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6年21起物流公司老板“跑路”
準入門檻低,業內競爭激烈
不少小公司低價攬客,很容易虧損;往往挪用貨款拆東墻補西墻,一旦資金鏈斷掉便一走了之
監管水平低
物流業涉及交通、工商、商務等多個部門,監管中存在“九龍治水”現象,基本處于“三不管”和無序狀態
簡陋開業后取得貨主信任便伺機而動;跑路后貨主維權艱難……統計顯示,近6年來海南有21起物流公司老板“跑路”,上千家貨主受損引各方關注。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物流公司老板任性“跑路”暴露出行業存在無序競爭、監管缺失等諸多問題。
“我們是亞昌案的受害者代表,我們的產品大部分要通過物流方式送到千家萬戶手中。但物流企業良莠不齊,市場充斥大量的黑心物流老板。去年海南亞昌物流經營者卷走1000多萬元貨款,涉及400多戶貨主,我們懇求政府能在百忙中研究處理……”
這是一封無奈的求助信,海南亞昌物流公司老板卷款“跑路”后,400多戶貨主訴求無門,無奈之下他們聯名給相關部門寫公開信,希望政府部門起到監管作用,減少物流公司老板“跑路”事件發生。
據了解,自2009年以來,海南已發生21起物流企業老板卷款“跑路”案件,造成上千家貨主不同程度財產損失。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這樣一個“朝陽”行業,為何出現公司屢屢關門卷款“跑路”現象?業內人士分析,頻頻上演跑路事件由于“兩低”造成。
一是準入門檻低,業內競爭激烈。記者走訪海口龍景商城附近的南北貨運市場發現,不少物流公司租來門面房和運輸車,然后一張桌子、一部電話、一臺舊電腦就能開張營業。海南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21起跑路的物流公司絕大多數是小物流公司。“這樣的現象在全行業屢見不鮮,但企業初衷并不是為了圈錢‘跑路’,大多是遇到突發事件或經營不善造成的。”
“市場競爭激烈,小公司往往竭澤而漁。”圓通物流海南總代理李培春表示,不少小公司用低價攬客,送貨地點偏遠,運輸成本較高,很容易出現虧損。之后,小公司往往采取挪用客戶代收貨款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一旦資金鏈斷掉,根本沒有償還貨款的能力,便選擇一走了之。
二是監管水平低。記者了解到,物流業涉及交通、工商、商務等多個部門,監管中存在“九龍治水”現象。海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吳銳說,工商部門批準注冊后,只對工商戶營業執照進行備案核查,平時很少進行針對性的執法監督檢查,使物流行業基本處于“三不管”和無序狀態。而公安機關和其他執法機關也缺乏有效打擊。一些物流公司“跑路”案件發生后,公安機關往往以經濟糾紛為由不立案,無形中使得黑心老板挑戰法律的膽量越來越大。
面對物流業頻現跑路事件,業內人士呼吁政府亟待加強管理,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同時,建立第三方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最大限度保證物流安全。
- 9-1· 36年守護“無聲旅客” 列車行李員王武杰堅守最后一班崗
- 6-16· 海南自貿港首支QFLP母基金落地澄邁
- 6-13· 海南文昌探路近海養殖綠色轉型:魚蝦上樓 污水截流
- 6-6· 海南自貿港建設兩周年觀察:政策生效升級 封關穩步推進
- 5-19· 海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空港口岸物流服務系統上線
- 5-16· 海南:2025年力爭實現全島3小時通達
- 5-12· 海南發布《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意見》
- 4-25· 海南自由貿易港-東盟智庫聯盟正式成立
- 4-18· 海南自貿港:正推進銷售稅改革相關研究工作
- 4-14· 海南三亞科學輪作促進“錢糧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