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能否成為未來支付行業香餑餑?
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當中,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風頭正盛的物聯網所引發的三次技術浪潮徹底顛覆了人們沿襲數千年的交易支付模式,也讓交易介質從實物貨幣,到數字流轉。
在第三方支付領域,由于移動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依托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刷臉支付迅速的發展起來,各種刷臉支付的智能終端產品開始在不同的場景落地。
因為其廣泛的應用范圍和極大的發展潛力,人臉識別幾乎可以在任何行業都得以應用。如金融行業、教育行業、公安系統、廣告行業、商業領域、社保系統、機場等,此外還可以進行刷臉開車、刷臉購物,刷臉取款、刷臉簽到等等。隨著未來人臉技術的普及,人只需“刷臉”就可真正解決現有生活中的諸多事情,帶來更為便利安全的生活。
今年,微信、支付寶、銀聯三大巨頭相繼推出刷臉支付設備,支付寶4月推出“蜻蜓二代”,微信8月推出“微信青蛙Pro”,銀聯11月推出“刷臉付”。至此,刷臉支付已成為三大巨頭爭奪的下一處高地。
從市場角度出發,刷臉支付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的空白決定了其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有可為,無論是第三方支付機構還是代理商,亦或者是商戶,都想抓住刷臉支付的第一波紅利。
盡管刷臉支付成為了今年支付行業的香餑餑,但是市場的反應卻不如預想中熱烈。據報道,有商家和消費者表示,刷臉設備利用率較低,還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有部分消費者直接表示,“刷個臉錢就被付出去了,臉就是行走的密碼,擔心不安全”,也有消費者表示,“刷臉還要加密碼,輸密碼不是更直接嗎?哪里還有刷臉的必要”。
刷臉支付的發展和應用正有效地推動著大量行業的進步,但隨之暴露出的很多潛在風險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用戶面部特征采集的安全性與隱私性”、“用戶信息的泄露與惡意買賣”、“法律法規不健全”等等問題,“刷臉”真正實現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6-16· 電子支付日趨普及有助推動香港數字經濟發展
- 4-21· 天津支付服務讓利實體經濟近2億元 助力中小市場主體紓困減負
- 4-21· 支付寶更新:新增商家訂單進度提醒
- 3-24· 支付寶正式上線“游戲鎖”
- 3-14· 微信支付電子小票上線
- 1-20· 支付寶 2022 集五福活動開啟
- 11-26· “拼多多支付”商標注冊成功
- 8-2· 傳化支付“金點子”成網絡貨運平臺“金鑰匙”
- 7-12· 支付寶加入長輩模式
- 2-1· 支付寶 “集五福”今日正式開啟,已有近 10 萬人集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