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Medicine近期發表的文章,通過對RA病人的糞便菌群進行宏基因組測序分析,發現RA患者中存在與疾病活動指數——MCII相關的腸道菌群的分類和功能特征,且利用腸道菌群特征進行AI訓練預測哪些患者MCII狀態會發生改變,效果明顯。提示我們改變腸道菌群以提高臨床療效可能是RA未來的希望。①對1988年-2014年間診斷為RA的患者進行回顧性、觀察性隊列研究,收集64份糞便樣本進行宏基因組測序;②年齡是導致腸道菌群組成差異的比較大決定因素,其次是疾病活動指數——MCII狀態,且MCII+和MCII-患者的基線腸道菌群特征、功能性生化途徑都存在明顯差異;③基線檢查和隨訪中,取得臨床改善的患者腸道菌群的α多樣性較高;④神經網絡利用腸道菌群預測哪些患者MCII狀態會發生改變,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證明了腸道菌群的潛在臨床實用性。腸道菌群檢測的臨床指導意義。河北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組成
藥物微生物組學是一門新興學科,關注藥物與菌群之間的復雜互作。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詳細介紹了在炎癥性關節炎(包括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中,腸道菌群如何通過調節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活性及毒性,以影響藥物的改善效果,并討論了如何將藥物微生物組學應用于炎癥性關節炎的精細醫療之中。①在多種疾病中,藥物-菌群互作可影響患者對藥物改善的應答;②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產物可調節炎癥性關節炎改善藥物的生物利用度、臨床療效及毒性;③例如,柳氮磺胺吡啶可被腸道菌群代謝為活性形式,而甲氨蝶呤可被腸道菌群代謝為非活性形式;④藥物微生物組學研究用于炎癥性關節炎精細醫療的潛在策略包括:腸道菌群作為預測改善應答的生物標志物、調控菌群以增加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療效、抑制特定細菌酶活性以防止其將藥物代謝為毒性產物。河北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組成腸道菌群決定您的心理健康?
安徽醫科大學的李寶珠團隊Rheumatology上發表的一篇系統性綜述,納入26項研究的結果,總結了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的口腔菌群與腸道菌群的組成及多樣性的變化。①總結26項研究的結果,分析RA患者的口腔菌群與腸道菌群變化;②3項以上的研究報道,與對照相比,早發性RA/RA患者的腸道菌群中的糞桿菌屬減少,而口腔菌群中的普氏菌屬增加,鏈球菌屬及嗜血桿菌屬減少;③另外,部分普氏菌屬中的物種(包括P.histicola及P.oulorum)在RA患者的口腔菌群中有增加趨勢;④RA患者的口腔菌群α-多樣性增加或不變,而腸道菌群α-多樣性降低或不變。
可分泌IL-10的調節性B細胞(Breg)對腸道菌群信號的應答在維持免疫耐受中發揮重要作用。CellMetabolism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及關節炎小鼠模型中均觀察到糞便丁酸鹽水平的降低,而補充丁酸鹽可緩解小鼠的關節炎。機制上,丁酸鹽可通過促進菌群代謝產物——5-羥基吲哚-3-乙酸的產生,到達Breg上的芳香烴受體,以增強Breg的免疫抑制功能。①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糞便丁酸鹽水平降低,與CD19+CD24hiCD38hiB細胞及IL-10+Breg的減少相關;②關節炎小鼠模型的糞便丁酸鹽及乙酸鹽水平降低,補充丁酸鹽可以Breg依賴性方式緩解關節炎;③補充丁酸鹽可增強Breg的免疫抑制功能,并抑制生發中心B細胞及漿母細胞的分化;④機制上,補充丁酸鹽促進了菌群將5羥色胺代謝為5-羥基吲哚-3-乙酸,從而到達芳香烴受體,以活化Breg中的芳香烴受體依賴性基因轉錄。腸道菌群檢測--高通量測序平臺的應用。
如果我們使用帶有抵抗細菌藥物的方案來做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對整個腸道菌群的擾動就特別大。如果加入一個益生菌,它發現這個擾動就變小了。益生菌能減少抵抗細菌藥物對腸道菌群的擾動,也可能會限制耐藥菌的生長,來幫助提高根除率,也有可能是它一個潛在的機制,當然這也是一種推測。如果從基因的層面來研究,我們發現根除幽門螺桿菌對腸道的一些耐藥相關同源基因的表達也是有影響的,有的是高了,有的是低了。幽門螺桿菌較少或者重點在幽門螺桿菌根除,對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我們可以給它總結為:幽門螺桿菌降低對腸道菌群似乎影響不大,但是根除幽門螺桿菌對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和結構的影響,是比較短期的,長期的影響有可能會相對比較小。湖北省的腸道菌群檢測廠家選擇上海沃本生物。河北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組成
腸道菌群檢測-評估您健康的新型選擇!河北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組成
ArthritisandRheumatolog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關節炎小鼠模型及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發生炎性小體的活化,后者與腸道菌群失調相關。而在關節炎小鼠模型中,炎性小體活化可驅動回腸炎的發生。①HLA-B27轉基因小鼠的腸道NLRP3、NLRC4及AMI2表達增加,***處理可降低;②NLRP3抑制劑可預防凝膠多糖誘導的SKG小鼠的回腸炎,并延緩關節炎發病;③對比40名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20名健康對照,AS患者回腸中的NLRP3、NLRC4、AIM2、Caspase-1、IL-1β及IL-18表達增加,且Caspase-1活性增加;④AS患者腸道菌群中的粘膜相關粘附侵襲細菌富集,并與PBMC中的炎性小體組分表達相關;⑤NLRP3表達與疾病活動度及IL-23A表達相關。河北神經類疾病菌群檢測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