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也是一種二次能源。目前,主流的制氫方式主要有化石燃料重整制氫、工業副產氫以及電解水制氫等。化石燃料重整制氫,是以天然氣、煤炭等化石原料,通過蒸汽重整或者部分氧化重整等化學反應,從中提取氫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制氫方式,但該生產過程中會伴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因此這種方式產出的氫稱為“灰氫”;工業副產氫實際上是“變廢為寶”,是將化工、鋼鐵等工業生產流程里產生的焦爐煤氣、氯堿尾氣等富含氫氣的副產物,經過凈化、提純操作,將氫氣分離提取出來,不過其產量受制于上游工業規模與工況。但是由于膜材料成本相對較高,加上運行過程中難以處理一些不純凈的物質,導致其在應用范圍上有些受限。保定工業電解水制氫設備
電解水制氫,這一技術的**在于水分子在電解槽中的分解過程。當直流電通過時,水分子被分解為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隨后,氫離子在陰極獲得電子,經歷還原反應生成氫氣;而氫氧根離子則在陽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整個過程的化學方程式簡潔明了:2H2O → 2H2 + O2。堿性電解水制氫:原理:借助堿性電解質,如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作為導電媒介,促使水電解在電解槽中順利進行。特點:該技術已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穩定性良好,且成本相對較低。但遺憾的是,其反應速度較慢,能量轉換效率不高,同時產生的氫氣純度也需進一步提升。應用: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主要適用于大型工業制氫場合,特別是在電力成本低廉的地區。包頭本地電解水制氫設備由于PEM電解槽使用純水作為電解原料,產生的氫氣中不會帶入堿霧,有利于提升氫氣品質。
未來,隨著各國補助力度加大與更多大型項目落地,國際電解水制氫產能或將繼續成番增長。一方面,海外有較多大型規劃綠氫項目儲備,全球經過投資決議的萬噸級電解水制氫項目已有近50項;另一方面,全球尤其歐洲各國對綠氫生產的補貼資金逐漸到位,疊加航運、化工等領域對零碳燃料與零碳原料的需求增長,或會推動2024年多項萬噸級項目落地開工。結合各國項目規劃、補貼進展、碳市場等多方面預測,樂觀情境下,到2025年底全球(含中國)綠氫累計產能或將增長至約140萬噸/年,到2030年底全球(含中國)綠氫累計產能或將增長至約1600萬噸/年。
電解水制氫:電解水制氫中,電耗和折舊構成其主要成本。估算基準情形下堿性和PEM電解水制氫單位成本分別為21.85和25.29元/kg,電耗成本分別占總成本的86%和70%。從產能布局來看,中國和歐洲企業產能規模,主要參與者積極擴產。從出貨規模來看,考克利爾競立、派瑞氫能和隆基氫能居國內企業梯隊。GGII統計,2022年我國電解水制氫設備出貨量722MW(含出口同比增長106%。考克利爾競立出貨230MW,排名維持。目前全球氫氣生產以化石燃料制氫為主,清潔制氫存在替代空間。未來清潔制氫方案將成為主要增量,電解水制氫產量將從2021年的不到4萬噸大幅增長至6170萬噸;耦合CCUS的化石燃料制氫產量將從2021年的60萬噸增長至3300萬噸,清潔制氫方案將成為主流。傳統的堿性電解槽制氫,主要是以氫氧化鉀為電解質。
主流電解水制氫技術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成熟,已商業化,但存在電流密度低、氣體交叉混合等問題。通過采用微間隙或零間隙結構可提升效率,未來應開發低成本非貴金屬催化劑。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具有高電流密度、高氣體純度等優點,但成本高、材料腐蝕問題突出。研究聚焦于開發非貴金屬催化劑,降低成本并提高材料耐腐蝕性。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成本效益高,但處于起步階段,膜材料性能和設備應用有待探索。未來需優化非貴金屬催化劑,開發新型納米結構材料。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制氫:高溫下效率高,但穩定性和耐久性不足。研究重點是開發新型材料和催化劑,解決高溫下的穩定性問題。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具有電流密度大、氫氣純度高、響應速度快等優點,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工作效率更高。鄭州國內電解水制氫設備產量
PEM電解槽是PEM電解水制氫裝置的重要部分。保定工業電解水制氫設備
堿性水電解制氫(ALK)設備技術成熟、投資成本低,是現階段商業運行的主要設備,技術發展向擴大設備規模、提高寬負荷調節能力、保障運行穩定等方向發展。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制氫(PEM)設備成本較高,但具有能耗低和運行靈活等優勢,目前技術發展向加大設備功率、提高電流密度和降低成本等方向發展。陰離子交換膜水電解制氫(AEM)兼具PEM的風光耦合以及堿性槽無貴金屬、價格低的特點,但是目前AEM膜壽命仍存不確定性,暫時較難適配工程化需求。固體氧化物水電解制氫(SOEC)具有高效、可逆、材料成本低廉等優點,但在電解堆集成、電解槽堆設計結構優化、電極和封接等材料及技術仍需重點突破。因此,SOEC、AEM等技術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發以實現商業化。保定工業電解水制氫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