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鐵、智能高鐵這個論壇描繪未來軌道交通“最強大腦”
(記者張圣曜盧小偉)通信信號系統作為軌道交通的“神經”和“大腦”,是軌道交通安全、高效運營的重要保障,是高端技術水平的集中體現。今天上午,2019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制造產業博覽會舉行了“軌道交通通信信號關鍵技術論壇”。來自長沙、天津、太原、西安等地的10多家軌道集團及各參展企業和高校嘉賓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時代的軌道交通通信信號關鍵技術發展。
理念:全自動運行系統解決無縫換乘
在路網協同上,怎樣讓乘客減少換乘時間,如何進行智能化管控?
全自動運行系統是一個解決方案。論壇上,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研究設計院總工崔科介紹了他們正在研究的面向智慧地鐵的全自動運行2.0系統。
崔科介紹,該系統以服務乘客出行為核心,面向智慧地鐵的多重需求,在既有的全自動運行系統基礎上,覆蓋無人駕駛列車、智能調度、智能車場、智能車站、智能運維五個部分,較大地提升了中心、車站、車場、調度和運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實現了城軌交通全程、全范圍的智能化控制。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全自動運行項目最多的國家之一,全自動運行在最近幾年呈現井噴式發展,中國的軌道交通作出了很大貢獻。”崔科說。
形勢:軌道交通助力城市群有序生長
今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發展情況和大興機場線運營準備情況時,強調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大城市交通的發展方向。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徑。
論壇上,通號軌道車輛有限公司副總兼研發設計部部長謝耀征表示,構建科學合理的綜合交通體系,完善軌道交通的層次與結構,有助于城市空間結構的有序擴展以及都市群的有序生長。
“構建以不同層次、不同制式為主體,快慢有序、主次結合的軌道交通系統,是對各圈層不同交通需求的有機響應,是軌道交通推動城市群交通發展的重要能力。”謝耀征指出。
中國第一條地鐵于1969年10月1號開通,當時并未用于商業運行,在之后30年里國內主要大型城市先后擁有了自己的首條地鐵線路。截至2018年底,中國32座城市開通運營了155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達5140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未來:發展智能高鐵,提升鐵路運能
到2018年底,中國高鐵里程已達到2.9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里程的70%。雖然中國高鐵已發展到世界領先行列,但僅僅依靠加密路網,會增加整體運能成本。需要研究智能高鐵,通過智能化的技術來提升運能,解決運輸需求。
北京全國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毅指出,高鐵技術智能化就是在鐵路上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以后,通過人的智慧來實現智能鐵路。他還提出,智能鐵路就是廣泛地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技術。用新的技術,通過全面感知,萬物互聯,實現鐵路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溫馨舒適、方便快捷、節能環保的新一代運輸系統。
- 3-31· 太原地鐵1號線“大腦”的“智”造密碼
- 2-17· 廣州地鐵跨省運營 麗江雪山觀光火車今日通車
- 2-3· 智慧港口春節繁忙“不打烊”
- 1-2· 廣州地鐵運營的大灣區地鐵+城際里程突破一千公里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一站式進口解決方案,滿足電子元器件行業需求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推出進口報關供應鏈金融服務,驅動企業降本增效
- 11-14· 蘇州地鐵7號線串起“軌道上的長三角”
- 11-14· 智慧場站系統賦能增效,商都萬泰奏響廠區精益管理新樂章!
- 11-14· 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經濟新方位·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 10-17· 大連:智慧海關讓跨境貿易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