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背蔭河鎮位于五常市西北部,北緯45°10′、東經127°00′。轄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背蔭河村,距市區35千米。鎮域東部為丘陵區,東南為半山區,西部和北部為平原區。頤大戶山主峰海拔607.8米。牤牛河從山下由東向西流去。拉濱鐵路、222省道公路過境。
【沿革】因駐地背蔭河屯而得名。清乾隆九年(1744)建屯。解放后屬于拉林縣第七區。1956年合縣后,改名營城子區。同年撤區,分為背蔭河、茶棚、南土、營城子4個鄉,營城子為中心鄉。1958年秋,背蔭河、南土、營城子4個鄉合并為背蔭河公社。1971年1月分為營城子、背蔭河2個公社。1984年改為背蔭河鄉,1985年改為背蔭河鎮。
1985年末,東南與二河鄉隔山相望,南與安家鎮一河之隔,西靠營城子滿族鄉,西北與拉林鎮搭界,東北與八家子鄉為鄰,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5302戶、24992人,其中漢族占88%、滿族占11%,有48個自然屯,劃為12個村。1996年,面積136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背蔭河、于禮、蘭旗、白旗、大荒、蛤螞塘、鄭家、袁家、趙戲、富有、楊胡、關家12個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25141人。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30184107:
~200 220關家村
~201 220富有村
~202 121背蔭河村
~203 220蘭旗村
~204 220趙戲村
~205 220鄭家村
~206 220大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