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雙碳”引領經濟和生態比翼齊飛
用電量是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筆者2月18日從南方電網廣東湛江供電局獲悉,2021年湛江全市用電量280.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98%,用電量增速、工業用電量增速、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均居全省第一。
另一個令人振奮的數據也出爐了,2021年湛江市空氣質量指數AQI達標率為98.4%,改善程度全省排名第一,六項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保持全面達標,為近5年最好水平。用電量和空氣質量這對悖論在湛江實現了相向而行,背后是當地堅持生態優先、踐行“雙碳”戰略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全省第一
2021年11月,國家電投湛江徐聞600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94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刷新國內海上風電投產項目單體裝機容量紀錄,成為亞洲在運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同時也使得湛江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了1000兆瓦大關。
目前,湛江新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約19.1%,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全省第一。截至2021年底,湛江新能源裝機容量4238兆瓦,占全市電源(不含用戶自備電廠)裝機容量約48.2%,其中海上風電占13.6%,陸上風電占16.1%、光伏占16.0%、生物質占2.5%。
為促進新能源消納,去年湛江建成220千伏徐聞海上風電接入系統等工程,完成15項新能源項目并網。特別是去年12月投產的500千伏安瀾輸變電工程,打通了湛江南部地區新能源500千伏送出通道。
湛江使用清潔能源的腳步從未停止。廉江清潔能源、瓊粵天然氣管線、大唐雷州天然氣熱電聯產等項目陸續上馬,順利推進。全國沿海重要新能源產業基地蓄勢崛起。
“綠色通道”保障重大項目用電
“湛江實華化工有限公司提出新裝需求。我們助力用戶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報裝送電,比相關規定縮短了32個工作日!蹦戏诫娋W廣東湛江東海供電局供電服務中心經理陳小杰說。
在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湛江鋼鐵、東島新能源、實華化工等工業生產的拉動下,去年湛江工業用電量169.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05%。隨著中科煉化2021年實現產值806億元,綠色石化產業成為湛江首個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
為此,湛江供電局為企業用戶設立“綠色通道”,有力保障重大工業產業項目投產達產增效,全力推動晨鳴等電能替代項目實施,并落實小微企業低壓供電政策,實現接電“零投資”。同時,湛江積極推進“數字電網”與“數字政府”對接,全省首創用電報裝物權證明線上審批,實現辦電“一次都不跑”。
探路紅樹林碳匯核算省級標準
隨著建設“紅樹林之城”的號角正式吹響,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湛江不忘筑牢綠色根基。當前,湛江正有序引導能源結構向綠色化、低碳化轉型升級,推動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進一步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積極貢獻。
為算好城市發展“生態賬”,湛江印發實施《湛江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搭建“1+89+124”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實施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讓發展更充分、保護更有力。
近年來,湛江紅樹林造林面積達2000多公頃,在全世界紅樹林面積逐年遞減的趨勢下逆勢遞增,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的成功范例。2021年12月30日,湛江召開建設“紅樹林之城”工作會議,正式吹響了湛江建設“紅樹林之城”的號角。
繼去年湛江紅樹林造林開發出我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后,湛江還將開展海洋碳匯核算方法學和碳預算試點研究,力爭開發出省級官方認可的碳普惠核算方法學,形成首個紅樹林碳匯核算省級“湛江標準”,推動全市紅樹林碳匯納入省碳普惠交易市場,把“紅樹林之城”特色品牌打造為廣東生態建設新名片。(記者/陳思亮 顧大煒 劉穩 通訊員/梁妃忠 陳其勛)
- 12-2· 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 11-21· 廣東郁南黃皮何以成為水果“新晉頂流”
- 10-21· 廣東圍繞全過程創新鏈發力
- 10-14· 廣東“燈塔”火種跨地域遠播
- 10-14· 廣東用電量繼續領跑全國
- 10-10· 廣東云。骸澳贻p后生”打造產業創新熱土
- 9-16· 廣東鏈式改造推動3萬多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 8-19· 廣東:五級人大代表聯動,推動海島居民用上平價電
- 8-1· 廣東自貿試驗區成港澳投資首選地
- 8-1· 廣東省級財政支持中醫藥發展 7年累計投入超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