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再次點名“快遞”!
3月11日下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總理記者會,李克強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再次提及“快遞”——去年疫情中就業方式也有新變化,像我們這幾年發展的新動能,包括網購、快遞等逆勢快速增長,也帶動了就業和傳統產業發展。
十八大之后,全國人大會議已經舉辦了八次總理記者會。記者梳理了幾個關鍵詞,帶大家看總理記者會上那些關于“快遞”的重要內容。
快遞
2015年,李克強總理首次在記者會上點名“快遞”。
總理說,我網購過,最近還買過幾本書。——我很愿意為網購、快遞和帶動的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做廣告。因為它極大地帶動了就業,創造了就業的崗位,而且刺激了消費,人們在網上消費往往熱情比較高。
2019年,回答發展“互聯網+”、共享經濟相關問題時,總理兩次點名“快遞”。
——“互聯網+”、共享經濟,也可以說是平臺經濟。它們作為新事物,和任何新事物一樣,在發展中總會有利有弊。但是總的看,它們帶動了就業,方便了群眾,而且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像電商、快遞、移動支付等,大家都有感受,眾人做事,集眾智、聚眾力,眾人共享。
——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電商、快遞對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可以進一步起到搞活流通的作用。
2020年,總理在回答記者關于“穩”“保”宏觀政策與市場化改革之間關系的問題時提到,政策的真金白銀主要是為市場主體紓困,激發市場活力。通過“放管服”改革把他們激活起來,這種措施看似無形,但能創造出有形的財富,干好了,不亞于真金白銀的投入。
總理強調,市場化改革要讓市場主體活下來、激活起來,讓新的市場主體更多地長出來。
在提到培育新的市場主體時,總理提到“快遞”——大家都知道,這次應對疫情中,像網購、快遞、云辦公等等一些新業態是逆勢增長,有的營業收入增長了三分之二,而且現在新業態還層出不窮。
2021年,總理談及就業形勢時提到——去年疫情中就業方式也有新變化,像我們這幾年發展的新動能,包括網購、快遞等逆勢快速增長,也帶動了就業和傳統產業發展。
新業態
像網購、快遞等這樣的新業態,在過去幾年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總理在歷年記者會上也多次點名“新業態”。
2020年——新業態層出不窮,這和我們這些年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有關。我們應該把這些經驗推廣開,促使新動能、新的市場主體更多地成長。
2019年——對于新業態、新模式,不能簡單任性,要么不管,要么管死。所以我們這幾年一直采用的是包容審慎的原則。包容就是對新的事物,我們已知遠遠小于未知,要允許它們發展,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所謂審慎監管,就是要劃出安全的底線,不允許打著“互聯網+”、共享經濟的招牌搞招搖撞騙。要給創業者提供一個能夠成長的空間,給企業一個發展新動能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公平的準入、公正的監管。新事物在市場力量推動過程中,發展要靠市場,也要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政府也要進行公平公正監管。愉快和煩惱總是在成長當中相伴隨,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2017年——“雙創”創新了生產模式,許多新業態,像共享經濟、分享經濟、“互聯網+”等等,可以說層出不窮,這些新業態有的是新舊動能轉換過程當中產生的,新舊嫁接,有的是老樹開新花。但總的看它適應了市場的需求,適應了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新業態的成長也倒逼了政府職能轉變。確實,這些新業態很多是過去未知的,對此,我覺得有不同爭議是正常的,我們還是要以開放的態度、包容的理念審慎監管,促使它健康發展。
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新業態蓬勃發展,提供上億個就業崗位。其中,郵政快遞業每年帶動新增社會就業達20萬人以上。正如總理在2015年記者會上所說,新業態極大地帶動了就業,創造了就業的崗位。
2021年——就業還是要讓市場來唱主角,也就是繼續通過保市場主體來保就業。一方面推動穩崗、增崗,另一方面拓展就業渠道。我們要一方面繼續鼓勵增加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要廣開靈活就業的渠道。現在中國的靈活就業正在興起,已經涉及到兩億多人。
2020年——為了穩住現有就業崗位,可以說政策是能用盡用,投入的錢也是最多的。還要創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現在新業態蓬勃發展,大概有1億人就業。我們的零工經濟也有2億人就業。不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條條框框,讓更多新就業崗位成長起來。
在重點談及農民工就業問題時,總理說——中國有9億勞動力,沒有就業,就只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
2019年——我們要推動創新創業創造,用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就業好不好,這本身也是經濟好不好的一個重要體現。
2018年——必須努力保障就業,絕不允許有零就業家庭出現,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拓展就業崗位,特別是培育新動能。過去幾年,新動能在增加就業崗位當中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保障比較充分的就業,這實際上也能夠更多地創造財富。大家想想看,13億人口,8億多的勞動力,如果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創造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也會給世界市場帶來驚喜。
2017年——“雙創”帶動了大量新的就業,實際上也轉移了許多傳統動能的就業,新舊動能轉換也為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生機,催生了新的就業崗位。
- 9-28· TCL再次登陸《大國品牌》,展示強大實力:全球化更進一步
- 8-8· 丁磊再次直播帶貨:時間定于 8 月 15 日,將在抖音直播
- 12-5· 突尼斯總理希望中國積極參與突經濟建設
- 11-17· 90%縣區24小時達 京東物流再次刷新全國物流時效
- 11-2· 微信再次回應蘋果iOS 13.2殺后臺:已找到解決方案,正在緊急聯調測試
- 9-20· 美聯儲再次降息,美國經濟到底怎么了?
- 8-6· 小米再次降價御敵,小米9再降300元,低至2599
- 5-30· 崔維星再次質押股權,折現4000萬
- 5-28· 華為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中國移動首次發聲,力挺華為度過危機
- 3-15· 總理提的“就業優先”要充分發揮新技術新業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