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取物柜能否成為小區標配?上海抓緊完善規范和標準
董家渡新樓盤海珀外灘的地下一層,即將擺上一排智能取物柜。和以往不同,新大樓地下在規劃時已經預留了位置、接口和管線,做到了和智能取物柜的無縫銜接。
小小的智能取物柜,正成為住宅開發商考量的新標配。在本月發布的上海新基建“35條”中提出,未來三年內上海要新增1.5萬臺以上智能取物柜。
“包括快遞柜在內的智能取物柜想要真正成為小區的標配,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余洪偉表示,目前正在與上海相關委辦局一起研究制訂相關意見,既要推進智能取物柜的建設,又要進行規范,使其更好服務市民。
準入 公共設施由誰來建
目前,上海已建設了近3萬組智能快遞柜,市場化企業是絕對主力,僅豐巢就占據了約70%的市場份額。去智能快遞柜拿快件,已經成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疫情期間的無接觸配送需求,也加速了這一行業發展。
與之前共享單車等生意一樣,智能快遞柜的設立和運營雖然屬于市場行為,但因為其占據了一定公共資源,面對的是廣大消費者,所以具有一定公共屬性。余洪偉認為:“上海新基建的特點之一,就是推動社會資本投入。在智能取物柜建設中,政府部門要抓緊完善規范和標準,引導企業在公共屬性與市場行為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其更好參與到新基建中。”
“智能快遞柜像充電樁一樣被定義為公共基礎設施,這就從一個單純的市場問題,轉為政府參與的公共服務問題。換言之,快遞柜可以從一個自由市場轉變為政府規范的市場,和水電氣以及出租車行業一樣。”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陳歆磊建議,這一類市場往往應有政府設立的準入標準,符合相關標準的企業可以參與智能柜的建設,這樣在保持市場競爭的狀態下,還可以規范企業行為。而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企業也可以更加穩健地投入智能柜的業務發展中。
“不止是企業,未來小區和樓宇也可以自籌資金,建設智能柜,我們也在積極呼吁相應的資金補貼。有一點不會變,市場仍然是智能取物柜的建設主體。”余洪偉說。
規劃:新老小區怎樣配套
記者走訪滬上多個小區發現,居民對于智能取物柜的需求,已經不滿足于“有沒有”,還在于“方不方便”。
位于浦東的竹園小區和源竹小區相鄰,由于老小區內場地難尋,這兩個小區的智能快遞柜建在小區外,需要共用。一些居民取件,要繞道走上六七百米。遇到較重的快遞,非常吃力。
而海珀外灘這樣的新建小區,盡管已經敢為人先地在規劃中預留了智能柜的空間和接口,但還是遇到一些問題。“我們根據住戶需求,設置了大、中、小三種尺寸的格口,但是一個柜子要設置多少格口才能讓所有住戶都方便使用,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如果能有相關規范標準,那就好多了。”
正是由于上海“寸土寸金”,未來對于智能取物柜的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上海正通過完善規范標準,進一步引導智能取物柜合理布局。對于新建住宅和樓宇,上海將研究制定住宅小區及商務樓宇智能配送設施規劃建設導則,修訂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區)配套建設管理導則,將智能配送設施納入公建配套設施建設范圍。對于存量住宅,則將結合上海住宅小區“美麗家園”行動計劃,推進住宅小區智能配送設施改造和建設等。
復旦大學中國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年建議,在此輪建設中,有條件的小區,可規劃將信報箱改為智能取物柜,竣工后由郵政管理部門組織專項驗收。郵政管理部門可聯合房管部門,制定智能柜的設置改造標準。
“我們正在與相關部門積極磋商,希望盡快制定相關的規范標準。”據上海市郵政管理局介紹,未來的規劃標準可能將根據居住套數,來“統籌”設置柜子的數量、面積以及格口,并按實際條件劃分室內和室外的情況。上海市郵政管理局也建議,新建、改建、擴建的住宅小區及商務樓宇,應能提供智能投遞設施服務用房,并與主體建筑“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建成小區提供服務用房有困難的,建議其在室外合理提供布設智能投遞設施的服務場地。
運營 價格服務如何滿意
作為公共設施,合理的價格機制和服務規范,可能是未來智能取物柜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價格方面,無論收費與否,都應得到用戶認可。在上海綠地集團開發的三個小區,不時能看到住戶下樓取件。這些藍白相間的柜子是綠地自己定制采購的智能取物柜,并由其下屬公司負責運營。目前,運營成本一部分由開發商承擔,一部分向快遞員收取。一位住戶表示:“體驗不錯,對我們住戶免費,就算超過24小時沒取也只是提醒,不會收費。”
日本的一些住宅樓,則采用了并入物業費的模式。智能柜由物業公司負責購買,交給運營公司負責運營。業主繳納的物業費中,已經包括了智能柜使用費用,即便超時也不再收取其它費用。
盡管目前還沒有相關價格標準,但法律人士提醒,如果業委會要與智能取物柜運營企業簽訂合同,需要明確合同期內的收費標準。簽訂合同的時候未約定的,在合同期滿前不應收費或應經協商后簽署補充協議。
在價格和服務標準尚未明確的背后,是行業對于立法的迫切需求。“實施7年多的《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辦法》,對智能取物柜缺乏規范內容,我們建議適時進行修改。”余洪偉表示。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3-31· 智能無人系統打造“未來之城”
- 11-4· 載譽前行丨因格智能獲評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與CMMI 3級能力評定
- 10-15· 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利好不斷 智加科技發布智加領航Navigate自動駕駛系統
- 8-19· 重載與智能化深度結合開創鐵路貨運發展新紀元
- 7-25· 我國智能航運發展迅速 相繼突破航行關鍵核心技術
- 6-24· 智能產業賽道 天津跑出加速度!營收超3000億
- 5-28· 因格智能公司摘得第七屆全球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物流裝備分賽桂冠
- 5-13· 湖南智能計算產業已具備先發競爭優勢
- 1-4· 上海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
- 12-11· 數字化智能化助力快遞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