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夕今朝,中國鐵路見證中國力量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見證中國創新步伐——飛天攬月探未來,2019年3月10日零點28分,一聲巨響劃破大涼山的夜空,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將“中星6C”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第300次飛行任務。1970年,長征一號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翻開了中國航天歷史新篇章,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70年間,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并以多個重大工程為牽引,推動科技進步、綜合國力提高。
昨夕今朝,是中國偉大復興的腳步。從第一枚原子彈發射成功,蘑菇云在天空上方升起,到現在的神舟系列,嫦娥系列上天,中國真正的做到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在這七十年中,有無數讓我們國人驕傲的瞬間。中國鐵路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鐵路甚至都建到了青藏高原上,“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作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鐵路建造難度可見一斑,但是中國做到了,這是中國鐵路人的壯舉,是中國鐵路的驕傲。
列車飛馳四十載,中國鐵路的巨變如蒙太奇般展現在參觀者面前。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各行各業摩拳擦掌,投身于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用勤勞和智慧共同描繪祖國發展的壯麗畫卷。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中國鐵路以改革開放先行者的身份,毅然扛起歷史使命,風雨兼程、奮力拼搏,為中華民族強國夢的實現注入強大動力。細密網絡,連通東南西北,國民經濟要復蘇,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是重要前提。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鐵路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改“少、偏、低”的狀況,鐵路網伸向東南西北,遍布祖國各大中小城市。尤其是近幾年來“四縱四橫”高鐵網絡的提前竣工,“八縱八橫”高鐵網絡的在建,使路網結構更優化,骨干作用更突出,極大縮短了空間距離,促使資源共享、投資興業、商業往來更方便更快捷,不斷推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鐵路領跑世界。從全球范圍看,中國高鐵發展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再到“并肩而行”,直到“一馬當先”,經歷了一個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過程。40年來,我國建立了全套完備的鐵路技術體系,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關鍵性轉變。特別是“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構建了一個完全自主的動車組產品平臺。動車組整體設計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成為突破動車組核心技術、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戰略體現。這推動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軌道交通裝備的創新平臺、產品開發平臺和生產制造平臺,為中國高鐵走出去保駕護航。
昨夕今朝,砥礪前行。過去40年,中國鐵路與祖國共騰飛,在未來,中國鐵路定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在鐵路建設、鐵路裝備、運營管理和運輸服務等方面領先世界,更重要的是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捷,做鐵路界的領頭羊。
(王曾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