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的未來:在有人與無人之間協同運作
2018 年以來,關于無人物流的新聞較為密集,既有蘇寧的無人駕駛卡車測試,也有京東無人配送站研發成功,還有菜鳥發布無人物流車GPlus,以及亞馬遜、沃爾瑪、順豐等大力開展物流無人機的研發和應用,似乎倉儲、運輸、配送的無人化運作已經成為物流行業技術和模式創新的重要方向。
那么,這些越來越多的無人物流技術和服務,到底會對物流產業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眾所周 知,物流服務總體上是與人打交道的服務活動,既包括運作物流活動本身的人,更涉及接受物流服務的人。“人”本是物流服務中的重要主體,物流離不開人,如今 知名物流企業卻突然一股腦兒去做“無人”,應該有其內在道理和深層原因,這其中的道理和原因,正是影響未來物流業發展的根本所在。
企業對成本控制與高效率的不懈追求,是催生無人物流服務與技術裝備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物流業發展的實踐證明,物流服務要實現規模經濟,途徑無外乎經營模式和技術手段創新,其中網絡化物流組織與服務創新對實現物流規模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物流網絡規模擴大和業務量的增長,又使得管理能力成為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的“攔路虎”。很多物流企業熬過了規模關卻難過成本、效率關,原因在于“人”,管理“人”成為難度比提升物流網絡和業務規模更大的事情,而無人物流便成為其不二選擇。
無人物流讓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很高的機器替代人,這很好地解決了因管理能力的限制而引發的物 流成本難控制和效率下降的問題—尤其是在管理幅度變大后。這一點從目前物流企業邁過初步的網絡化、規模化門檻后,紛紛進行無人物流的實踐就可充分證明。但 能否真正做到降本增效,還需要后續無人物流的穩定性和技術經濟成本來證明。
因此,在無人設備未進入規模化生產,以及無人物流應用環境成熟之前,以上顧慮是值得商榷的。 但世界上機器替代人的實踐證明,技術進步和裝備改進,的確帶來了生產力水平的突飛猛進,所以我國應當以積極的態度支持物流無人技術的發展,并對無人物流對 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充滿期待。
有人與無人的有機結合,才是發揮無人物流作用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方向。再先進的無人物流 技術和裝備,都是在人的控制下運行的,人營造的企業經營環境,最終會決定無人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從目前物流服務運作環境看,無人物流運作服務還只在局部小 環境中封閉運行,從無人物流技術和裝備發展進程看,即便末端配送實現無人駕駛,無人物流運作也是全鏈條中的片段和局部,這樣勢必會出現物流運作的無人環節 與有人環節的無縫對接,以及物流全鏈條的成本、效率問題,甚至還會產生物流服務對接下的物流服務質量問題。
因此,有人環節的物流運作如果不能順暢對接無人環節的物流運作,不僅很難控制整個成本、提高全過程物流效率,可能還會帶來有人與無人物流運作結合部的信息死角。如此一來,便會消弭無人物流運行的效率,還可能造成無人物流運作的成本上升。
所以,有人與無人物流必須進行整體設計,這樣才能形成物流全鏈條的管理、服務技術進步和模式 創新。為了加快無人物流技術、裝備和服務的發展,充分發揮無人物流的作用,物流企業需要進行整體物流運作環境再造,按照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的要求,加快有人與無人物流服務協同運作。
- 5-6· 以旅人之眼,繪就鐵路文化新畫卷
- 3-31· 智能無人系統打造“未來之城”
- 12-2· 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保護利用 生態文化價值凸顯
- 11-21· 無人機 為鄂西山區建設“加力”
- 11-14· 深圳:無人機快遞艙“飛”入社區
- 10-10· 無人駕駛重載列車完成開行試驗 助推重載鐵路智能化發展
- 9-12· 未來城市社區雛形初現
- 9-2· 東北協同蓄力促風光生“金”
- 8-19· 貴州協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管護
- 7-18· 無人機為青海新型電力系統“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