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低碳交通
開欄的話
10月14日至16日,以“可持續的交通、可持續的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將在北京舉辦,大會將聚焦可持續交通與減貧脫貧、民生、國際互聯互通合作、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可持續城市等議題,為可持續交通事業指明發展方向。光明日報今天起推出《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之路》專欄,展現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新成就、新面貌。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各種運輸方式從各自發展逐步轉向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到“總體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轉變,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全部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都與交通相關。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充分發揮交通的“先行”作用,團結世界各國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國政府編寫了《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闡釋了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的理念。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交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基礎設施方面,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實現躍升,有力服務和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4.6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3.8萬公里,高速鐵路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5%;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19.81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6.10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全國航線達到了5581條,比2012年增加了3124條,增幅達到了120%。不同運輸方式通過樞紐實現有機銜接,為優化國家經濟空間布局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立足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實際,交通運輸部門還深入推進交通治理體系改革,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在能耗排放上做“減法”、在經濟發展上做“加法”,加快構筑新型交通生態系統,助推交通高質量發展。
“以民航業為例,目前我國機場的橋載電源使用率已經達到100%,凡是機場有橋載電源的,飛機都可以靠廊橋運用地面的電源,不再用飛機自帶燃料,機場新能源車輛占比接近20%,這對于空氣治理和節能減排都有重要作用。”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表示,同時中國民航還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促進全球民航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推動了新興市場國家綠色民航戰略合作機制建設。
據悉,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綠色”成為未來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引領。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汪洋表示,黨中央提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中央財經委第九次會議也明確要求,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運輸方式,鼓勵綠色出行,這些都為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交通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大空間。汪洋指出,接下來交通運輸部將在把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加快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運輸的“公轉鐵”“公轉水”,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提高綠色出行比例,并繼續加強碳排放和污染防治協同控制,加快新能源、清潔能源推廣應用,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5日 10版)
- 7-18· 人民日報:801.6億件,快遞業跑出新活力
- 2-1· 經濟日報攜手京東發布數據 區域消費亮點紛呈
- 12-4·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數字化、智能化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新路徑
- 12-4·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數字化、智能化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新路徑
- 1-17· 春運明日啟動 長三角鐵路預計發送旅客5000萬人次
- 11-19· 華爾街日報:沒有私募基金愿意收購整個東芝,拆分是必然
- 11-17· 華爾街日報:沒有私募基金愿意收購整個東芝,拆分是必然
- 11-8· 人民日報:以可持續交通助力可持續發展
- 10-25· 人民日報:科技創新賦能交通運輸升級
- 10-18· 人民日報和音:凝聚共識,以可持續交通促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