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撤銷原蕪湖市郊區、四褐山區、裕溪口區,設立鳩江區(3月30日正式成立)。
1996年,鳩江區面積156.7平方千米,人口約14.3萬人,轄2街道2鎮1鄉:四褐山街道、裕溪口街道、灣里鎮、大橋鎮、官陡鄉。區政府駐九華山路。
1997年,撤銷官陡鄉,設立官陡鎮,鎮政府駐官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鳩江區常住總人口164440人,其中:四褐山街道30966人,裕溪口街道11486人,官陡鎮50409人,灣里鎮39391人,大橋鎮32188人。
2003年末,鳩江區位于蕪湖市區東北部。東與蕪湖縣交界,西和巢湖市的無為縣接壤,南鄰鏡湖、新蕪區,東北、西北分別與馬鞍山市的當涂縣、巢湖市的和縣相連。面積153平方千米,人口51003戶、158636人。轄四褐山、裕溪口2個街道和大橋、灣里、官陡3個鎮,20個社區、31個行政村。區政府位于九華北路與天門山東路交匯處。
2004年,《關于同意將蕪湖縣清水鎮劃入市區的批復》(民地字[2004]49號):將蕪湖縣的清水鎮劃入蕪湖市鳩江區。撤銷清水鎮,分設清水、荊山、大閘、張鎮4個街道辦事處。2004年底,鳩江區轄6個街道、3個鎮。(實際沒有實施)
2005年9月13日,國務院(國函[2005]77號)批準同意調整蕪湖市部分行政區劃:將鳩江區的荊山街道以及灣里鎮的廣福、蓮塘2個居委會劃歸鏡湖區管轄。(實際調整情況是)2006年2月9日,蕪湖市政府批準:將鳩江區廣福、蓮塘2個居委會劃歸鏡湖區管轄,將蕪湖縣清水鎮(不含原荊山鎮區域)劃歸鳩江區管轄。區劃調整后的鳩江區面積由153平方千米增加到232平方千米,人口由16.43萬人增加到23.42萬人。【2006年3月,將大橋鎮(今龍山街道)劃歸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同年對三鎮進行“撤鎮改街”,對部分村進行“撤村改居”】
2007年10月(一說9月),將清水街道的同和、新民、南辛、張拐、蘇子、新勝、安樂、木龍、金華、中心、勝和、代垛12個行政村劃出設立萬春街道,由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2010年上半年,原長江大橋綜合開發區部分區域劃入鳩江區。2010年末,全區轄7個街道:四褐山街道、裕溪口街道、灣里街道、官陡街道、清水街道、龍山街道、萬春街道。其中龍山、萬春2個街道由蕪湖市開發區管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鳩江區常住總人口319820人,其中:四褐山街道29277人,裕溪口街道4570人,官陡街道79165人,灣里街道51556人,清水街道36464人,龍山街道88699人,萬春街道25540人,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4549人。
2011年7月14日,《國務院關于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國函[2011]84號):將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8月實施)。區劃調整后,鳩江區面積470平方千米,人口32.5萬人,轄7個街道、1個鎮(四褐山街道、裕溪口街道、官陡街道、灣里街道、清水街道、龍山街道、萬春街道、沈巷鎮)和鳩江經濟開發區,共有5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其中,龍山街道、萬春街道由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2013年3月,經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廳批復同意蕪湖市鳩江區與無為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將無為縣的二壩鎮(2012年批復)、湯溝鎮(民地字[2013]34號)整建制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4月1號蕪湖市正式宣布將兩鎮劃歸鳩江區管轄)。調整后,鳩江區轄3個鎮和7個街道,面積697平方千米,人口48.2萬人。2014年,將無為縣的白茆鎮整建制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民地字[2014]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