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一說系突厥語“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說系蒙古語“巴爾庫勒”的諧音,意為“虎前爪”,以地勢險要取名;一說為古代月氏語。
漢為蒲類國,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東漢屬伊吾盧,隋為伊吾郡地。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建蒲類縣,宋屬伊州。元屬別失八里東境,始稱巴爾庫勒。明屬瓦剌,為準噶爾部游牧地。清初以巴爾庫勒諧音稱巴里坤。雍正九年(1731年)建巴爾庫勒城,置安西同知,雍正十三年(1735年)將地名漢字寫為“巴里坤”。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設鎮西府,咸豐五年(1855年)裁府為直隸廳。1913年改廳為鎮西縣,屬鎮迪道。1934年劃歸哈密行政區。1953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廢除帶歧視民族的鎮西縣名,恢復巴里坤名稱;翌年9月30日成立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今屬哈密地區。
1996年,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面積38445平方千米,人口約10萬人。轄2個鎮、10個鄉:巴里坤鎮、博爾羌吉鎮、薩爾喬克鄉、海子沿鄉、下澇壩鄉、大紅柳峽鄉、八墻子鄉、奎蘇鄉、石人子鄉、大河鄉、花園鄉、三塘湖鄉。縣政府駐巴里坤鎮。境內駐有兵團哈管局紅星一牧場、紅山農場、新疆軍區伊吾軍馬場。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常住總人口85964人,其中:巴里坤鎮12552人、博爾羌吉鎮443人、薩爾喬克鄉4472人、海子沿鄉6229人、下澇壩鄉5273人、大河鄉17842人、奎蘇鄉10018人、石人子鄉7531人、花園鄉6504人、三塘湖鄉1403人、大紅柳峽鄉2915人、八墻子鄉1458人、兵團紅山農場6533人、兵團紅星一牧場2791人。
2003年,全縣總面積37303.79平方千米。總人口101044人。轄4個鎮、8個鄉:巴里坤鎮、博爾羌吉鎮、大河鎮、奎蘇鎮、薩爾喬克鄉、海子沿鄉、下澇壩鄉、石人子鄉、花園鄉、三塘湖鄉、大紅柳峽鄉、八墻子鄉。縣政府駐巴里坤鎮。境內有兵團紅山農場、兵團紅星一牧場、紅星一牧場良種繁育場。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常住總人口75442人,其中:巴里坤鎮14313人,博爾羌吉鎮1797人,大河鎮9784人,奎蘇鎮6635人,薩爾喬克鄉3662人,海子沿鄉5297人,下澇壩鄉4335人,石人子鄉4757人,花園鄉4942人,三塘湖鄉1953人,大紅柳峽鄉3388人,八墻子鄉2037人,良種繁育場367人,黃土場開發區2109人,兵團紅山農場100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