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支付制度變革的目標是:控制醫療資源浪費造成的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管好用好有限的醫保基金,確保患者的醫療費用得到有效補償。因此,醫保支付制度變革的目標不是盲目地控制醫保基金的合理支出,也不是簡單地控制醫療費用的適度增長,而是把有限的醫保基金用到刀刃上,不斷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增強醫保基金的抗風險能力,使患者得到更充分的醫療保障。醫保支付制度應當如何變革呢?醫保基金多了就多支付,醫保基金少了就少支付,醫保基金出現了缺口就不支付嗎?顯然不是。研究認為,醫保支付制度應遵循“按需支付、量能支付、按價值支付”的變革原則。“按需支付”是相對參保患者而言的,“量能支付”是相對醫保基金而言的,“按價值支付”是針對醫療機構而言的。醫保控費系統功能包括超標提醒。重慶醫院醫保控費系統
醫保控費系統事中干預功能介紹:根據門診/住院醫師在診療各環節(就診、錄入診斷、開具每條明細、提交治方/ 醫囑)的情況,系統會提供不同的提示或提醒功能,輔助醫師在政策范圍內合理的開具治方/醫囑。如醫師在 HIS 系統開具單條治方或化驗檢查信息后,通過事前系統預置的規則和知識庫,對單條明細進行審核,若不符合相關規定,則提示信息,針對單條明細的審核, 建議的規則包括限工傷限生育、限就醫方式、限單價、中藥飲片單帖限克數、病種限用、禁忌癥、限性別、限兒童、小兒等、醫院類型、級別限用、藥品限量(單次限量、每天限量、提前取藥、頻繁取藥)、科室、醫生限用等。重慶醫院醫保控費系統“醫保”是撬動整體醫療體制變革的杠桿。
如何配合使用醫保內控系統推進醫保基金運行規范?一是完善內控制度體系,確保內部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二是強化崗位責任,確保內控和管理有效落實,全方面系統地梳理分析業務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崗位,通過實施分離措施,明確細化責任,橫向與縱向相互制約監督,實行人員AB角制度和定期輪崗制度,有效防范關鍵崗位風險。三是開展內控自查,運用評價結果促進管理提升,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是內部控制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通過日常監督檢查,查找內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限時整改,推動內控工作質量進一步提升。
醫保控費可以有效解決弱勢群體的醫療保險問題:主要指城鄉生活困難的群體,他們收入很低,生活困難,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由于個人給付率較高,經濟上較難以承受。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醫療技術的提高等,醫療費用的增速非常快,一些中西部省市已經多年都沒有當期結余,甚至有些地方累計結余也非常吃緊,醫保基金在“穿底”的邊緣,因此醫保控費勢在必行。醫院在優化成本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醫療水平以及醫療服務質量的保證,進行細致化、精確化的成本管理,可以使得醫院在運營管理中不斷降低成本。醫保控費信息化的發展是符合客觀發展規律的。
醫保控費系統建設目標:以病人利益為導向,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大數據、統計學、經濟管理等手段,形成有效的醫保費用監控機制,逐步引導病人、醫生、醫療機構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從而提高醫院信譽、有名度、管理水平。醫保控費系統有哪些好處?1、提高管理部門工作效率:通過醫保知識庫和分析引擎系統能自動分析出違規行為和疑似違規行為,并通過各維度指標分析形成報表,幫助管理人員形成管理策略和管理依據。2、提供醫院基金管理水平:能在事前和事中提醒管理部門和業務人員違規行為和疑似違規行為,及時防止醫保基金的濫用、違規使用等。如何配合使用醫保內控系統推進醫保基金運行規范?重慶醫院醫保控費系統
醫保控費措施包括運用質控原理控制醫療費用。重慶醫院醫保控費系統
醫保DRG分組及費用預警功能介紹:DRG(DiagnosisRelat-edGroups)即“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不只考慮病人住院的單一診斷和單一醫療方式,還要考慮到病人的年齡、疾病診斷、并發癥、醫療方式、病癥嚴重程度及轉歸等因素,將患者分入若干個診斷組進行管理。每個組里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相似性,組與組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建立在這樣的分組方案上的預付費制,被稱為DRG-PPS,也就是“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預付費制”,即對各DRG診斷組制定支付標準,預付醫療費用的管理機制。重慶醫院醫保控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