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很難想象有人會大聲叫嚷著要把別人的大便放進自己的身體。這是令人厭惡的,甚至可能是可笑的。如今,人們越來越需要來自人類捐贈者的健康糞便來改善艱難梭菌,以及研究其在胃腸道內外其他疾病的潛力。雖然FMT的蓬勃發(fā)展似乎是現代醫(yī)學的一個奇跡,但據報道,這種做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黃湯”被用來改善嚴重的食物中毒和腹瀉。醫(yī)生說,可能從FMT中受益的患者通常會對FMT的應用前景充滿期待。一方面,“這些反復艱難梭菌的人非常痛苦與孤獨,因為他們無法停止上廁所,而后他們發(fā)現FMT可以拯救他們。”妙佑醫(yī)療國際(MayoClinic)的醫(yī)學教授、胃腸病和肝病科的顧問SahilKhanna博士說道。另一方面,盡管FMT可能看起來令人不快,但這個過程實際上很簡單,而且掩飾得相當好,因為糞菌接受者睡著了,意識不到什么正在注入他們的身體。移植的菌群可以幫助恢復患者腸道內的微生態(tài)平衡,從而改善疾病癥狀。湖南醫(yī)院菌群移植**共識
菌群移植供體篩選的標準:1.生理上主要依賴科學測量與實驗室檢測完成(1A)(1)內科外科體格檢查均為陰性;(2)年齡18~30周歲,體質指數(bodymassindex,BMI)18.5~23.9kg/m2;(3)血液學檢測: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和C反應蛋白正常,甲乙丙丁戊肝、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梅毒、人類皰疹病毒(epstein?barrvirus,EB病毒)、巨細胞病毒、線蟲、阿米巴等病原檢測陰性;(4)糞便檢測:糞便常規(guī)檢查正常,隱血實驗陰性,艱難梭菌、彎曲菌、沙門菌、志賀菌、產志賀大腸桿菌及蟲卵、囊泡、寄生蟲、孢子、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病原學檢測陰性,多重耐藥基因[碳青霉烯類耐藥的腸桿菌科(CRE),產廣譜β?內酰胺酶菌(ESBL)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等]檢測陰性;(5)血清單基因遺傳性疾病陰性;(6)糞便Sars-Cov-2(COVID?19)陰性。上海自閉癥孩子做腸道菌群移植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菌群移植有助于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
NCT03148743是一項非隨機、開放標簽、FMT在IV級類固醇難治性GI-GvHD患者的I/II期臨床研究。41例IV級難治性GI-GvHD患者納入終統計分析。其中FMT組23例(年齡中位數30歲,13-55歲),對照組18例(年齡中位數31.5歲,13-59歲)。在FMT后的第14天和第21天,FMT組的臨床緩解明顯大于對照組。在90天的隨訪期內,FMT組顯示了更好的總生存(OS)。研究結束時,FMT組中位生存時間為>539天,對照組中位生存時間為107天。2021年,AmericanJournalofHematology上發(fā)表了一項前瞻性研究,主要內容為菌群移植在急性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中的應答及安全性。研究結果證明,在11名急性GvHD患者中,對糞菌移植的總應答率及完全應答率分別可達到57%及42%;而在2名慢性GvHD患者中,菌群移植可維持或改善內臟受累情況。
2020年6月18日,中華醫(yī)學會血液分會造血干細胞移植學組制訂并發(fā)布了國內首部《中國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共識》(III)-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020年版)(以下簡稱“共識”)。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HSCT)術后的嚴重并發(fā)癥,也是導致移植非復發(fā)死亡的主要原因。共識的出臺對aGvHD的精細診斷、及時診療、規(guī)范用藥及動態(tài)評估療效都提供了系統的指導,對規(guī)范該學科的臨床實踐意義非凡,對改善造血干細胞移植療效和患者預后至關重要。腸道菌群在人體健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消化、免疫、代謝等多個方面。
近20年來,全球范圍內兒童自閉癥(ASD)患病率***升高,特別是在“譜系”障礙的概念提出后。一些國際組織估計世界范圍內ASD患病率為1%。從2000年起,我國多個城市也對ASD的患病率做過調查,報道的患病率在0.1%~0.75%之間。腸道微生物群可以通過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和自主神經系統影響大腦發(fā)育和行為,即腦-腸軸之間的信息交互作用。因此改變自閉癥患者腸道菌群,有望調節(jié)其社交行為、應激誘導行為以及學習和記憶表現。人體腸道內有超過1000種細菌以及古細菌等微生物,他們共同構成了腸道微生態(tài),新的研究發(fā)現自閉癥與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關系密切?;純旱哪c道微生態(tài)不同于健康兒童,研究表明通過重塑腸道微生態(tài)可以減輕自閉癥譜系的相關癥狀評分。上海沃本和全國三甲醫(yī)院簽訂菌群移植的技術服務協議.河南醫(yī)院菌群移植療效
菌群移植過程中,保持菌群的活性與多樣性是關鍵!湖南醫(yī)院菌群移植**共識
菌群移植臨床改善或緩解標準:5.腸易激綜合征(IBS):連續(xù)3個月未出現與排糞頻率、排糞形式相關的肚子痛或不適癥狀,且菌群多樣性恢復至供體菌群多樣性50%以上為改善。滿足下列任1條即為顯效:(1)診療開始后連續(xù)1周未出現肚子痛或不適;(2)IBS?C患者排硬或塊狀糞便<25%、同時稀或水樣糞便<25%,IBS?D患者排稀或水樣糞便<25%、同時硬或塊狀糞便<25%,IBS?M患者排硬或塊狀糞便<25%、同時稀或水樣糞便<25%(1C)6.自閉癥:診療第12周,自閉癥ABC量表評分<31分、且CGI?I評分1分,菌群多樣性恢復至供體菌群多樣性50%以上為診療顯效。診療第12周自閉癥ABC量表評分<67分、且CGI?I評分1~2分或5個ABC子量表中至少2個較基線有50%或更大的下降,而其他子量表均未出現10%或更大的上升為診療有效(2C)湖南醫(yī)院菌群移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