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快遞何以繞開快遞實名制
收到快遞來的禮物,本是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可家住重慶魚洞的田先生現在一聽見有快遞就害怕。原來,他最近一個月時常收到匿名快遞送來的“禮物”,里邊有一些吃的用的,有一次竟然還收到一包垃圾。然而,快遞單上既沒留下發貨人的地址,也沒留下姓名,對方為什么要這么做?重慶淘寶資深賣家王先生表示,對方很可能是淘寶賣家,這樣做就是為了刷單。
不斷收到匿名快遞包裹,有的是零食,有的是鞋墊,有的是垃圾,這讓田先生心理有了陰影,一聽到有人喊他領快遞,就十分不舒服,擔心落入騙子陷阱。其實,這種匿名快遞包裹,不只田先生一個人遇到,也不是僅僅發生在重慶。借助搜索引擎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匿名快遞包裹經常在全國各地出現,比如寧夏銀川的一位市民收到的全是舊報紙,一個月常常收到幾十包。
顯然,匿名快遞包裹跟垃圾短信一樣,已經成為困擾居民的一件煩心事。那么,受擾者難道只能無奈地搖搖頭?其實不然,這是需要追究快遞公司責任的。有人會說,這和快遞公司有什么關系?有人郵寄,有人接收,快遞公司不過是負責跑腿而已。說這些話的人,忘記了一項規定。那就是我們已經實行了快遞實名制。
按照快遞實名制的要求,所有的快遞包裹都必須有寄件人的地址、郵編、電話,要查驗身份證件,要做到“件件開箱驗貨”。很顯然,匿名快遞包裹的出現,是快遞公司在接單的時候沒有依法辦理。市民收到“快遞垃圾”、“快遞報紙”還不是可怕的事情,畢竟只是心里不舒服而已。更大的問題是,這種不負責任的接單,很可能成為一種公共安全隱患。比如前段時間,某地警方就發現了“快遞毒品”的線索,從而揪出了一個專門借助快遞公司運輸毒品的案件。假如快遞公司能做到“件件開箱”,毒品還能隱藏到快遞線路里嗎?另外,如今收到恐懼快遞的人也在增多。管理如此混亂,如有不法之徒通過快遞危害社會該如何攔截?如果快遞的是易燃易爆物品,是不是也不能發現?
“匿名快遞擾民”不是件小事情,有關部門當嚴肅追究快遞公司責任,市民也該多些警惕的心理。不知道報道中提到的田先生是不是早就把收到的匿名快遞小菜、零食給吞下了肚?不是自己購買的東西,要學會說拒絕,何必還要簽收?面對匿名快遞,我們都要少些貪便宜的心理。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
- 6-17· 黃橋何以成為全球提琴生產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