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吳王及春申君在此設立糧倉而得名“太倉”。南朝時為信義縣。元初改為太倉衛,明初為太倉州,民國初年改太倉縣,1993年撤縣建太倉市。
1996年,太倉市面積818.5平方千米,人口約44.9萬人。轄22個鎮:城廂鎮、沙溪鎮、瀏河鎮、瀏家港鎮、浮橋鎮、岳王鎮、南郊鎮、板橋鎮、陸渡鎮、新塘鎮、牌樓鎮、九曲鎮、時思鎮、璜涇鎮、鹿河鎮、王秀鎮、歸莊鎮、老閘鎮、新毛鎮、直塘鎮、雙鳳鎮、新湖鎮。市政府駐城廂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太倉市總人口515063人,其中:城廂鎮 163876人、陸渡鎮 19862人、瀏家港鎮 29250人、浮橋鎮 23964人、金浪鎮 30140人、璜涇鎮 38556人、鹿河鎮 17484人、歸莊鎮 18526人、岳王鎮 18870人、雙鳳鎮 35708人、沙溪鎮 64741人、瀏河鎮 54086人。
2000年末,全市總人口44.89萬人,農業人口27.08萬人,非農業人口17.80萬人。轄12個鎮,共有56個居委會、231個行政村,3930個村民小組。境內有2個省級開發區:太倉港港口開發區、太倉經濟開發區。
2003年,沙溪、歸莊、岳王3鎮合并設立沙溪鎮,鎮政府駐沙溪白云路;璜涇鎮與鹿河鎮合并設立璜涇鎮,鎮政府駐璜涇園林路;浮橋、瀏家港、金浪3鎮合并設立浮橋鎮,鎮政府駐浮橋中心路。調整后,太倉市轄7個鎮:城廂鎮、沙溪鎮、陸渡鎮、瀏河鎮、浮橋鎮、璜涇鎮、雙鳳鎮。
2004年末,太倉市總人口45.46萬人。城廂鎮面積185.01平方千米,人口184606人。沙溪鎮面積132.44平方千米,人口117314人。瀏河鎮面積68.50平方千米,人口50497人。浮橋鎮面積144.44平方千米,人口72319人。璜涇鎮面積83.84平方千米,人口67882人。雙鳳鎮面積62.50平方千米,人口30110人。陸渡鎮面積25.03平方千米,人口30400人。(數據來源于《江蘇省統計年鑒》)
2009年11月,市政府遷至縣府東街99號。2009年末,太倉市總面積620平方千米、總人口14.85萬戶、46.72萬人。其中:城廂鎮面積129.64平方千米、人口290185人,沙溪鎮面積125.8平方千米、人口136039人,瀏河鎮面積64.59平方千米、人口82748人,浮橋鎮面積137.2平方千米、人口123057人,璜涇鎮面積79.63平方千米、人口81499人,雙鳳鎮面積59.37平方千米、人口52859人,陸渡鎮面積23.77平方千米、人口57590人。(數據來源于《江蘇省統計年鑒》)
2010年,將浮橋鎮時思行政村37組劃歸璜涇鎮永樂行政村管理。行政區劃調整后,浮橋鎮行政區域面積143.89平方千米,人口7.5萬人,轄11個社區、22個行政村;璜涇鎮行政區域面積83.55平方千米,人口5.08萬人,轄4個社區、13個行政村。
2011年,撤銷陸渡鎮,將原陸渡鎮所轄區域與城廂鎮惠陽、東郊、太平、洋沙、朝陽、香花橋、太東、太勝、濱河、婁江10個居委會和花北、小橋2個村委會,以及沙溪鎮岳南村委會區域合并,設立婁東街道。調整后,婁東街道行政區域面積71.72平方千米,人口7.06萬人,管理12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辦事處駐花園街8號。城廂鎮行政區域面積85.71平方千米,人口10.18萬人,轄2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沙溪鎮行政區域面積126.7平方千米,人口8.57萬人,轄8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實質是經濟開發區和陸渡鎮合并為婁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