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模型 外科手術切開訓練模型:1、切口的長短根據手術的需要決定。根據切口的長短,采用相應的執刀姿式。2、為保證切口方向不偏離,途徑不彎曲,可用刀背先作線形壓跡,或用鑷子或血管鉗頭作想象切口途徑的多個點狀壓跡,作為切口的標志。進刀和出刀時,刀與皮膚應呈90°,切口進行可中采用45°,以達到兩端和中間深度的一致,不致使切口呈舟狀或漏斗狀。3、根據皮膚或組織的韌性,和所擬切開的深度而適當用力。力求一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避免多次重復切割,造成皮緣不整齊急救訓練模擬人的功能和特點:操作方法:單人或多 人操作訓練與考核,全程中文語音提示。婦產科模型
心肺復蘇模型胸外按壓功能提示:首先找準胸部正確位置:胸骨下切向上兩指胸骨正中部(胸口劍突向上兩指處)為正確按壓區,雙手交叉疊在一起,手臂垂直于模擬人胸部按壓區,進行胸外按壓。若按壓位置正確,按壓強度正確(正確的按壓深度為5-6厘米),人體按壓條碼燈的綠燈發光管(正確區域)顯示,正確按壓液晶計數1次,若按壓位置錯誤,將有語音提示:“按壓位置錯誤”。若按壓位置正確而按壓強度錯誤,人體按壓條碼燈的黃燈發光管(不足)或紅燈發光管(過大)顯示,將有語音提示“按壓不足”或“按壓過大”等,按壓錯誤液晶計數1次,需糾正錯誤,再操作。婦產科模型急救技能訓練模型根據操作者的不同施救措施,可表現出不同的生命體征變化。
人體骨骼模型是一種為了滿足基礎解剖學的需要而仿真人骨骼大小用金屬線串制pvc材質的可拆卸、水洗的模型。人體骨骼模型是仿真人大小的關節相連的、用金屬線串制pvc材質的模型,是基礎解剖教學的理想模型。手臂和腿部可拆下供研究。可安放于固定的金屬架上,可水洗、不破碎。各種規格的人體骨骼模型不只是比例的區別,如85cm的就有硬脊椎的和軟脊椎的,130cm和170cm的骨骼模型顯示神經分支、脊椎動脈和腰椎間盤等。頭顱含可活動的下巴、可移動的頭顱蓋、骨縫線和3顆可取下的下牙。170公分高的人體骨骼模型有些附帶內臟、血管、神經、動靜脈等,可以真實地演示人體骨骼模型的構造。
心肺復蘇模型操作過程中,必須要掌握規范動作及注意事項:氣道開放:將模擬人平躺,操作人一只手捏住模擬人的鼻子,另一只手從后頸或下巴將頭托起往后仰70-90度,形成氣道放開,便于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功能提示:在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當操作者吹入的潮氣量達到500/600-1000毫升,人體吹氣條碼燈的綠燈發光管(正確區域)顯示,吹氣正確液晶計數1次。當操作者吹入的潮氣量小于500或大于1000毫升,人體吹氣條碼燈的黃燈發光管(不足)或紅燈發光管(過大)顯示,吹氣錯誤液晶計數1次,并有語音提示:“吹氣不足”或“吹氣過大”等,需糾正錯誤后,再操作。急救護理臨床分析是醫學上使用的或者接觸的一些醫用醫療模擬器具。
心肺復蘇模擬人:模擬人解剖特征明顯,手感真實,膚色統一,形態逼真,外形美觀。模擬生命體征:初始狀態時,模擬人瞳孔散大,頸動脈無搏動。按壓過程中,模擬人頸動脈被動搏動,搏動頻率與按壓頻率一致。搶救成功后,模擬人瞳孔恢復正常,頸動脈自主搏動。瞳孔縮放和頸動脈搏動由開關可開啟和關閉。可進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壓。可進行標準氣道開放,氣道指示燈變亮。三種操作方式:可進行CPR訓練、模式考核和實戰考核。方式一:CPR訓練,可進行按壓和吹氣訓練。方式二:模式考核,在設定的時間內,根據2010國際心肺復蘇標準,正確按壓和吹氣數30:2的比例,完成5個循環操作。方式三:實戰考核,老師可自行設定操作時間范圍、操作標準、循環次數、操作頻率、按壓和吹氣的比例。多功能護理人模型:示教抽血時,在皮管內注入小量液體,然后鉗住上端即可。婦產科模型
人體骨骼模型的手臂和腿部可拆下供研究。婦產科模型
神經網絡的基礎在于神經元。神經元是以生物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為基礎的生物模型。在人們對生物神經系統進行研究,以探討人工智能的機制時,把神經元數學化,從而產生了神經元數學模型。大量的形式相同的神經元連結在—起就組成了神經網絡。神經網絡是一個高度非線性動力學系統。雖然,每個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都不復雜,但是神經網絡的動態行為則是十分復雜的;因此,用神經網絡可以表達實際物理世界的各種現象。神經網絡模型是以神經元的數學模型為基礎來描述的。人工神經網絡是對人類大腦系統的一階特性的一種描。簡單地講,它是一個數學模型。神經網絡模型由網絡拓撲.節點特點和學習規則來表示。婦產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