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增了1萬億元 外貿第三大省浙江的韌性從何而來?
浙江在線1月20日(記者 翁杰 見習記者 拜喆喆 通訊員 鐘歡歡)1月19日,杭州海關發布2021年浙江外貿成績單,全省進出口總額突破4萬億元大關,兩年新增1萬億元。
這樣的高速增長是如何實現的?企業直呼外貿難做,外貿總量卻節節攀升,怎么解釋這一現象?邁入2022年,浙江外貿能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4萬億的含金量
根據杭州海關最新數據,2021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4.14萬億元,同比增長22.4%,高出全國1.0個百分點。
縱向來看,浙江外貿的增速也極為罕見。杭州海關統計分析處有關負責人介紹,2001年,中國“入世”當年,浙江的進出口規模為2700多億元,5年后邁過萬億元“大關”;之后,從1萬億元到2萬億元,浙江同樣用了5年;從2萬億元到3萬億元,足足用了8年。
而從2019年的3萬億元到2021年的4萬億元,浙江僅僅用了兩年。驚人的增速從何而來?省商務研究院院長丁書鋒分析,全球疫情持續,歐美、東南亞等地區產業鏈受到巨大沖擊,不少訂單轉向國內。長三角地區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得以充分釋放,浙江又通過產業鏈“鏈長制”延鏈、補鏈、強鏈,最終成果都反映在了外貿成績單上。
這一點,從浙江出口的主要市場表現可見一斑。2021年,全省對前三大貿易市場歐盟、美國、東盟分別進出口6754.1億元、6194.5億元和5412.3億元,分別增長22.3%、20.4%和22.2%。
另一方面,浙江民營企業活力足、調頭快,通過線上展會,千方百計保訂單、拓市場,成效顯著。2021年,浙江有進出口實績業務的企業數量首次超過9萬家,較2020年增加6388家。
橫向比較,這個數字背后同樣含金量不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1年浙江外貿進出口總額躍居全國第3,外貿規模僅次于外貿大省廣東和江蘇。其中,出口規模穩居全國第3位,進口規模居全國第6位。
4萬億怎么來的
外貿形勢喜人,但不同的企業感受卻大相徑庭。這是記者在各地采訪外貿企業時的一大感觸。
一邊訂單應接不暇,一邊不少中小企業卻叫苦不迭:大宗商品價格飛漲、匯率波動、“缺芯”“缺柜”等問題,讓不少訂單成了“賠錢賺吆喝”。但為了穩住客戶、保住市場份額,他們又不得不接單生產。
以海運“缺柜”“缺艙”問題為例,受疫情影響,歐美等航線運輸價格較疫情前上漲七八倍,最高甚至超過十倍。體積大、貨值低的拋貨裝滿一個集裝箱,貨值甚至不抵一兩萬美元的運費。此外,因缺艙位、缺集裝箱的問題,導致訂單延后發貨,資金周轉速度、庫存滯壓等帶來的壓力都讓企業難上加難。
既然外貿企業這么難,兩年1萬億元的增量又從何而來?記者注意到,疫情持續影響下,外貿企業也出現兩極分化現象。訂單向一些頭部外貿企業集聚,依靠有品牌、有技術、有設計的產品增加議價權,保持著不錯的利潤。
去年廣交會上,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把螺絲刀,因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售價高達20美元,比同類美國產品高3倍。
不單單是巨星科技,在機電類、高新技術產品領域,一大批浙江企業形成新的發展優勢。這一點從杭州海關提供的全省外貿數據上也得到了印證——
2021年,全省機電高新產品出口1.45萬億元,同比增長22.5%,占全省出口總值的48.2%,提升1.1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加速重構,浙江也逐步形成新的外貿增長動能,外貿發展實現穩中有進。
邁上4萬億臺階之后
在2021年的高基數之下,浙江外貿能否穩中求進,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這是浙江外貿站上4萬億元大關后的一大挑戰。
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支撐去年外貿快速增長的訂單回流、價格上漲等階段性因素難以持續,疊加2021年的超高基數,要做好今年的穩外貿工作難度前所未有。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浙江對于新一年的外貿給出了一個要求——“確保出口占全國份額基本穩定”。如何實現這一目標?2022年穩外貿最主要的發力點應該集中在企業,穩企業保就業,市場才有動力。
從政府端來說,這就需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挑戰認識得更到位一些。新年伊始,浙江在全國率先推出“5+4”政策大禮包,其中就包括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禮包。
RCEP從今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這也將是浙江2022年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穩外貿的一個重要發力點。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要求的,抓住RCEP實施重大機遇,引導企業用好零關稅等規則,落實好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政策。這其中,浙江與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尤其值得期待——實施降稅的首年,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商品中,25%的稅目將實現零關稅;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57%的稅目關稅降為零。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浙江進口首次超過萬億元,同比增長30.3%,進口增速高出全國8.8個百分點。“穩外貿、擴大進口,浙江正構建與世界的全新鏈接!倍h分析,從產業鏈供應鏈來看,浙江進口商品中超過七成供生產所需,包括大宗商品、原材料、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他認為,接下來,浙江一方面要通過擴大進口與世界共享發展紅利,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
- 11-4· 歷時兩年半,國家一號高速公路的這段完成提檔升級
- 5-10· “越級”的兩年后,科技潮牌realme與年輕人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
- 8-8· 除了 13 座晶圓廠,臺積電旗下還有 4 座先進芯片封測工廠
- 7-22· 去年增速高于同期GDP約7.85個百分點——數字經濟成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 7-12· 去年增加值突破十六萬億元 三新經濟釋放澎湃動力
- 4-17· 兩年后,鄭州國際機場貨航吞吐能力將突破百萬噸
- 4-3· “公轉鐵”兩年間:深挖鐵路運能上限,綠色聯運新模式初形成
- 12-24· 兩年用戶增長超60% 京東商超品類已成為中國消費者首選
- 12-24· 未來兩年C2M占比超20%?京東超市立白強強聯手達成戰略合作
- 12-1· 10年增加34倍,百世快運“酒量”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