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猛交xxx,亚洲精品丝袜日韩,色哟哟亚洲精品,色爱精品视频一区

中國物流行業網 新聞中心
中國物流行業網 > 新聞中心 > 快遞資訊 > 內容

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向西服務全國 向東服務西部

  來源:中國物流行業網   時間:2019-11-2 16:23

編者按:近日,按照《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0年)》等文件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公布了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為加強對國家物流樞紐的宣傳推介,進一步促進國家物流樞紐間交流互鑒,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中國經濟導報進行了專題系列報道,現將相關報道刊載如下。

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系列專題報道之四

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向西服務全國 向東服務西部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共有23個物流樞紐入選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陜西西安在名單之列。

作為中國內陸港建設的首倡者和陸港建設標準的引領者,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選址所在地——西安國際港務區,是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基地和陜西自貿區的核心板塊,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其區域累計投資超過350億元,以招商局物流、中國郵政、京東、傳化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龍頭企業紛紛落戶。

西安陸港型國家樞紐正在成為國家構建向西服務全國、向東服務西部地區的主要抓手與核心平臺,其打造的“樞紐設施集成連片布局+產業依托樞紐聚集發展+港城一體化同步躍升”的發展模式,為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示范,為世界與中國解決內陸地區創新發展問題提供了“中國樣板”。

西安打造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優勢條件

近年來,西安積極把握國家戰略聚焦的歷史機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多重國家戰略,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速,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產值穩居全國前5位;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制造、現代物流、商貿服務等產業集群進入千億級方陣,2018年全市GDP達到8349.86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位。

談及打造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西安國際港務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西安的五個優勢條件:

一是政府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陜西省提出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樞紐經濟、門戶經濟和流動經濟)的戰略部署,先后出臺《關于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的若干政策》等加快物流業發展的一系列文件,物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二是立體化物流樞紐網絡基本成型。西安作為國家綜合交通運輸樞紐,鐵路物流形成了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型鐵路網;公路物流構筑起了“一環十二輻射”的公路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國家民航總局在全國布局的八大樞紐機場之一;依托中歐班列、海鐵聯運、空中航線、公路物流網絡構建起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綜合運輸體系,大西安陸空、海鐵、公鐵一體化的物流服務網絡已經形成。

三是綜合交通條件成熟。樞紐內布局了亞洲最大的鐵路貨運和編組中心,公路對外通過4座互通式立交與7條高速無縫銜接,通達條件優越。中歐班列“長安號”已開行10條國際線路,覆蓋中亞、中東及歐洲主要貨源地和“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聯通沿海主要港口,國際鐵路物流通道體系初步建成。

四是產業基礎和輻射范圍廣。樞紐實現了對陜西西安高新技術、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等核心產業組團的全覆蓋服務。樞紐內已形成了以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陜西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承接中心、陜西省融資租賃示范區等為主的臨港產業、商貿物流等產業體系。

五是設施布局合理。樞紐內包括基本功能設施和延伸互補功能設施兩個部分,構成“兩中心六片區”的設施功能布局。“兩中心”指國際鐵路物流樞紐港和國際公路物流樞紐港,分別依托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傳化絲路公路港兩大主體進行建設。“六片區”指提升樞紐經濟和流動經濟的主要經營活動承接區:口岸服務區、綜合保稅區、產業轉移承接區、商貿物流區、郵快件作業區、信息服務區。

培育發展路徑 推動樞紐間協同共進

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由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下屬的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牽頭,負責搭建公共平臺、配置公共性資源。聯合鐵路西安局集團(中鐵聯集)、陸港多聯公司、中國郵政、招商局物流、傳化、京東、圓通等七家專業平臺公司,形成“1+7+N”企業聯盟,共同推進樞紐建設運營。同時秉持開放姿態,廣泛吸引市場主體共同推進樞紐建設運營。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主要業務為“干支配”業務和供應鏈集成業務。

干支配業務。一是國際干線業務,目前中歐班列“長安號”已開行10條國際線路,覆蓋“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二是國內干線業務,目前已常態化開行西安至青島、寧波等海鐵聯運線路。三是城際配送業務,目前已形成日達周邊800公里范圍內的城際及區域配送物流網絡。

