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位于張家港市東北部,北瀕長江,距市區14千米。面積114.10平方千米,人口175889人(2007年)。現轄6個社區、25個行政村。
【沿革】1957年建錦豐鄉,后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改鎮。1995年9月13日,張政發[1995]第24號關于同意錦豐鎮撤并豐樂村的批復:同意行政區域相鄰的聯興村與豐樂村合并,建立新的聯興村,同時撤銷聯興村的村名和村委會。1996年,面積34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紅光、長紅、恒豐、店岸、麒麟、錦豐、向陽、郁橋、錦西、建設、雙福、協順、西港、元興、新華、聯興、南興17個村委會和錦豐居委會。
1999年7月16日,市政府下發《關于同意錦豐鎮撤并南興村、錦西村的批復》:同意行政區域相鄰的聯興村與南興村合并,建立新的聯興村;建設村與錦西村合并,建立新的建設村;同時撤銷南興村、錦西村的村名和村民委員會。2002年7月3日,張政發[2002]第12號關于同意錦豐鎮撤并麒麟村的批復:同意行政區域相鄰的麒麟村與聯興村合并,建立新的聯興村,同時撤銷麒麟村的村名和村委會。
2002年,將合興鎮天豐村、福利村劃歸錦豐鎮管轄;調整后,錦豐鎮面積37.97平方千米,人口4.05萬人,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合興鎮行政區劃面積34.89平方千米,人口3.15萬人,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2003年,由原錦豐、三興、合興三鎮及原東萊鎮部分村合并組建新的錦豐鎮。
2004年2月29日,長紅村并入紅光村;恒豐村并入店岸村;天豐村并入向陽村;撤銷新華村,建立鎮北社區居委會;元興村并入建設村;定豐村并入西港村;雙福村并入協仁村;合豐村并入交通村;鎮南村、民港村并入樂楊村;菁圩村并入西界港村;永圩村并入久生村;務本村、錢葉村并入厚生村;常余村、雁行村并入鼎盛村;本和村并入耕余村;新安村并入新港村;萬亨村、永德村并入登瀛村;福安村、悅豐村并入福利村。2004年末,全鎮面積113.99平方千米,人口112714人(另有數據為:114.10平方千米、167165人),轄2個辦事處,4個社區、28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582103:~001 121濱江社區 ~002 121三興社區 ~003 121合興社區 ~004 121鎮北社區 ~005 121海沙社區 ~006 121永新社區 ~200 220紅光村 ~201 122店岸村 ~203 121向陽村 ~204 220郁橋村 ~205 121建設村 ~206 220協仁村 ~207 220西港村 ~208 121聯興村 ~209 220交通村 ~210 121厚生村 ~212 220新港村 ~213 220西界港村 ~214 220登瀛村 ~215 220耕余村 ~216 220鼎盛村 ~217 220樂楊村 ~218 121星火村 ~219 122洪橋村 ~220 122洪福村 ~221 122悅來村 ~222 220福利村 ~223 220光明村 ~224 220南港村 ~225 122常家村 ~226 122永盛村
【2006年代碼】320582103(轄5個社區、27個行政村):~001濱江社區 ~002三興社區 ~003合興社區 ~004鎮北社區 ~005海沙社區 ~200紅光村 ~201店岸村 ~202錦豐村 ~203向陽村 ~204郁橋村 ~205建設村 ~206協仁村 ~207西港村 ~208聯興村 ~209交通村 ~210厚生村 ~212新港村 ~213西界港村 ~214登云村 ~215耕余村 ~216鼎盛村 ~217樂楊村 ~218星火村 ~219洪橋村 ~220洪福村 ~221悅來村 ~222福利村 ~223光明村 ~224南港村 ~225常家村 ~226永盛村 ~227明星村
原【三興鎮】位于張家港市東北部,北臨長江,距市區17千米。境內有西界港汽渡和十一圩輪渡,連接204國道和十蘇王干線公路,是銜接蘇南、蘇北的交通樞紐。二、三干河貫穿全鎮,北出長江。1957年建三興鄉,后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改鎮。1996年,面積34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務本、厚生、久生、永圩、新港、西界港、菁圩、登法、萬享、本和、耕余、鼎盛、常余、民港、樂楊、鎮南、錢葉、永德、新安、雁行20個村委會和三光居委會。
原【合興鎮】位于張家港市北部,距市區9千米。1957年建合興鄉,后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改鎮。1996年,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轄星火、洪橋、洪興、洪聯、洪福、天豐、悅豐、福利、福安、悅豐、光明、欣隆、勤屏、南港、牛市、常家、永盛、興南、明星、天福、書院21個村委會和合興居委會。