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菌隔離器滅菌效果評估如下:浮游菌檢測結果分析:當在隔離器操作平臺的左右兩側各取一個點進行浮游菌檢測,若這兩個點的終菌落數均為0cfu/皿,這充分證明滅菌后的無菌隔離器內部環境已達到A級潔凈度標準中對于浮游菌的嚴格要求。表面微生物檢測結果評估:對無菌隔離器內部各采樣點進行表面微生物檢測,若結果顯示所有采樣點的表面微生物菌落數均為0cfu/皿,這標志著滅菌后的無菌隔離器內部環境已完全符合A級潔凈度下對于表面微生物檢測的具體要求。選擇性微生物挑戰試驗解讀:若選擇性微生物挑戰試驗的結果顯示,試驗組一和試驗組二的回收率均超過90%,這說明兩點重要信息:①無菌隔離器的滅菌過程并未對物品內部的微生物產生負面影響,即所采用的過氧化氫蒸汽滅菌方法不會損害當前包裝形式下的物品及供試品內部的微生物;②無菌隔離器艙體內的過氧化氫殘留對微生物并無明顯影響,進一步證實了滅菌過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選購隔離器時,要注意查看產品認證和質檢報告。南通隔離器制作廠家
無菌隔離器內部微生物檢測方案:沉降菌檢測檢測材料與方法:選用胰酪大豆胨瓊脂平皿培養基共計15個,精確布置于隔離器操作臺面上。臺面兩側各自勻稱放置6個平皿,另外臺面左右兩端再各設1個平皿進行采樣,同時于垃圾桶底部中心位置也放置1個平皿。所有平皿將進行4小時的暴露采樣。對照組設置:為確保實驗準確性,同時取3份培養基作為空白對照。培養結束后,詳細記錄每個培養皿中的菌落數量。在每個檢測點的工作區附近精細放置空氣取樣器。取樣量與對照組:每個檢測點取樣量為標準的1000升空氣,并且同樣設置3份培養基作為空白對照。培養與記錄:采樣后的培養基及空白對照遵循相同的培養流程,即在20~25℃培養72小時后轉至30~35℃繼續培養48小時。終記錄各培養皿中菌落的具體數量。表面微生物檢測接觸采樣:采用胰酪大豆胨瓊脂接觸碟培養基共6個,分別對隔離器內部表面的上部、下部、左部、右部、前部及后部進行接觸式采樣,每個區域接觸時間精確控制在10秒。手套指模取樣:另外,選用胰酪大豆胨瓊脂接品平皿培養基對8個手套的指模部分進行取樣。對照組與處理:與前兩項檢測一樣,同時設置3份培養基作為空白對照。南通隔離器制作廠家表明無菌隔離器經過滅菌后能殺滅106個cfu的嗜熱脂肪芽孢桿菌。
在無菌隔離器的環境檢測中,為確保其無菌狀態的有效性,應針對沉降菌、浮游菌以及關鍵表面的微生物進行細致的監測。在標準操作程序(SOP)中,應明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浮游菌的采樣:明確浮游菌的采樣量及采樣方法,確保采樣過程能準確反映隔離器內部空氣中的微生物含量。沉降菌的采樣:確定沉降菌的采樣位置,并規定每塊培養皿的暴露時間,以確保采集的樣本具有代表性,并能準確反映沉降菌的分布情況。表面微生物的取樣:明確表面微生物的取樣位置,以及確定是在測試過程中取樣還是測試結束后取樣。同時,需規定是使用接觸碟還是拭子進行取樣,以保證取樣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微生物的警告限和行動限:建立明確的微生物警告限和行動限,當微生物數量超過這些限制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對超標原因進行排查,以確保無菌隔離器的無菌狀態得到及時維護。取樣后接觸表面的處理:規定在表面取樣后,如何對接觸過培養基的表面進行處理,以避免交叉污染和保持無菌環境的穩定性。管道微生物控制:對于隔離器上的管道,包括廢液管道和環境監測系統管道,應建立相應的微生物控制措施,以確保這些管道不會對無菌環境造成污染。
