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臺灣九成消費者常在電商平臺網購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顯示,臺灣高達9成消費者常在綜合型電商平臺網購,平臺黏性高,消費者常用前5大B2C平臺,依序是蝦皮24h、momo、PChome 24h購物、Yahoo購物中心、東森購物。
資策會MIC 12日公布調查2021年零售電商消費者行為結果,高達9成臺灣消費者常在綜合型電商平臺網購,超越實體零售網購渠道(35%)與第三方外送平臺(28%)等,有8成消費者常用的網購平臺數量集中在3個內,反映出平臺粘性的重要性。
針對綜合型電商,MIC調查顯示,消費者常用前5大B2C平臺,依序是蝦皮24h(61%)、momo(59%)、PChome 24h購物(43%)、Yahoo購物中心(23%)與東森購物(12%)。
MIC調查也顯示,92%消費者有行動購物習慣,最大宗消費者愛用的網購平臺App是蝦皮購物(64%),其次依序是momo購物(40%)、PChome 24h購物(27%)、Yahoo購物中心(14%)與PChome商店街(11%)。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陳冠文表示,未來電商勝出關鍵除了掌握不同族群使用偏好,仍得回歸6大原則,包括品牌品項獨家性、良好逛店體驗,如介面設計與搜尋精準度、便利快速的結帳流程、符合消費者預期的物流配送穩定度、商品庫存充足度,以及有感的促銷手法。
觀測臺灣消費者在境外平臺的購物行為,MIC表示,去年前5名依序是淘寶/天貓(19%)、日本樂天(8.4%)、美國Amazon(6.6%)、日本Amazon(5.9%)與美國iHerb(4.9%)。
陳冠文表示,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空運,多數消費者已能在島內平臺購買需要的境外商品,或有其他境外代購管道,不一定需要使用境外平臺。
觀察網購服務功能,陳冠文表示,結帳方便性與價格依舊是消費者最重視的關鍵,其次也有25%以上的消費者重視“看、找、逛”的數字科技功能;18歲至25歲的年輕族群更在乎個人化、互動、體驗服務,56歲至65歲族群較重視便利的商品說明與搜尋功能,值得業者留意。
- 4-11· 中國臺灣地區收緊對俄羅斯半導體設備等 57 類產品出口限制
- 4-1· 央行調查報告顯示 今年首季宏觀經濟熱度上升
- 2-1· 中國臺灣運營商預期:2021 年 5G 服務滲透率將達到 20% 以上
- 12-24· 臺灣地區通過臺積電赴美建造 12 英寸晶圓廠項目:2024 年生產 5nm 產品
- 10-26· 最新調查顯示僅28%航空貨運公司做好疫苗運輸準備
- 9-28· 調查顯示:直播帶貨農產品“明星”不敵“農民”
- 9-28· 數據調查顯示新加坡39%受訪者對線上消費體驗不滿意
- 12-3· DHL調查:若中美貿易戰惡化,逾25%跨國公司無應急方案
- 10-17· 國家郵政局聯合多部門摸底調查快遞領域包裝情況
- 7-8· 調查:1/3美國人稱自己的手機支持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