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系統升級失敗認列3.45億歐元損失,SAP: 別怪到我頭上
來自德國的全球流通運籌業巨擘DHL,在11月初的第三季財報發布會上表示,每股獲利陡降89.5%的原因,來自一次性認列高達3.45億歐元(約臺幣120億元)的資訊系統升級損失,在德國媒體暗指系統升級責任在SAP身上的狀況下,SAP在近一個月後主動跳出來澄清:相關指控并不確實。
DHL旗下的全球轉運與貨運部門過去數個月來積極投入新的轉運環境系統(NewForwardingEnvironment,NFE)升級,但在第三季確認該系統恐無法帶來預期效益,因而決定一次認列3.08億歐元與該系統直接相關的資本支出、以及決定停止該計畫後所需的3700萬歐元額外轉換損失,總計3.45億歐元,嚴重沖擊當季獲利。
DHL一直以來都是SAP與IBM的重要客戶,旗下的全球轉運與貨運部門更曾經是後兩者用來對其他客戶宣傳的「成功案例」。
不過DHL并未在財報中指明該系統承包商與軟硬體原廠的身分,亦未詳細解釋新系統未成功運作的明確原因。不過德國媒體則直接點名IBM與SAP是DHL該系統的主要合作廠商。
在消息延燒三個多星期後,SAP在11月27日正式發表聲明否認相關指控。SAP在聲明中表示:「近來有媒體報導指稱,SAP與DHL的新物流系統部署問題有關聯。這些關於SAP的陳述并不正確。SAP并非DHL授權的主承包商,SAP的軟體也非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2011年DHL開始調整其全球物流系統,并擴增部署至超過120個國家。SAP自始至終都未負責專案管理與軟體安裝。事實上,SAP僅在正式簽約前,以軟體供應商的身分,提供早期的援助。」一方面承認DHL確實使用SAP的系統,另一方面則撇清系統升級部署失敗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
在SAP大動作澄清之後,箭靶自然轉向IBM。但IBM并未主動出面表示意見。而該專案失敗的關鍵原因,DHL、IBM與SAP皆未說明。
盡管已經將部署失敗的系統認列損失,但根據德國財經媒體Handelsblatt引述DHL執行長FrankAppel的談話指出,DHL仍在與承包商討論實現合約中訂定之相關義務的可能性。
- 3-4· DHL集團進一步推進其“2030戰略” 加強亞太市場新能源汽車及電池供應鏈解決方案
- 1-6· 系統更高效,購票更便捷
- 12-1· 發揮系統優勢建立助銷機制 供銷社促進河南農產品銷售
- 12-16· 首次系統謀劃全省公路一張網
- 4-26· 堅持系統觀念 推動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
- 12-28· 堅持以系統觀念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 11-23· 瑞風L系首款車型正式上市,品牌、體系、產品共同煥新開啟MPV新時代
- 11-16· DHL快遞預計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量有望再創新高
- 5-25· DHL全球貨運開通中國至北歐地區的鐵路拼箱運輸服務
- 4-24· DHL全球貨運啟用我國至非洲及中東空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