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技術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通過金屬膜來防止金屬氧化,提高耐蝕性與耐磨性。隨著環(huán)保政策的管控,電鍍工藝存在的重金屬污染在較多地區(qū)受到一定的限制。工研所QPQ熱處理表面改性技術主要應用在黑色金屬的防腐抗蝕、硬度提升、耐磨性提升等性能需求。通過在高溫(400-650℃)下對工件進行氮化和氧化處理,使金屬表面形成一層硬度較高的氮化物層,這種氮化物層具有極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夠有效提高金屬制品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蝕性。QPQ表面處理可以改善刀具的表面光潔度,減少切削時的摩擦阻力。模具QPQ工藝
達克羅表面處理技術是一種防腐蝕涂層技術,主要用于金屬制品的表面保護。它采用化學鍍的方法,將一層具有防腐蝕性能的無機鍍層均勻地覆蓋在金屬表面。這種鍍層主要由超細鱗片狀鋅、鋁和鉻等組成,由于片狀鋅、鋁層狀重疊,阻礙了水、氧等腐蝕介質與鋼鐵零件的接觸,同時在達克羅的處理過程中,鉻酸與鋅、鋁粉和基體金屬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致密的鈍化膜,這種鈍化膜具有很好的耐腐蝕性能,該工藝對螺栓固件的應用較廣。該技術主要用于防腐蝕保護,而膜層本省的硬度不高,不具備一定強度的耐磨性。而工研所QPQ技術在提高金屬制品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時,依靠表面的氧化膜和氮化物層可大幅度提高工件的防腐能力,它更多地用于提高金屬制品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防腐性。鹽浴液體氮化QPQ工藝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利用QPQ表面處理技術,使刀具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與傳統(tǒng)的熱處理方法相比,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在處理過程中的零件不會發(fā)生形變,能夠保持零件原有的形狀和尺寸;QPQ技術生產效率高,可快速完成對零件的表面處理,這對于生產周期短、持續(xù)高效的產線來說非常重要;QPQ技術處理后的零件具有優(yōu)良的穩(wěn)定性,能夠長時間保持良好的性能,這使得QPQ處理后的零件在各種工況下都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地工作,提高了零件的使用壽命;QPQ技術適用于各種類型的金屬零件,能夠滿足不同領域的零件處理需求,這使得QPQ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同時,處理后的零件表面光滑度高,不需要額外的拋光工藝,節(jié)省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QPQ技術是一種可以同時大幅度提高金屬耐磨性和耐蝕性的表面改性技術在國外被認為是冶金學領域內具有巨大意義的新技術,曾經該技術的配方由德國迪高沙公司壟斷。20世紀80年代,成都工具研究所經過長期的試驗研究自主開發(fā)了QPQ技術的鹽浴配方,不僅打破了該公司的壟斷,而且在環(huán)保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量替代了國外引進技術,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曾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是“九五”期間國家重點推廣的科技項目。QPQ表面處理可以減少刀具的摩擦系數(shù)。
工研所于上世紀80年代打破國際壟斷,成功自主研發(fā)QPQ技術。其中的技術關鍵是自主開發(fā)了成分獨特的氮化鹽浴的配方,其中添加了一種特殊的氧化劑,使鹽浴中的有害氰酸根含量保持在質量分數(shù)為0.2%以下,為德國的的10%,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鹽浴中的有效成分氰酸根含量長期保持穩(wěn)定。同時還開發(fā)了能夠徹底分解氰酸根的氧化鹽浴配方,因此完成了環(huán)保的QPQ技術開發(fā)的全過程。同時,工研所能為客戶提供詳細技術資料,成套工藝方案,設備圖紙,成套專業(yè)設備(根據客戶實際需求設計咨詢),長期供應生產用鹽,技術咨詢,現(xiàn)場咨詢服務,幫助客戶達到穩(wěn)定投產,并實行終身技術服務。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刀具研發(fā)和表面處理的公司。活塞環(huán)QPQ處理標準
經過QPQ表面處理的刀具具有更好的抗腐蝕性能。模具QPQ工藝
氣體滲氮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氣氛中進行低溫氮、碳共滲從而獲得以氮為主的氮碳共滲層。氣體氮化的常用溫度為560-570℃,在該溫度下氮化層硬度值高,氮化時間通常為2-3h,隨著時間延長,氮化層深度增加緩慢。相較于QPQ處理工藝,雖然氣體滲氮在耐磨性方面表現(xiàn)良好,但是它的生產周期太長,且必須采用特殊的滲氮鋼,表面生成的Fe2N相脆性較大。工研所QPQ技術成產周期短,適用鋼種廣,且表面生成韌性較高的Fe2~3N相,同時由于工件幾乎不變形,處理后不必進行磨加工。特別是原來以抗蝕為目的的氣體滲氮,采用工研所QPQ技術以后,耐蝕性會有很大提高。模具QPQ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