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移植的質量與安全1)嚴格的供體篩選準捐獻者經過嚴格的篩選過程,不僅會從生理、個人史的角度、還會考察供體的心理、穩定性、持續性、食物耐受性等多個角度的臨床評估以及一系列基于血清和糞便的檢測,以排查包括耐藥菌在內的病原體。通常約2%的預期捐贈者可以成為活躍的捐贈者。每2-3個月進行一次的問卷調查和體檢。2)規范化生產標準菌群制備完全遵循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將手機的糞便迅速冷卻至4℃,6h內送至糞菌庫;接受信息登記、糞便鑒定、稱重、評估和處理。菌液制備后放置-80℃冰箱內保存。菌液必須注明供體信息代碼、捐獻日期、生產和出廠日期、有效期、劑量等信息。3)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嚴格的FMT患者入選和排除標準;菌液制備過程的質量控制體系;以及菌液制備完成后質控。各環節嚴格把控,確保安全。菌群移植,又稱糞便移植,是一種將健康人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腸道內的治療方法。陜西自閉癥使用菌群移植耗材
2018年菌群移植寫入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撰寫的《炎癥性腸病診斷的共識意見》,提示菌群移植技術在IBD中具有較好的效果。《2020澳大利亞共識:糞菌移植在臨床實踐中的管理、制備和應用》發表在Gut上,24位澳大利亞學者就FMT的臨床實踐達成了27項共識,同時,該份共識是較早認可FMT在誘導潰瘍性結腸炎緩解中的有效性的共識性聲明。2020年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上發表的《菌群移植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中國共識》中肯定了菌群移植在潰瘍性結腸炎中的應用。陜西研究菌群移植安全性菌群移植過程中,保持菌群的活性與多樣性是關鍵。.
益生菌有助于促進接受者的健康,而益生元是益生菌的主要食物來源21。Bonfili等人的一項研究使用了乳桿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L.brevis、L、L.paracasei、L.plantarum)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breve、B.longum、B.infantis)的混合物(稱為SLAB51)處理AD轉基因模型小鼠。四個月后,在AD小鼠中觀察到雙歧桿菌的增加和彎曲菌屬的減少。在服用SLAB51的AD小鼠中,還觀察到了腸道菌群的代謝物,如可改善認知功能的SCFA含量的改變。Ho等人的一項研究報道了腸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會通過增加特定SCFA的產生,來抑制Aβ可溶性聚集體形成,從而預防AD。在一項研究中,Kobayashi等人表明B.breveA1的攝入降低了海馬神經元中的炎癥和免疫反應基因的表達。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Abraham等人表明與未服用益生菌的小鼠相比,益生菌足以改善AD小鼠的認知能力。除了飲食干預和益生菌外,FMT是調節腸道菌群的很有效的診療選擇。這種方法已顯示出對各種神經系統疾病,如AD、帕金森病(PD)和多發性硬化癥(MS)的改善。
在菌群移植過程中和移植后,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和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理不良反應。如果患者出現發熱、腹瀉、過敏等反應,應立即停止解決并進行相應處理。總之,菌群移植是一種具有前景的解決方法,對于改善腸道問題和提高患者整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為了確保解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在嚴格篩選供體、優化移植技術、監測不良反應等方面做好工作。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臨床研究的深入進行,菌群移植有望在更多領域發揮解決作用,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一些研究表明,菌群移植還可能對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有一定的潛力。
目前,針對菌群移植(FMT)標準化方法學的建立與臨床應用,初步達成13項標準和方法:(1)FMT診療服務與設施;(2)多學科診療團隊;(3)供體的篩選與管理流程;(4)菌液制備標準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5)腸道準備;(6)FMT實施時機;(7)患者入選與排除標準;(8)移植劑量;(9)移植療程和周期;(10)改善標準;(11)聯合用藥;(12)隨訪制度與隨訪平臺的建立;(13)不良反應的處理與預防。本共識依據的循證醫學證據質量和推薦強度按照GRADE推薦評價體系(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進行分級,證據質量分高、中、低和極低共4個級別,推薦強度分強烈推薦和一般性推薦共2個級別菌群移植過程中,保持菌群的活性與多樣性是關鍵!浙江腸道菌群移植是什么意思
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菌群移植有助于增加腸道菌群的多樣性。陜西自閉癥使用菌群移植耗材
肝性腦病(HE)是肝硬化患者的并發癥之一,是肝硬化個體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許多肝性腦病患者使用的藥物,導致其腸道菌群被擾亂,使患者的肝性腦病進一步惡化。腸道細菌產生的氨是肝性腦病的關鍵驅動因素。目前的方法為乳果糖和/或利福昔明,兩者都以腸道菌群作為靶點。由于腸道菌群失調被認為促進了肝性腦病的發展,我們認為通過菌群移植操控腸道菌群可以逆轉腸道生態失衡并改善肝性腦病患者的認知水平。2016年報道了菌群移植在肝性腦病中的應用[9],一名57歲男性,患有1-2級肝性腦病伴有因酒精及丙肝繼發的肝硬化,進行了5次菌群移植。隨后,患者客觀方面的評價包括反應時間、Stroop測試、血清氨水平以及生活質量都有提升。主觀上患者報告改善食欲,提高警覺性和整體健康。隨著進一步的菌群移植,該患者在警覺性、注意力集中度,遵循規則以及睡眠周期方面持續改善。客觀指標上患者在第四周ICT及Stroop測試分值正常,但是在第14周回到基線水平。陜西自閉癥使用菌群移植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