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粉末的循環利用是降低3D打印成本的關鍵。西門子能源開發的粉末回收站,通過篩分(振動篩目數200-400目)、等離子球化(修復衛星球)與脫氧處理(氫還原),使316L不銹鋼粉末復用率達80%,成本節...
軟體機器人對高彈性與導電性金屬材料的需求,推動形狀記憶合金(SMA)與液態金屬的3D打印創新。哈佛大學團隊利用NiTi合金打印仿生章魚觸手,通過焦耳加熱觸發形變,抓握力達10N,響應時間<0.1秒。德...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鎢質第“一”壁需承受14MeV中子輻照與10MW/m2熱流。傳統鎢塊無法加工冷卻流道,而3D打印的鎢-銅梯度材料(W-10Cu至W-30Cu過渡層)通過EBM技術實現,...
鈧(Sc)作為稀有元素,添加至鋁合金(如Al-Mg-Sc)中可明顯提升材料強度與焊接性能。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UAC)采用3D打印的Al-Mg-Sc合金機身框架,抗拉強度達550MPa,較傳統鋁材...
金屬3D打印正用于文物精細復原。大英博物館采用CT掃描與AI算法重建青銅器缺失部位,以錫青銅粉末(Cu-10Sn)通過SLM打印補全,再經人工做舊處理實現視覺一致。關鍵技術包括:① 多光譜分析確定原始...
固態電池的金屬化電極與復合集流體依賴高精度制造,3D打印提供全新路徑。美國Sakuu公司采用多材料打印技術制造鋰金屬負極-固態電解質一體化結構,能量密度達450Wh/kg,循環壽命超1000次。其工藝...
納米金屬粉末(粒徑<100nm)因其量子尺寸效應和表面效應,在催化、微電子及儲能領域展現獨特優勢。例如,鉑納米粉(粒徑20nm)用于燃料電池催化劑,比表面積達80m2/g,催化效率提升50%。3D打印...
金屬粉末是3D打印的“墨水”,其質量直接決定成品的機械性能和表面精度。目前主流制備工藝包括氣霧化(GA)、等離子旋轉電極(PREP)和等離子霧化(PA)。以氣霧化為例,熔融金屬液流在高壓惰性氣體沖擊下...
將MOF材料(如ZIF-8)與金屬粉末復合,可賦予3D打印件多功能特性。美國西北大學團隊在316L不銹鋼粉末表面生長2μm厚MOF層,打印的化學反應器內壁比表面積提升至1200m2/g,催化效率較傳統...
金、銀、鉑等貴金屬粉末通過納米級3D打印技術,用于高精度射頻器件、微電極和柔性電路。例如,蘋果的5G天線采用激光選區熔化(SLM)打印的金-鈀合金(Au-Pd)網格結構,信號損耗降低40%。納米銀粉(...
3D打印鎢-錸合金(W-25Re)噴管可耐受3200℃高溫燃氣,較傳統鉬基合金壽命延長5倍。SpaceX的SuperDraco發動機采用SLM打印的Inconel 718燃燒室,內部集成500條微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