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觀十六年(642)設遵義縣,宋淳熙三年(1176)為播州治所,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置遵義府,府縣同城,1913年廢府存縣。1950年析遵義縣城區設遵義市。1951年市縣合并,1952年市縣分置,1958年再度合并,1961年市縣分置,1997年撤市設紅花崗區。
1996年,紅花崗區面積318.5平方千米,人口粵42.5萬人,轄10個街道、8個鎮:中華路街道、萬里路街道、延安路街道、老城街道、中山路街道、北京路街道、南門關街道、洗馬路街道、舟水橋街道、上海路街道、長征鎮、南關鎮、忠莊鎮、高橋鎮、董公寺鎮、海龍鎮、禮儀鎮、巷口鎮。
1998年,將遵義縣新卜鎮、深溪鎮、金鼎鎮劃入紅花崗區。調整后,紅花崗區轄10個街道、11個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紅花崗區總人口691694人,其中:舟水橋街道30588人,老城街道44137人,萬里路街道32870人,北京路街道18476人,延安路街道41041人,中山路街道21364人,南門關街道31629人,中華路街道31853人,上海路街道65734人,洗馬路街道28156人,長征鎮67757人,南關鎮29240人,禮儀鎮20607人,巷口鎮12196人,忠莊鎮33182人,海龍鎮15195人,新蒲鎮45044人,深溪鎮30492人,金鼎山鎮29860人,高橋鎮41950人,董公寺鎮20323人。
2003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準,將紅花崗區管轄的董公寺、高橋2個鎮、上海路、洗馬路、北京路3個街道,長征鎮的坪豐居委會、坪豐村劃歸匯川區管轄。2003年12月28日,貴州省政府批準同意撤銷長征鎮、禮儀鎮、合并設置長征鎮,鎮政府駐涼水村。2003年末,紅花崗區轄8個鎮、8個街道,95個村委會、82個居委會!咀ⅲ罕本┞方值廊杂杉t花崗區管轄,將北京路街道管轄的大山、醫新、易格孔、茅草東、田溝5個居委會劃入匯川區上海路街道】
2007年末,全區總面積614.5平方千米,總人口49.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99萬人。轄8個街道、8個鎮,53個行政村、62個社區。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紅花崗區常住總人口656592人,其中:老城街道54976人,萬里路街道36917人,中華路街道44320人,南門關街道39545人,延安路街道49680人,舟水橋街道31671人,中山路街道31145人,北京路街道22180人,長征鎮128744人,巷口鎮11368人,南關鎮45802人,忠莊鎮46872人,海龍鎮12748人,深溪鎮27951人,金鼎山鎮26820人,新蒲鎮45853人。2010年末,紅花崗區常住人口65.74萬人。
2011年末,紅花崗區面積6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6.83萬人,戶籍人口51.75萬人,轄8個街道、8個鎮(其中新蒲鎮由新蒲新區管委會代管),63個居委會、45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