選擇性微生物挑戰試驗試驗組一:菌懸液準備:取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的菌懸液各1ml,以及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菌懸液各1ml。分裝與滅菌:將上述菌懸液分別分裝至小瓶中,并確保瓶口密閉。隨后,將這些小瓶放入無菌隔離器內,通過過氧化氫蒸汽進行滅菌處理。接種與培養:滅菌完成后,取出小瓶中的菌懸液,分別接種于TSA(胰蛋白胨大豆瓊脂)培養基(針對細菌)和沙氏葡萄瓊脂培養基(針對真jun)上,每種菌懸液平行接種兩次。在30~35℃的條件下培養48~72小時(細菌)或3~5天(真jun),并進行菌落計數,此外取平均值。試驗組二:菌懸液準備與滅菌:與試驗組一相同,先準備菌懸液并分裝至小瓶中,放入無菌隔離器內進行過氧化氫蒸汽滅菌。暴露處理:滅菌完成后,拆開菌懸液瓶口,使其內容物在無菌隔離器內暴露5分鐘。接種與培養:隨后,按照與試驗組一相同的方法接種至培養基上,并培養、計數。陽性對照組:從冰箱中取出與試驗組同批制造的選擇性微生物菌懸液,按照與試驗組相同的方法接種至培養基上,并進行菌落計數。陰性對照組:另取一組培養基作為陰性對照組,用于對比和參照。目前國內市場常見的無菌隔離器有兩種材質,一種是“硬艙體”,另一種是“軟艙體”隔離器。
無菌隔離器是專為無菌檢查試驗打造的設備,旨在營造一個無微生物污染的環境,以確保待測樣品、試驗用物品及輔助設備免受污染,從而明顯提升無菌檢查試驗結果的準確性。這一設備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在制藥行業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無菌隔離器而言,滅菌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過氧化氫蒸汽滅菌劑是常用的滅菌手段。隔離器內部集成的過氧化氫發生器可以將高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轉化為氣態,均勻分布在艙體內,通過設定合適的濃度和時間,達到各方面的滅菌的效果。滅菌完成后,利用配備高效過濾器的通風系統,將艙體內殘留的過氧化氫蒸汽排出并分解,確保終滅菌效果。完成滅菌后,無菌隔離器內部的微生物負載必須達到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規定的A級潔凈度標準。重要的是,整個滅菌過程必須確保不會對物品內部或試驗樣品的微生物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系統驗證是確保無菌隔離器能夠提供所需無菌環境的關鍵步驟,其中滅菌效果的驗證更是重中之重。這一驗證不僅包括對物品表面滅菌效果的評估,還需要評價滅菌過程對物品及待測樣品內部微生物的影響,以及滅菌殘留物對微生物可能產生的影響。各方面的的驗證和評價,可以確保無菌隔離器在無菌檢查試驗中發揮較大效用。隔離器工作人員*依靠手套孔操作,使裝置內部高潔凈度不受外界影響。南通隔離器制作廠家
無菌隔離器內部通過汽化過氧化氫滅菌器能夠反復進行滅菌,內壁可用滅菌劑處理。南通隔離器制作廠家
無菌隔離器滅菌結果分析:過氧化氫氣體濃度及分布狀態確認結果如果結果顯示編號1~19的過氧化氫蒸汽化學指示劑均由綠色變為黃色,且各指示條變色后顏色基本一致,無肉眼可見的***性差異。則表明過氧化氫氣態濃度在隔離器艙體內均勻分布,且達到滅菌濃度。BI挑戰實驗結果如果結果顯示編號1~13的過氧化氫滅菌生物指示劑接種于TSB中培養7天后培養基無渾濁,無菌生長;陽性對照組培養7天后培養基渾濁,有菌生長。則表明無菌隔離器經過滅菌后能殺滅106個cfu的嗜熱脂肪芽孢桿菌。沉降菌檢測結果如果結果顯示無菌隔離器內部各采樣點的沉降菌菌落數均為0cfu/皿。則表明滅菌后的無菌隔離器內部環境達到A級潔凈度下沉降菌的相關規定。南通隔離器制作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