供應鏈集成業務。從國際貨源組織和生產運輸服務兩方面入手,為國家和區域商貿、制造等產業提供服務。增強對國際商貿貨源的轉運分撥和組織調配能力;加強與國內部分重點樞紐城市建立干線物流合作;擴大與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間的業務合作;加強金融服務以提升供應鏈標準化水平。著力提升口岸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推動與海關、鐵路“單一窗口”的聯動,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與場站作業效率。

“聯合起來,才能將西安陸港發展壯大,為此我們將依托中歐班列‘長安號’和海鐵聯運班列,實現與境外樞紐節點和國內重要樞紐城市的協同,通過品牌共享、口岸共用、信息互通,實現與西安空港的協同。”西安國際港務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與境外樞紐的協同。依托中歐班列“長安號”,加大與俄鐵、哈鐵等境外鐵路公司和場站的業務聯動。利用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優勢,建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境網絡交易平臺,實現網上絲路與跨境產業協同。

與境內樞紐城市的協同。通過與各沿海港口和沿邊口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或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運營物流樞紐設施,有效加強與各地樞紐間合作。

與省內城市的協同。加強與省內能源基地和西安市其他物流基地的銜接,整合物流產業發展的有效資源,帶動全省和關中平原城市群開放發展。

多措并舉助力樞紐建設 立足根本描繪發展藍圖

“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按照‘基礎設施政府主導+項目建設市場主導+樞紐運營企業聯盟’的建設模式實施;按照‘存量設施整合提升為主、增量設施補短板為輔’的基本原則,建設項目分為核心平臺項目和支撐平臺項目。”西安國際港務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區域規劃總面積12平方公里,樞紐內核心項目包括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新筑鐵路綜合物流中心等7個項目,總投資116.4億元;支撐項目包括傳化絲路公路港等18個項目,總投資345.33億元。樞紐內的核心平臺項目已基本建成并投入運營,在建項目所在區域土地均為建設用地,未來功能擴展的新建項目土地儲備3.6平方公里。計劃配套推進實施的集疏運體系項目主要包含道路基礎設施和場站作業設施項目。

為保障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高質量發展,西安國際港務區推出四項舉措:

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充分發揮西安市推進物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作用,進一步充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的機構和人員力量,完善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頂層設計與組織協調,全面統籌推進物流樞紐建設發展工作。

完善配套政策體系。重點從資金扶持、用地保障、項目引進、稅費優惠、人才培養等方面制定完善推動樞紐建設的配套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切實保障物流樞紐項目建設。

強化物流人才支撐。充分發揮西安高校和科技資源優勢,構建現代物流產學研政協同研究開發平臺,完善人才服務環境,吸引國際化高水平物流人才,提升物流創新能力,充分保障物流樞紐建設人才供給。

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爭取將西安港納入啟運港退稅試點,使在西安港開展出口業務的企業享受與海港相同的啟運港退稅政策。積極協調國家相關部委推動海運提單與鐵路運單互認,統籌推進公路、鐵路和海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運單、提單單據的標準化、統一化,賦予運單物權屬性。

西安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將立足“一帶一路”的“五通六路”要求,構建服務全球的海陸空立體化多式聯運大通道體系。提升服務國家物流干支通道和國際物流合作的能力,加快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持續推動海鐵聯運班列發展,擴大長安號和“第五航權”的協同效應,構建多式聯運體系。以國家物流樞紐的要素集散為導向,發展“樞紐+”產業體系,增強資源要素全球吸附力和運輸效率,吸引產業轉移,推動服務貿易和臨港商務服務業發展,推動樞紐經濟發展,打造樞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樣板”。

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免責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并不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網,本網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焦點資訊
推薦資訊
Copyright © 2012-2025 cn56.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物流行業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齐齐哈尔市| 自贡市| 潼关县| 容城县| 加查县| 姚安县| 九龙坡区| 剑河县| 静安区| 万山特区| 苏州市| 新疆| 青铜峡市| 金阳县| 绥中县| 蓝山县| 绥德县| 常州市| 莱芜市| 德格县| 梅州市| 合川市| 六盘水市| 石屏县| 吴川市| 旺苍县| 南漳县| 郑州市| 江阴市| 历史| 怀化市| 肥东县| 山西省| 西宁市| 长汀县| 哈巴河县| 进贤县| 紫云| 铁力市|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