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馬路街道 1984年7月由老城街道析建。位于市區西北部,湘江河流貫境內,面積15.8平方千米,人口1.8萬。遵(義)松(林)、遵(義)泥(橋)公路過境,為遵義市區西北出口。轄洗馬灘、杏苑、竹林角、新舟壩、高橋、石家洞、隨陽閣、玉石壩、匯川9個居委會。
舟水橋街道 1984年7月由萬里路街道析建。位于市區南部,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3.9萬。遵(義)團(溪)公路貫穿全境內。轄湯家壩、新店子、羅家壩、舟水橋、舟水河、舟水坡、河舟、馬鞍山、涼廳、楓香坪、鎮隆一、鎮隆二、湘江橋、銅鑼井、仁村溝、南宮山、元寶山17個居委會和河舟、村灣2個行政村。
上海路街道 1984年7月由延安路街道析建,始稱井崗山街道,1987年更名上海路街道。位于市區西北城郊結合部,西傍鳳凰山風景林帶。面積1.1平方千米,人口1.9萬,處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地帶。轄紅梅、新交巷、交通新村、北大、新街、荷花池、干田、長青、長征、小河、劉家坳、北新12個居委會。
長征鎮 原名涼水鄉,1958年建長征公社,1959年劃歸中北公社,建長征、紅豐、萬里、禮儀、新民5個管理區,1961年析建長征公社,1984年改長征鄉,1993年改鎮。位于市區東郊,面積19.6平方千米,人口2.1萬。川黔鐵路、210國道、貴(陽)遵(義)高等級公路東聯絡線、遵(義)銅(仁)公路、遵(義)尖(山子)公路過境,遵義火車客站設境內,是黔北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轄坪豐、魚芽、沙壩、民政、涼水5個行政村和松莊、大坪、蝦子河3個居委會。
南關鎮 1958年建幸福公社,1959年更名豐樂公社,1960年更名萬里公社,1961年更名南關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鎮。位于市區南部,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1.7萬。川黔鐵路、210國道、馬(場坪)遵(義)公路、貴(陽)遵(義)高等級公路東聯絡線過境。境內有鐵路貨站、遵義火車南站和鐵路編組站。轄南門、南關、護城、長崗、鎮隆、金華、南山7個行政村。
忠莊鎮 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建忠莊鎮。位于市區南部,距城區3千米。面積49.5平方千米,人口2.71萬。210國道、貴(陽)遵(義)高等級公路東聯絡線縱橫過境。轄忠莊、高莊、光明、幸福、華興、黔峰、何寨、洪河、馬坎、永和、建設、勤樂12個行政村和地質新村、桃溪寺、忠莊一、忠莊二、水泥廠、四二七醫院、八二一研究所、卡子、永和9個居委會。
高橋鎮 1950年建高橋鄉,1964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鎮。位于市區西北部。面積21.5平方千米,人口1.4萬。有高九、高泥等多條公路通達。轄新舟、干田、高橋、新橋、泥橋、十字、黃泥、高石8個行政村。
董公寺鎮 1958年建北關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鎮。位于市區北部,距市區7千米。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1.7萬。川黔鐵路、210國道、遵(義)尖(山子)公路過境。轄和平、交通、建國、五星、割麻、爛田、田溝、金星8個行政村和北關居委會。
海龍鎮 1966年建海龍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鎮。位于市區西部,距市區6千米。面積38.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遵(義)松(林)公路過境。轄桂花、新龍、龍泉、新場、上壩、紅星、后壩7個行政村和棟青園居委會。工業以鐵合金、鋁鎂合金、建筑材料、食品飲料等為主。是遵義市的主要產糧區和奶產品生產基地。古跡有海龍屯、大覺寺。禮儀鎮(LiyiZhen)~遵義市紅花崗區轄鎮。遵義市主要蔬菜生產基地。1978年建禮儀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鎮。位于市區東部,距市區6千米。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1.8萬。川黔鐵路、326國道、210國道過境。轄沿紅、河溪、板山、禮儀、平莊、新民、民主7個行政村和沙灣居委會。
巷口鎮 1977年由高橋公社析置巷口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鎮。位于市區西部,面積48.86平方千米,人口1.2萬。巷樂公路貫穿全鎮,東與市區相通,西與川黔公路,鴨溪、仁懷公路連接。轄八卦、六井、沙坪、巷口、蹇家、中山、坪陽、當壩、云臺9個行政村。景點有紅巖水庫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