企業間并購事件的不斷發生,說明物流行業并購環境已經成熟,有利于企業間的整合并購。5月23日,順豐控股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作價433億元注入馬鞍山鼎泰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借殼上市的協議。
曹琦佳表示,從國內的經濟社會環境來看,市場對物流服務的需要是十分旺盛,而且對物流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現階段,市場上大量的物流企業還是處于低質化、分散式和小規模的服務狀態中,只能提供基礎物流服務,缺乏資源整合和綜合服務能力。因此,物流企業要滿足現代物流產業的集約化、資源整合、綜合服務的要求,就必須實現資源與資金、市場與客戶的有效整合。
- 3-31· 交通運輸部推動公路“一張網”出行服務數字化建設
- 3-24· 交通惠民新范式傳遞軌道上的民生溫度
- 3-17· 菜市場悄然蛻變 引領旅游消費新風尚
- 3-10· 福建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項目最高可獲75%中央獎補
- 2-24· 市場監管總局:鼓勵、支持、保護民營企業加快發展
- 1-20· 運輸時效和服務品質全面提升 鐵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開行
- 1-16· 完善交通運輸市場制度 為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夯實基礎
- 1-13· 菜市場“上新”!代炒菜服務受年輕上班族青睞
- 1-9· 交通運輸部印發通知部署做好2025年道路水路春運服務保障工作
- 1-9· 《交通運輸標準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