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乾封二年(667年)以黃連峒置黃連鎮,開元十三年(725年)升為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名寧化縣,歷屬建州、汀州府(臨汀郡)、汀漳道。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境內分設寧化、彭湃、泉上蘇區縣。1949年10月21日和平解放,歷屬永安專區、龍巖專區、三明專區(地區)、三明市。1959年2月至1961年6月曾與清流縣并為清寧縣。
1970年,寧化縣轄城關鎮、城關公社、安遠公社、水茜公社、泉上公社、中沙公社、湖村公社、濟村公社、禾口公社、淮土公社、方田公社、安樂公社、曹坊公社、治平公社、橫鎖公社,203個大隊。
1984年,寧化縣轄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濟村鄉、城郊鄉、橫鎖鄉、禾口鄉、淮土鄉、方田鄉、安樂鄉、曹坊鄉、治平鄉、中沙鄉、水茜鄉、安遠鄉、河龍鄉,共有5個居委會、207個村委會。
1992年,寧化縣總面積2368平方千米,共有68894戶,331312人。轄翠江、泉上、湖村3個鎮和石壁、城郊、城南、濟村、淮土、方田、治平、安樂、曹坊、中沙、河龍、水茜、安遠13個鄉,計210個行政村、12個居委會。
1994年,撤銷禾口鄉設立石壁鎮。調整后,全縣轄4個鎮、12個鄉:湖村鎮、石壁鎮、翠江鎮、泉上鎮、城郊鄉、安遠鄉、水茜鄉、河龍鄉、中沙鄉、濟村鄉、淮土鄉、方田鄉、城南鄉、安樂鄉、曹坊鄉、治平鄉。
2000年7月6日,三明市政府(明政[2000]文122號)批復同意撤銷治平鄉,設立治平畬族鄉,以原治平鄉的行政區域為治平畬族鄉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后,寧化縣轄4個鎮、11個鄉、1個民族鄉: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城郊鄉、城南鄉、濟村鄉、淮土鄉、方田鄉、安樂鄉、曹坊鄉、中沙鄉、水茜鄉、安遠鄉、河龍鄉、治平畬族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寧化縣常住總人口298434人,其中:翠江鎮46701人,泉上鎮19345人,湖村鎮16175人,石壁鎮28566人,城郊鄉18282人,城南鄉8026人,濟村鄉11898人,淮土鄉24493人,方田鄉8757人,安樂鄉15428人,曹坊鄉20291人,治平鄉10746人,中沙鄉12281人,河龍鄉6974人,水茜鄉23046人,安遠鄉27425人。
2003年末,寧化縣戶籍人口31.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37萬人。轄4個鎮、11個鄉、1個民族鄉: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城郊鄉、城南鄉、濟村鄉、淮土鄉、方田鄉、安樂鄉、曹坊鄉、中沙鄉、水茜鄉、安遠鄉、河龍鄉、治平畬族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寧化縣常住總人口272443人,其中:翠江鎮62891人,泉上鎮16209人,湖村鎮12913人,石壁鎮25089人,城郊鄉18698人,城南鄉7385人,濟村鄉10457人,淮土鄉19012人,方田鄉5262人,安樂鄉13353人,曹坊鄉14733人,治平畬族鄉8374人,中沙鄉9823人,河龍鄉5438人,水茜鄉18297人,安遠鄉24509人。
2012年9月13日,省政府(閩政文[2012]334號)批復同意撤銷曹坊鄉,設立曹坊鎮,以原曹坊鄉的行政區域為曹坊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2013年8月9日,省政府(閩政文[2013]289號)批復同意撤銷安遠鄉,設立安遠鎮。2014年12月12日,省政府(閩政文[2014]409號)批復同意撤銷淮土鄉,設立淮土鎮,以原淮土鄉的行政區域為淮土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至此,全縣轄7個鎮、9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翠江鎮、泉上鎮、湖村鎮、石壁鎮、曹坊鎮、安遠鎮、淮土鎮、城郊鄉、城南鄉、濟村鄉、方田鄉、安樂鄉、治平畬族鄉、中沙鄉、河龍鄉、水茜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