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行業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機遇與挑戰
拍賣是我國改革開放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恢復發展的業態,從恢復發展至今,以其專業特點為土地使用權、房地產、文物藝術品、機動車、農產品、無形資產、股權債權等物品或財產權利的交易提供價值實現服務。
追溯我國改革開放后拍賣行業的發展,已走過33年的歷程,歷經四個主要階段。援引中國拍賣行業的“老兵”——從事拍賣工作26年的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黃小堅對行業發展歷程的高度凝練,四個階段分別為:恢復發展階段;確立法律地位階段;自律和標準化發展階段;創新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86年—1992年,中國拍賣行業恢復發展。
1986年,改革開放后我國第一家拍賣行廣州國營拍賣行成立。隨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拍賣行陸續成立。1987年,深圳舉辦新中國成立后的首次土地拍賣活動,受到國內外關注。拍賣以其優勢加速了中國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1992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公物處理實行公開拍賣的通知,確立了拍賣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階段1993年—2002年,中國拍賣行業確立法律地位。
1995年,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成立,在成立之初即著手拍賣相關法律法規的推動工作。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頒布,標志著中國拍賣行業進入了法制化的發展軌道。該法對拍賣公司、行業協會、公物處置、文物藝術品、行業保護等進行了法律界定,對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確立了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合法性。
第三階段2003年—2010年,中國拍賣行業自律和標準化發展。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委員會、藝術品拍賣專業委員會等專業分支機構在這一時期相繼成立。2010年,藝術品市場領域的第一個行業標準《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出臺,標志著中國拍賣行業進入了標準化發展時代。
目前,拍賣行業已建立起房地產、機動車、文物藝術品、農產品等主要拍賣領域,拍賣師操作規范、網絡拍賣規程等覆蓋拍賣業務全流程的完善的標準化體系,有效促進了拍賣行業的質量提升。
第四階段2011年—2018年,中國拍賣行業創新發展。
“互聯網+” 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轉化效率增強,拍賣行業主動創新,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建設推出了服務全行業的網絡拍賣平臺。這一階段,拍賣行業的服務形式更加新穎,服務方式更加便捷,服務內容更加完備。
拍賣行業的發展補充了市場的交易功能,拍賣以其特有的優勢,實現了市場上非標物品或財產權利的交易,滿足了多樣化的交易需求,并與批發、零售等共同構成了市場的交易方式,對規范我國經濟秩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年伊始,拍賣行業正在邁向深化發展的新階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時期下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著力點,也是當前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服務業的增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機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幟下,拍賣行業作為交易活動的供給方,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流通領域的重要環節,承載著優化經濟發展與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使命。
拍賣如何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上發揮作用,值得研判、探索與實踐。
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觀察中,我們看到一些經濟現象:
微觀現象——居民購銷。在市場上,對居民消費者而言,購買渠道眾多,可選擇性強,“線上”、“線下”購買渠道不勝枚舉。人們購物非常便利,“買買買”已成為流行用語。而與之相對應的、現存的可供居民選擇的銷售渠道尚少,在某種程度上,居民家中大都存在物品買回來,閑置的現象,放置著可惜,扔掉了不舍,閑置物品幾乎無法處置,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從經濟學角度看,居民的購買渠道與銷售渠道已呈現不均衡。市場的機會已經出現。拍賣作為市場上為數不多的既是銷售方式又是購買方式的交易供給方,其具備的優勢和發展空間巨大。
近年來給人們交易帶來便利的移動支付是一則在市場需求的導向下迅速發展的實例,在2018年,我國移動支付市場已是美國的60倍。
宏觀現象——生態環境。地球作為人類生存的載體,一直在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的各類資源,但生態環境在“過度的支取”下,已顯“透支”,如今,沒有污染物的空氣已成“奢侈品”。
2009年1月1日起我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此法為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指引。
其中,第十一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發揮技術指導和服務作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委托有條件的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公共服務。國家鼓勵和支持中介機構、學會和其他社會組織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技術推廣和咨詢服務,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拍賣在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中作用凸顯,在充分利用資源,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上尚有廣泛發展的空間。
宏觀現象——國家經濟發展。在驅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中,消費對GDP的貢獻率已超過投資、出口,業已成為最有后勁的“馬車”。
消費這駕“馬車”與投資和出口“兩架馬車”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消費是以居民個人為單位,其構成“因子”最小,由此“排列組合”形式更加多樣、靈活。新消費正在驅動中國經濟持續升級。
從對微觀、宏觀等多視角的觀察,我們看到,拍賣在補充市場購銷渠道、優化國家經濟發展環境、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國家經濟活動中正在發揮著作用或具備發揮更大作用的潛力。
但是與此同時,拍賣行業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潛力成正比。互聯網時代,知識資本加速融入各行業,社會分工進一步深化與擴大,既有橫向的分工變化,也有縱向的分工變化,這些發展變化在逐漸改變著消費的習慣,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增強,未來的用戶會不可避免的流入具備優質信用、實力與質量等綜合優勢的供給方。舉一個實例以生動的說明供給的導向作用:2018年以來,各地方競相出臺人才引進政策,在不同的人才引進政策相繼出臺后,人才往哪里走,主要取決于哪里的政策、效率等綜合因素是否具備吸引力。
在科技與經濟日新月異的今天,拍賣行業在深化發展新階段的挑戰很大,但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挑戰是對發展最大的促進,是發展的內生動力。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講話中對魯迅先生文字的援引:“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寓意深遠。
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中拍賣行業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綜上,筆者認為,優化拍賣行業發展,提升拍賣行業供給質量,增加有效供給,淘汰落后供給,發揮循環經濟這一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要引擎廣義上的作用,為居民提供新的購銷渠道,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從而為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添磚加瓦,助力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新階段下拍賣行業深化發展的主要方向。
拍賣行業深化發展的新階段,是擁抱變化開拓發展的階段,是“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的階段,是以技術本身抵抗技術帶來的風險的階段,是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階段。推動拍賣行業深化發展,進一步發揮拍賣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需要業內外你我的智慧與拼搏。
- 4-21· 一季度國家鐵路發送貨物9.7億噸 同比增長3.1%
- 4-14· 一季度國家鐵路發送貨物9.7億噸 同比增長3.1%
- 3-10·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 2-24· 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兩新”
- 1-27· 國家郵政局、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聯合發布通告加強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期間寄遞物品安全管理
- 1-27· 國家郵政局:2024年1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469.8,同比提升17.2%
- 1-9· 國家郵政局部署2025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
- 12-30· 引領行業!科捷物流蟬聯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稱號
- 12-26· 國家發改委正式開通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
- 12-9· 國家發展改革委完善成品油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