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外泌體運輸PTX進行抗中流的研究中,由于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歸巢(homing)至中流細胞微環境并且可以不通過基因操作即可對PTX運輸,因此Pessina等采用間充質干細胞SR4987作為分泌外泌體的母代細胞,而后將SR4987與PTX共混,使SR4987分泌的外泌體含有PTX,再利用超速離心法將載有PTX的外泌體分離出來,研究其對體外人胰腺ai細胞株的影響。結果表明外泌體可以有效的運載PTX并不破壞其功能,小泡(主要指外泌體)溶液的蛋白質濃度在0.047~0.095mg/mL之間時可以誘導中流細胞凋亡50%,這種抑制效果與純PTX對體外ai細胞的抑制效果相當。外泌體不只可作為疾病診斷的生物標志,而且可作為天然的藥物傳遞載體。唾液外泌體lncRNA測序
外泌體是新型治理劑,瘤轉移是一個包括病細胞侵入、血管中存活和殖民化等多步驟的復雜過程。外泌體能夠影響這個級聯反應的每一步,因此可作為瘤治理的靶點。瘤細胞在轉移到其他組織時需要在間質細胞間移動并到達血管中,在這個過程中,瘤細胞外泌體通過纖維連接蛋白促進瘤細胞的運動性,再通過蛋白酶促進細胞外基質的分解、血管生成,進而促進瘤轉移。多數瘤細胞對轉移的組織具有指向性,而外泌體表面的整合素就是決定其指向性的因子,如外泌體αvβ5整合素決定了對肝臟的指向性,而外泌體α6β4?α6β1整合素決定了對肺部的指向性。唾液外泌體lncRNA測序超速離心是從生物體液或細胞上清分離外泌體的金標準方法。
外泌體是由細胞細胞質內的晚期內泡小體以膜融合的方式通過胞吐方式主動分泌到細胞外環境的一種直徑30-100nm的微型囊泡,其形態規則,呈圓形或橢圓形杯狀結構,不同類型細胞分泌的外泌體具有很多共性,包括膜上富含脂筏及豐富的跨膜蛋白,如四次跨膜蛋白家族成員CD63、CD81等,表面為類似于細胞膜的脂質雙分子層,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外泌體能夠攜帶微小RNA(microRNAs,miRNAs)、RNA、蛋白質等生物活性分子,并在細胞外環境穩定存在,而且通過傳遞供體細胞信息,調節靶細胞的代謝通路。外泌體可由多種類型細胞分泌,妊娠期母體血清中存在表達胎盤堿性磷酸酶(placentalalkalinephosphatase,)的胎盤來源外泌體,并且在妊娠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Rameshwar等的研究中,采用轉染間充質干細胞的方法,使外泌體載有anti-miR-9。在進行間充質細胞和多形性成角質細胞瘤(GBM)細胞間anti-miR-9傳遞的實驗時,發現兩種細胞不僅可以通過縫隙連接介導的細胞間通訊(GJIC)也可以通過外泌體傳遞anti-miR-9。且anti-miR-9降低兩種GBM細胞(U87和T98G)對中流藥物替莫唑胺(TMZ)的抵抗能力的功能主要由外泌體傳遞的anti-miR-9實現,而非經GJIC傳遞的anti-miR-9,顯示出外泌體在運載miRNA進行基因zhiliao時的潛力。利用外泌體進行GBM的zhiliao不只停留在體外細胞實驗上,也已經有相關的體內zhiliao報道。外泌體在心臟修復中起著關鍵作用。
與正常細胞相比,中流細胞外泌體的分泌量增多,內容物也存在明顯差異。由于囊泡結構的保護,中流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內攜帶有大量中流細胞來源的活性生物分子,其特點包括:(1)提供具有穩定構象的蛋白質分子;(2)保持蛋白質的生物活性;(3)攜帶其中的生物分子經體液運輸至遠端qi官;(4)膜融合的作用方式使得中流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能夠與靶細胞之間進行更有效的信息交流。外泌體介導中流轉移:體外研究和體內成像實驗表明惡性中流細胞產生的外泌體可以在全身水平上被同一中流或遠端中流中惡性程度較低的ai細胞攝入,其內所包含的與轉移相關的mRNAs進入轉移性較低的細胞后,能夠增強其轉移能力。所有培養的細胞類型均可分泌外泌體。唾液外泌體lncRNA測序
血液中的成纖維細胞所釋放的外泌體,可以促進角質形成細胞的移動和增殖以及血管新生來促進傷口愈合。唾液外泌體lncRNA測序
作用機制主要是旁分泌的間充質干細胞(MSC)被普遍地用于醫治各種人類疾病。已經證明沒有一個因素足以調解MSC的醫治效果。然而,由許多細胞(包括MSC)分泌的外泌體膜囊泡是有吸引力的候選物作為其功效的載體。外泌體可以運輸和運送大量的蛋白質、脂質和核酸,并可以改變細胞和身體部位的功能。除了作為細胞間通訊的關鍵作用之外,外泌體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疾病的生物標志物和預后因子。此外,它們有潛力被用作臨床應用基因和藥物遞送的載體。該文回顧了外泌體的生物發生、分子組成及其作為細胞間通訊的信使的作用,著重于其作為干細胞醫治的載體的潛力。唾液外泌體lncRNA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